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正安 | 贯剑大夫:吃荤,吃素?听《黄帝内经》,还是听《柳叶刀》?

 为什么73 2017-09-15


  喜欢健康注重养生的人都会发现,最近微信群中有一篇文章受到了很大的关注,《多吃主食死得快?柳叶刀新研究,打了多少医生营养师的脸》



  这篇文章是说国外权威的医学杂志《柳叶刀》,近期发表了一篇关于饮食和心脏病、死亡率的关系的文章,核心思想是多吃碳水化合物会增加死亡率,而总脂肪(饱和脂肪、不饱和脂肪)与心血管疾病没直接关系。简单点说吃素不一定好,吃荤不一定坏。


  此文一出,业界哗然,一时间众说纷纭,老百姓也纷纷转发,急着纠正多年来错误的饮食观点。此后各种版本层出不穷,有从流行病学角度来分析,有从营养学角度来分析等等。看了这么多的文章,笔者假想自己是个老百姓,可能的感觉就是两个:第一,以前长期坚持的少吃素多吃荤,不知道对不对?第二,今后不知道该怎么吃了,是吃荤还是吃素,变成一个新的问题了,变得无所适从了。




谁来说说,到底怎么吃?



  笔者没有读过《柳叶刀》原文,但是我觉得对于一个普通的大众来说,大可不必为此困扰。此文发表的研究,虽然是基于十多年的前瞻性调查,论据充分,但是调查的人群、调查的范围等等与我国国情差异较大。


  《柳叶刀》的研究是在西方进行的,调查对象都是西方人,西方人本来就是以吃荤为主,是阳气偏旺的体质,也因此形成了与我们中国人完全不同的生活习惯,比如喜欢吃冷饮、喝冰水、赤脚等。




农耕社会,粮食为主




  而中国几千年来都是农耕社会,一直是吃粮食为主,荤菜都是逢年过节吃的,中国人是阴阳比较平衡的体质,所以我们的脾胃比较适合吸收粮食。


  因此作为国民大众来说,我觉得完全可以不需要为《柳叶刀》这篇研究的结果担忧,毕竟现代营养学只有几百年的历史,不断出现这种颠覆性的观点是一种更新和发展,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只是这种忽左忽右、忽荤忽素的颠覆,倒是把我们老百姓搞的七荤八素,无所适从。


  实际上,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老百姓来说,我们自己就捧着金标准——《黄帝内经》。这是我们几千年临床试验的总结啊,几千年来经久不衰,一直在指导我们的饮食和养生啊!这里没有新观点,没有新发现,很多理论已经经过了千百年验证,对于广大国人来说非常适合!



  《内经》提出“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果为助”的饮食搭配理论,强调五谷是人体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也就是说我们国人还是应该吃素为主!



  之所以将“五谷为养”放在第一位,是因为脾是“后天之本”,五谷是入脾经的,有补益后天之本的作用。脾气是中国人或者说黄种人这个人种的薄弱环节。为此,粥才逐渐成为了中国传统饮食中最有中国特色的东西,可以滋养并不强壮的国人脾胃。而五畜补益五脏精气,五菜有协同充养作用,五果辅助补充营养,各种食物均可以合理搭配,浅尝辄止,保证用膳者必需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的供给即可。


  所以我的观点就是,不管西方医学、现代营养学有什么新的研究和发现,普通的中国人完全还可以按照我们《黄帝内经》中“五谷为养”的养生要求来进行摄生,这是已经经过了两千多年的检验,验证下来已经表明完全适合我们国人的体质。倘若有人感觉现在营养学高大上,也不妨去按照他们的要求去做,只是若干年后,当理论推倒重来的时候还需要再重新来过,只是人生苦短,容不得这么折腾啊。


开心就好,吃嘛嘛香~

远离折腾!



  当然,中医的观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认为如果一个人在40岁以后,已经“阴气自半”了,就不适合做较大的生活习惯的改变,特别是短期内进行较大的生活习惯改变。不管之前吃荤还是吃素,突然间的调整或者改变都会带来身体的不适应。人到了一定年龄,还是少变化为主,非要变化也要循序渐进为主。




贯剑


贯剑,上海中医中医药大学,博士,副主任医师,海派中医丁氏内科严苍山基地传人,擅长咳喘、过敏、心脑疾病、失眠、肿瘤等内科疾患,不孕、月经不调等妇科病及小儿咳嗽、消化不良等儿科病。目前在上海正安中医坐堂。



坐诊时间:周五下午

预约电话:021-55272670,13641856391

地     址:上海市杨浦区隆昌路588号一楼长阳路门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