分享

振海聊太极6-行行重行行

 文苑书店66 2017-09-14



  •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汉  佚名

只是想到这个名字,所以把诗放到这里,跟今天要说的主题没关系。


今天要说的是太极行步功


振海太极学堂的太极行步功,伴随内功心法研修班的课程,已经在实践中走过两年时间了。


从北京到广州、到福建、到山东、到广西、到贵州、到江西,振海太极学堂在成长,在进步,在完善,也把振海太极文化体系的种子撒向各地。如今我们的研修班和微课堂学员真可以说得上是来自五湖四海了。

在内功心法研修实践中,我们总结出的太极行步功。它一方面吸收、借鉴了杨式太极拳大架,汪传杨式太极拳(老六路),少侯小架中关于手眼身法步的要求,将它与徒步行走结合到一起,用太极的理念来指导行走,这样就极大地减少了出现错误姿势的机会,保护了关节;另一方面,也借鉴了佛教禅宗中的行香方法。特别是几年前作者曾亲见一位日本僧人在东京新宿闹市中托钵化缘,他的行走姿态至今让人记忆犹新,也感慨良深。我不知他有没有功夫在身,但他于闹市中托钵独行,不言不语,其身形姿态与太极拳的虚灵顶劲,中正安舒,不偏不倚,如出一辙,其身之动,不疾不徐,神态安祥,全身散发着一种无法言说的精神力量。由他身上触发的感悟也溶入到太极行步功之中。


太极行步功,是把太极拳对身体各部位的要求引入到徒步行走中,同时也在行走中体会太极拳的要领。其主旨是让我们怎么更好、更快、更轻松、更安全地行走、运动。


行走中保持立身中正,虚灵顶劲,将全身提起,关节放松,松肩垂肘。以胯提大腿,大腿提小腿,小腿提踝,将脚向前悠出去,贴地而行。落地时,足跟先着地,随即足底踏地,使重心迅速向前移动,避免重心砸地,冲击膝关节。目光远视,心意放开,体会内脏放松的感觉,使身心都得到锻炼。徒步结束后,还要有专门的方法来缓解疲劳。


生活无处不太极,行住坐卧皆功夫。拳拳服膺,念兹在兹,才是真正的拳道。


据学员中徒步资深人士测算,使用太极行步功,除了让身体更舒服,关节更轻松之外,平均时速可以提高10%——15%,因此得到了不少参加过此项运动者的青睐。他在几个徒步团体中介绍、推广后,据反馈,实践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良性反应。

附上一则学员体会:

“练行步功,一是可以放松,二也是为了更好地把太极桩的状态放到行步中去。行步时一定要虚灵顶劲,神意足。如果有太极桩的感觉,能桩在行步中,就会有越走越轻松,越走越有劲的感觉。走到一定的时候,会觉得整个人都轻了,踩在地上可以轻轻的,似不用力一样,但又可以支撑整个身体,支撑脊柱头顶上领,全身舒泰,越走越想走。
    
我个人觉得,站桩、摸鱼、行步可以成为一个学习的模式或体系,这样可能会是学汪脉内功心法的一条捷径。但前提是必须按要求踏踏实实地做好站桩、摸鱼,找到了太极的真正松的感觉,这是根本。有了这个东西,就可以在平时工作生活中,时时处处去找这个状态,加深身体记忆,无论行走坐卧都可以找到这个状态。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太极的感觉融入生活工作中去,既提高了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也达到了养生健体的效果,还快速地增长了功力。


行行重行行,且行且珍惜。闻道岂可分先后,莫待岁月催人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