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所谓的成功,不过是在从众

 攒破烂儿的 2017-09-15


回复“心理”,加入「28天心理课」共读! 

「 这 是 有 书 君 陪 你 共 读 的 第 92 本 书 」 原来,我们自己才是那个最熟… 来自有书 08:54  | 徐小2 · 主播 | 杨枪枪


▲点击开视频,即可观看

《有书快看》之5分钟带你看完《感谢自己的不完美》

更多有趣、有料,有内涵的视频,关注公众号:有书快看


亲爱的有书书友,早安!时间真的是过得飞快,不知不觉,本周我们一起共读的《感谢自己的不完美》一书已经陪伴大家整整一周了。今天是我们共读该书的最后一天,是不是有些不舍呢?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着同样的感觉,那就是书读到今天,我们竟然豁然开朗:“原来,我们身上的各种不完美是那么得有价值,从前也许我们讨厌、摒弃过它们。但是现在,我们可以心平气和地看待并接受它们。”


“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是作者武志红最想传递给读者的信息。而今天,我们就将跟随着作者的脚步,尝试着重新认识自己。


好了,言归正传,我们马上开始今天的早读,即本书第六章189-222页的内容。请书友们带着以下几个问题思考,并记得在讨论区与其他小伙伴们切磋哦!


1、你是否真正地了解自己?

2、在这个世界上,你最崇拜的人是谁?为什么?

3、对于自己,如何评价?



\ 01. 学会认识自己 /


不可否认,《感谢自己的不完美》一书让我们渐渐对心理学有了兴趣,书中诸多案例似乎在我们的生活中都能捕捉到熟悉的片段,于是,不由地跟随着作者的指引慢慢揭开心中的疑团——


原来,心理学也并非高深莫测,正如武志红所说,“好的心理医生与来访者的关系是一面平滑的镜子,可以让来访者淋漓尽致地将他内心的关系—也即‘内在的父母’和‘内在的孩子’的关系投射到这个外在的关系上,也由此得以理解自己。”


事实上,理解自己是最难的一件事,人们总是说:“道理谁都懂,可做起来就是另外一码事了。”然而,问题就出在人们只是理性地理解,而真正的理解,必然是感性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作者告诉人们,“感性的理解,就是在理解的那一刻,你的大脑、神经、躯体及内脏都在颤动,仿佛你的全部身心都回到问题产生的那一刻,你重新体验到,自己的问题是怎样发生的。


但同时,你也彻底明白,你不再是当年的那个小孩子,你已经是一个强有力的成人,你没必要再像过去那样,用一些自我欺骗的方式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于是,好的改变才会自然发生。”


为了让读者更直观地理解上述观点,作者在第190-198页举了刘涛的例子,就是希望我们在读完这个真实的故事后,可以反思自己。


父母、孩子和爱人是最亲密的关系,本应是我们生命的拯救者,但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反而把最坏的情绪推给亲密的人,这样做不仅毁掉了亲密关系,甚至还让彼此仇恨。



\ 02. 学会聆听自己的内心 /


生活在现代都市里的人们已经习惯了忙碌,每天早出晚归,为生计和理想而奋斗,但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很多人却迷失在黑暗和无尽的烦恼当中,“要学会聆听自己的内心,才可以得到真正的快乐。”作者武志红给出了建议。


但是究竟什么才是内心的声音呢?事实上,就是你的感觉,你那些说不出来却又模模糊糊捕捉到的信息。这种声音要学会聆听它,并尊重它。


相反的,如果你听不到这些声音,你的意识和潜意识就会出现形形色色的分裂,从而让自己痛苦万分。这一点从书中菲儿与泉的案例可以得到很好的印证。


虽然泉很优秀,但是泉是个内心极度自卑的人,而这一点菲儿的潜意识已经有所察觉,于是她有意无意地开关窗户,事实上是菲儿已经对泉有了排斥。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正如作者在书中提到的一个性格豪爽的女孩害怕蚂蚁,但实际上她是讨厌成天对她唠唠叨叨的妈妈。


这就是典型的人内心的潜意识发挥作用的结果,如果我们足够细心,在我们的生活中还会发现很多类似的例子。


由此看来,“眼见为实”也未必真实,很多时候我们眼睛看到的人的行为举止,其背后可能隐藏的是另外一个深不可测的事实。



\ 03. 学会尊重自己的感觉 /


无论你是否承认自己有“从众心理”,甚至常常因此而丧失自己的个性。但事实上,“从众”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


通俗地解释就是“人云亦云”、“随大流”;大家都这么认为,我也就这么认为;大家都这么做,我也就跟着这么做。




试想一下,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习惯了“从众”了呢?也许从三岁进幼儿园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吧!那会儿,父母们会经常告诫孩子:“凡事要合群,不要搞特殊!”


于是,长大后,我们已经习惯了这种随波逐流的表达方式。


还记得上初中时选班干部,当老师说谁反对请举手的时候,几乎没有人愿意做这种当面得罪人的事情,于是,那个早已内定的人选就毫无悬念地就任了,现在想想还是挺可笑的事情。


的确,“从众”给人们带来了不知多少好处,人们会觉得你很随和、合群、甚至人缘极好;但殊不知,“从众”让我们早已丢失了真我,我们不再尊重自己的感觉,我们距离自己的内心越来越远,我们早已成为了自己最熟悉的陌生人。


久而久之,我们不再有斗志、有激情,我们渐渐迷失了自己……


所以,从现在开始,如果你还想找回真我,就学着慢慢尊重自己的感觉吧,毕竟一个失去真我的人,即便获得了再多的权钱财富,也无法得到真正的快乐,不是吗?


本章最后,作者武志红继续想读者推荐一本好书,即《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看似文学性很强的一本书,却反映了一个道理,即“让你的身心归一,以你自己的感受为中心构建你的真自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