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弱化拼音地位,阅读回归日常——新小学教材,“专治不读书”

 苏醒的贝壳 2017-09-15

弱化拼音地位,阅读回归日常——新小学教材,“专治不读书”

今年,一年级的小同学们用上了“部编本”语文教材,古诗文篇目增加,传统文化元素增多,“和大人一起读”更是作为一个栏目编排入教材。其中,新语文教材借鉴了北师大编写教材先识字后学汉语拼音的方式,先学“天、地、人”,再认“a、o、e”。这一变化,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开学一段时间了,我市中小学师生怎么看待这一变化,跟着记者的采访,听听他们的说法。

先识字后学拼音,城区已沿用很多年

近段时间,社会上都在关注“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的变化:入学先学“天、地、人、你、我、他”,接下来是“金、木、水、火、土”“云对雨,雪对风”,然后才学拼音,通过三字经、儿歌、韵语等多种形式,在图文对应中,识记最常用的汉字。

“这些年南阳城区一直使用的语文教材是北师大版,一年级小学生都是先学‘天、地、人’,再认‘a、o、e’,此次教材的变化对我们影响不大。”市十七小一(2)班语文老师史艳丽说。在全国小学统一使用的“部编本”语文教材之前,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版本大概有人教版、语文版、湘教版、长春版、苏教版、教科版、冀教版、西师大版、沪教版、鲁教版、北师大版、浙教版等10余种,新教材汇聚了各地教材的优势,比如,苏教版语文书中的情境图被吸纳到新教材中;北师大编写的教材先识字后学汉语拼音的方式被借鉴。在我市其他县区小学多使用的是西师大版,该版本第一单元就是拼音的学习,“此次教材拼音与识字单元的调换,对于刚入学的孩子们来说,降低了他们的学习压力与焦虑,让他们更容易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内乡县赤眉镇中心小学李老师说。 “孩子先入为主,对汉字留下深刻印象,既遵循了识字规律,又把孩子的生活经历融入学习中,孩子们更容易接受。”市九小一年级语文组组长马桂秋说,先识字,再学拼音,反而帮助拼音的学习与拼读。“新教材对拼音教学的要求降低了,基本要求是会拼、拼准,不要求拼音听写、默写、抄写。主观上以识字为主,拼音只是工具,学会通过拼音认字就行。”

传统文化元素入教材,课本有了中国味

《西游记》师徒四人头像、花木兰包龙图京剧形象、胖娃娃剪纸年画、水墨画、年画娃娃人物插画……在新教材里,添加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汉乐府《江南》、五言绝句《画》《悯农》《古朗月行》……“部编”语文增加了古诗词比例,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有古诗文132篇,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占课文总数的30%左右。

“‘部编本’很大程度上回归传统,传统文化的篇目、儿歌贯穿教材,让学生在知识积累的同时,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马桂秋说。 “部编本”语文还注意将德育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突出了“立德树人、守正创新”的特点。“目录后第一页描绘的是56个民族小朋友聚集在天安门前,用可爱鲜明的形象传达‘我是中国人’的概念,知道自己的国家、民族,增强孩子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市十七小一(2)班语文老师宋乐乐对此感同身受。

阅读回归日常,新教材“专治不读书”

强调阅读的重要性是新教材的最大特点。从一年级开始,亲子阅读被编入了各年级的语文课本,并设置了专门的“和大人一起读”“口头交际”栏目,要求老师、家长和孩子一起朗读、阅读和口语表达。正如“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所说,“这次的小学语文新教材‘专治不读书’。”

现在有不少家长有玩手机电脑的习惯,家长的错误示范,很容易影响到孩子好习惯的养成。“部编教材把亲子阅读编排进教科书里是一个创新,也加强了老师、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宋乐乐说,在课堂上,是对孩子兴趣的激发,积极性的调动;作为家长,应该认识到亲子阅读的重要性,坐下来跟孩子一起看书,读书,分享阅读的快乐,成为和孩子一起学习的朋友,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爱读书、会读书、重积累的学习习惯。

南阳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 陈菲菲 文/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