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血小板减少一确诊,医生就让吃激素?

 血液病知识库 2017-09-15

多位血小板减少症病友提出疑问:“为什么一确诊血小板减少症,医生就开了激素药物?”

医者表示:“对于血小板减少症,西医一般采取激素治疗,首选则是糖皮质激素,有效率可达80%。”

这方面的激素药物常用泼尼松口服,病情严重的用等效量的地塞米松或甲泼尼龙静脉滴注,好转后改口服。

因激素可有效提升血小板数值,故作为一线治疗,其作用原理为:

①:激素可使毛细血管脆性减低,减轻出血症状;

②:抑制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和破坏附有抗体的血小板;

③:抑制血小板抗体的形成。

但是激素一旦停用病情极易反复,血小板逐渐下降至原来水平,并且激素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会同时出现一些副作用,特别是长期或大剂量使用激素会出现很多副作用:

①:激素治疗会抑制机体的免疫力,导致患者不能抵抗外来的病原菌,易发生感染性疾病,并可能加重已存在感染或使体内感染潜在病灶扩散;

②:长期应用激素,可使蛋白质、脂肪、钙、钾代谢异常、血糖、血压升高,导致代谢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多毛、痤疮、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低血钾、骨质疏松;

③:激素可诱发或加重胃、十二指肠溃疡,影响患者的消化系统健康;

④:激素可引起饮食增加、易激动、失眠、个别人可诱发精神病,偶尔可诱发癫痫;

⑤:激素有可能会引起一些眼部疾病,使眼压升高,诱发青光眼。

以上是激素治疗的利弊,临床上对于运用激素药物治疗都有一定的时间限定,不可大剂量以及长期的服用,当副作用高于疾病治疗的效果,将会对病人带来双重伤害,效果不佳或多次反复建议及时更换治疗方案。

想咨询及查看更多疾病知识,可添加文章图片右下角的病友会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