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敦刻尔克:一次飞行事故引起的40万人大撤退

 思明居士 2017-09-14

历史发展是规律的,还是由各种机缘巧合促成的呢?很难回答。二战时,40万英法大军败退到敦刻尔克这个海角,由一场意外的飞机事故造成的,具体情况大概是这样的。

1

1940年1月10日这天,强劲的西风夹杂着暴雪在欧洲大陆上空咆哮。

一名德军少校驾着飞机从德国北部的明斯特飞向波恩,去讨论德军向西进功法国的计划。恶劣天气容易产生恶劣的后果,这名少校在强劲的西风带上迷失了航向,稀里糊涂地坠落到了比利时梅赫伦小镇。

飞机上有厚厚的一叠文件,少校还没有来得及销毁,就被比利时人全部没收了。比利时人一看这些文件,即震惊又高兴,因为这就是德军西线进攻的整个战略计划。

未被及时销毁的德国作战计划

这个计划是用来对付已集结在法国西部和北部的英法联军的,基本延续了一战时德军的“施里芬计划”。

施里芬是一战时德国的名将,他为德国要同时对付东西两方的敌人而设计了一个精密的作战计划。二战时,希特勒的智囊团在施里芬计划的基础上,发展成了黄色作战方案。

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个方案就是——德军要集中兵力通过比利时,实现对法国巴黎的侧面包抄。

黄色方案示意图

比利时人一看到自己国家即将被德军铁骑踩在蹄下,十分着急。立即把这份黄色作战计划给了英国和法国。

英军大将甘末林一看,哈哈大笑,“小样,果然不出老夫所料,还是出一战的老牌,借道比利时绕攻侧翼。我早已经安排好了D计划,等他们往枪口上送。“

甘末林的D计划是,如果德军进攻比利时,便迅速集结3个集团的英法联军进入比利时,在比军的配合下,坚守代尔河一线,和德军死磕;如果德军进攻马奇诺防线,则用1个集团军依托工事防御,再用一个集团军为第二梯队,随时增员,和德军死磕。

总之,就是依靠强有力的兵力和工事和德军死磕,将它的闪电战变为阵地战,像一战那样拖垮它,拖死它。

于是大量军队开始向比利时集结,要堵死德军前进的道路。

2

德国听说飞机事故,计划泄露后,慌作一团。

如果还按原计划进行,无异于向英法的枪口上撞。希特勒说:“既然如此,那就再换个计划吧。”于是,他祭起了“曼施坦因计划”。

曼施坦因是二战时德国杰出的军事家,一开始就对参谋部制定的“黄色计划”嗤之以鼻。

他认为这完全是抄袭施里芬前辈,没有一点创新,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呢。于是,自己本着“出奇制胜“的理念,设计了一套全新的作战方案。

黄色计划是要集中德军A、B两个军团,B军团为主力,突破比利时后,从北边包围英法盟军;A军团为辅,秘密穿过阿登山区,从南面进攻英法盟军。因为当时的将领都认为阿登山区,丘陵起伏,森林茂密,不适合装甲部队行进。

曼施坦因认为英法将领早已料到此计划,在比利时地区集结了主力,无异于以硬碰硬,陷入持久战。

所以,他调整了黄色计划,B军团不再是主力,用少量兵力佯攻比利时,让英法联军仍认为德军还是像一战那样曲道比利时;

把南边的A兵团作为主力,集中装甲部队从大家都认为不能走的阿登山区行进,绕过马其诺防线北端,直抵色当,然后直奔海岸线,将法国一分为二,把英法联军隔离在法国以北。

当然曼施坦因敢提出让坦克装甲兵团走别人不敢走的路,是有充分自信的,他对军事地理学颇有研究,认定丘陵地带对履带底盘的坦克只构成微乎其微的障碍;倘若从中路的阿登插进一支尖兵,以最快速度推进到索姆河下游,就能彻底粉碎法国陆军在比法交界地带构筑第二道防线、继而对北路德军侧翼形成威胁的企图。

阿登山区

曼斯坦因这个计划,有点“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意思。当时德军大部分人都觉得不可行,而是紧锣密鼓地准备黄色计划,要在1月下旬发动总攻。

然而,梅赫伦飞行事故打乱了他们的步伐。希特勒认为既然黄色计划已经泄漏,不能再继续执行。于是曼斯坦因计划便又拿到桌面上来讨论。

经过无数争吵、几轮论证和演习后,希特勒最终同意曼斯坦因计划,决定出奇制胜。

而英法这边还在自鸣得意,他们缴获少校飞机上的文件,更坚定地推行甘末林D计划。

3

1940年5月10日,天刚破晓,成千上万的轰炸机像蝗虫一般对法国、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的重要地区进行了轰炸;同时,路面的德军也按照曼斯坦因计划在北海到马其诺防线之间的300多公里的战线上展开行动。

第二次大战的西欧战役拉开了序幕。

德军的行动简直是迅雷之势,而英法盟军则像个反应迟钝、动作缓慢的大胖纸。并且,英法盟军完全被德军的曼施坦因计划牵了鼻子,打了个正着。

A、B两个军团,就像德军伸出去的两个拳头。B军团为右翼,保留34个师的总兵力和4个装甲师,从北边进攻比利时北部,突击向敦刻尔克等海岸推进,附近吸引英法的注意,让他们感觉还是在走一战的老路。

而左翼的A军团才是真正的主力,有40个师和5个装甲师,悄没声息地从阿登山区通过后,向海岸突击,将法国一分为二。

通过阿登山区的坦克

英法这方面不但没有料到曼施坦因计划,而且动作缓慢,似乎在德军面前毫无招架之力,任由德军A、B军团完成合围。

4

5月10日,位于北线的B集团军向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发起大规模进攻,当天卢森堡宣布投降;5月11日,德国空军全歼了荷兰空军,荷兰只剩下12架飞机;5月12日,德军拿下法国著名要塞——色当;5月13日,德军装甲部队突破荷兰防线,14日,占领了首都鹿特丹,荷兰女王流亡英国;

战事发展迅猛,且完全出乎英法的意料,尤其是从阿登山区突出来的坦克装甲部队,就像一把锋利的镰刀在欧洲草场上收割,一直延伸到英吉利海峡对岸。

英法同盟军所能做的就是不断后撤,最终被赶到了德军预设的地点,法国西北海岸的敦刻尔克。

接下来的就是电影看到了敦刻尔克大撤退。这应该算是战争爆发以来,英法做得第一次成功的行动,在前有坦克,上有飞机,后无退路的情况下,英国动用一切资源把40万英法军队从敦刻尔克这个小海岸拯救了出来,于是铸造了历史上最悲壮的事件之一。

历史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巧合和机缘。希特勒十分着急打动西线战争,本打算1940年1月中下旬就按照黄色计划发动行动。

如果那样的话,英法同盟军真好料中德军的计划,按部就班地部署,历史上也许就不再有德军闪电战的神话。德军主力碰上英法主力,双发就像一战的凡尔登、索姆河那样,胶着,就不会有敦刻尔克大撤退,不会有不列颠之战了。也许历史进程就需要改写了。

(英)Hart. B.H.L :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英)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纽先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回顾与省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