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完小说不会修改?看看大师们怎么做

 冬天惠铃 2017-09-14



写长篇小说是一个考验耐心和体力的事情。在写作的过程中,必须把自己逼近固定模式里,建立生活与工作的循环周期,才有可能创作长篇小说。

村上春树在写长篇小说的时候,规定自己一天写出十页稿纸,每页四百字,大概就是四千字。即使心里还想继续写下去,也照样写到十页的时候打住;哪怕今天提不起劲儿来,也要鼓足精神写满十页。因为做一项长期工作,规律性有极大的意义。“写得顺手的时候拼命多写,写得不顺手时候搁笔不写,这样是产生不了规律性的”。

我写小说的时间只能是在早上起床后,或者晚上九点以后。因为除了这两个时间段,其他时间都有这样那样的事情,无法固定下来形成规律。如果没有特别意外的事,我每天都会写大概两千到三千字,给自己规定坚决不能少于两千字,但通常也不会超过三千字。也有偷懒的时候,“今天看了一本书,特别想写写评论”,但写完评论就没有写小说的时间了。

嗯,看来规律性还需要进一步养成。

我在写下一章之前,会把之前的两到三章看一遍,梳理一下情节,主要是还原一下人物的生活状态和心理,否则就有可能接续不上。

这种方式经常让我怀疑自己,因为我看了不少关于写作的书,有不少都在告诫作者不要回头看,只要往下写,直到完成整部小说,然后再通篇进行修改。或许是因为每天杂七杂八的事情太多,我没有办法像书的作者那样心无旁骛每天只做写作一件事,我每次下笔之前,情节和人物都基本处于断档的状态,必须往回看几章才能找到感觉,有时候还会顺便修改一下前几章里面看不顺眼的描述方式,或不合适的用词。

“这下完了,看来我并不适合写长篇小说啊!”我经常这样不无苦恼地想。

看完大泽在昌的一本书,我才知道原来写文稿的过程并不是那么固定

大泽在昌在《畅销作家写作全技巧》中关于文稿的推敲部分,这样描述自己对长篇小说的推敲方式:

基本上,我在开始当天的工作之前,一定会重读上次写的部分。不管是五页还是三十页,我一定会重读一遍,加以推敲,然后才开始写当前的部分。而且对于当天写完的部分,我是不会去推敲的,也许第二天,也许下一周,直到继续写的时候,我才会对上次写的部分加以推敲。因为有时间间隔,更容易做到冷静地推敲。然后,等全部写完做出校样时,我会从头再读一遍。我的推敲,大概就这两次

这段文字看得我热泪盈眶,大泽老师您真是我的知音!

看来每个人写作的方式都不尽相同,实在不必拘泥于修改文稿和推敲的方式。那么,除了大泽在昌的修改方式之外,还有哪些修改文稿的方式?

村上春树的“总体战”

日本知名作家村上春树在写一部长篇小说时,用“既没有希望,也没有绝望,每天淡然地写十页原稿”的节奏,通过日复一日的写作完成全稿,便开始“值得费时耗日,津津有味”的修改推敲过程。他的修改过程大概如下:

第一步:第一稿完成后,稍微放上一段时间,小做修整(一般休息一个星期),便进入第一轮修改。从头到尾做一次彻底的改写,进行尺度相当大的整体加工,删除不合常理,前后矛盾的地方。这轮修改需要一到两个月。

第二步:再搁置一周,进行第二轮的修改。这一次也是大刀阔斧地从头改写,只不过更加着眼于细节,仔细地修改,比如加入细致的风景描写,整合会话的语气,让故事的展开更加畅达自然。

第三步:再稍事修整,着手下一轮的修改。这一阶段主要是看准小说的展开中有哪些部分的螺丝需要牢牢拧紧,哪些部分的螺丝应该稍稍拧松一些。

第四步:给自己放个长假,把作品放在抽屉里放上半个月到一个月,努力忘掉这么个东西的存在,给小说好好养护的时间。

第五步:再次开始彻底修改细微的部分,先前未发现的缺点,这时也将清清楚楚地显现出来。文章有没有深度也可以辨别了。

第六步:找周围的人帮你通读原稿,把握一个原则:“人家有所挑剔的地方,无论如何一定要修改”。读过的人对某一部分提出意见时,且不管那个意见的方向如何,那个部分往往会真的存在问题,多少会有些疙疙瘩瘩。作家的工作则是要去除那些疙疙瘩瘩的地方。

第七步:这样周而复始地修改完毕,才可以正式将稿件交给编辑审读。到这个时间,大脑过热的状态已经得到一定的消解,也能冷静客观地应对编辑的反应。

这样的修改方式也许和村上春树写作小说的手法有关。他在写长篇小说时,不管小说有多长,结构多么复杂,从来不会制订写作计划,而是对展开和结局一无所知,信马由缰,想到哪儿写到哪儿,让故事即兴推演下去。

这种写法有时会导致结构和情节上的矛盾、不合情理,因此需要在修改上尽量多花时间。

与之相反,也有完稿后完全不进行任何修改的小说

著名作家库特.冯内古特会将自己的小说每一页都修改到自己最满意为止,为此他经常一天只能写一到两页文稿,垃圾桶里却经常丢弃着揉皱不用的好几十页。

采用这样的写作手法,写完手稿之日,就是作品的杀青之时,可以直接将文稿送去出版社排版印刷。

以我有限的写小说的经验来看,这样极端的写作方式会消耗掉作者的大部分精力,并不值得学习。毕竟写长篇小说是一件孤独而艰难的工作,“就像乘坐浴缸穿越大西洋”,情节的快速推进,文稿的加速完成带来的成就感,才是作者最大的精神鼓励。

史蒂芬.金的两稿式修改方法

史蒂芬.金曾写出《肖申克的救赎》这样的著名作品,在他看来,长篇小说的写作者最起码需要写过两稿:关起门来写一稿给自己,敞开门写二稿给读者。

关门写稿:也就是把脑子里的想法直接下载到纸上的这个阶段,能写多快就写多快,速度以自己能够忍受,不难过为限。如果能够写得快一点,将脑海里的故事原样倒在纸上,只有在核对人物名字以及他们的背景故事时才回头看前面,就可以保持住最初的热情,超越那种随时可能袭上心头的自我怀疑之感。

稿件写完之后,把书放在抽屉里休息发酵,有点像蒸馒头时,揉完面团,静置发酵,过一段时间再揉一次。这个发酵时间,最短也应该有六个星期。

六个星期之后,将手稿从抽屉里取出来,它看起来就像是你从未见过它,这就说明你准备好了。然后一口气读完它,该做笔记时做笔记,同时修改拼写错误或者前言不搭后语的句子。

六个星期之后重读自己的作品是一种奇异而愉快的精力,它属于你,你认得出它是你的,但又好像是在读别人的作品,并能够发现故事或人物发展中巨大的漏洞,“大的可以开进卡车的漏洞”,而最刺眼的错误在于人物动机,明明按照常理不会这么做的事情,偏偏这么做了,就是动机出了问题

在读手稿时,比较深层次的思维是:故事连贯吗?怎样才能变得如歌曲般顺畅?又反复出现的内容吗?能不能把这些重复的内容交织在一起,作为主题?怎样才能使深层的意义更清晰?

总而言之,要知道自己想要表达什么意义。

在写第二稿的过程中,增加场景和事件,加强这种意义。删除旁枝别蔓和一些东拉西扯的东西,使整本书呈现出统一的效果。

然后整体读完一遍,改掉所有自己能够发现的小布丁点的错误,然后打开门,把书先给几个表示感兴趣的好友,根据若干有效的反馈意见对故事中呈现的细节或者故事节奏进行适当修改。

方式虽不同,然殊途同归

总结几位长篇小说大师修改文稿的方式,就发现写作其实是一件非常私人化的事情,而修改方式也会根据每个人不同的写作习惯有所不同。如果是比较严谨的写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已经认真细致地推敲了故事中的人物和细节,也注意把握了故事推进的节奏,则完稿后略作修改就可以达到作者心中的标准。

若是比较随性的作者,像村上春树一样信马由缰,并不提前制定大纲和故事节奏来局限自己的思维,则后期就需要在故事的前后逻辑上进行反复推敲。

无论是何种方式,相信每个写作者在写作和修改的整个过程中倾尽全力,投入自己愿意投入的全部时间和全部能量,完成自己理想中的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