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古第一望族'琅琊王氏:立家之本50字

 daimatsu 2017-09-15
天下王氏

 家谱 | 祖训 | 名望 

 文化 | 精神 | 古迹 

王家人自己的公众号

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滋养了一个伟大的中华民族,培育了一个勤劳勇敢、仁爱智慧的王氏家族。王氏家族是当今中华民族中的第一大族,数千年来探天人之道,穷古今之变,畅时事之运,励志自强,建功立业,英豪遍神州,美名扬天下。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诗中的“王谢”即指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琅琊王氏是晋代四大盛门“王谢袁萧”之首,是中古时期中原最具代表性的名门望族,素有“华夏首望”之美誉。


  西汉至隋唐年间,琅琊王氏家族中有600余人名垂青史,其中正传62人,有92人担任过相当于后世宰相的官职,涌现了“孝圣”王祥、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东晋名相王导、“书圣”王羲之等一大批杰出人才,琳琅满目,群星闪耀。


  正如当时南朝文学家、史学家沈约评价:“自开辟以来,未有爵位蝉联,文才相继,如王氏之盛者也。”


“卧冰求鲤”王祥


  琅琊王氏的开基始祖一般认为是西汉的谏议大夫王吉。王吉之子王骏、孙王崇在西汉末年都曾位登三公,他们祖孙三人创造了琅琊王氏兴起之际的辉煌,蓄积起了为时人称道的“累世之美”。

山东临沂孝友祠


  另一个让琅琊王氏名动天下的人物是王祥,他历东汉末年、曹魏、晋初三个阶段,官至太尉、太保。


  他更以孝著称,“卧冰求鲤”等孝行故事为人熟知,被誉为“孝圣”。据记载,王祥在父母生病时,顾不上休息,亲尝汤药、衣不解带地日夜伺候。腊九寒天,河水都结上了厚厚的冰,为了让母亲吃上鱼,王祥躺在冰冻的河水之上,用自己的体温融化坚冰来捕鱼。这段故事甚至被收录在《晋书》中,作为历史佳话流传下来。


  王祥的弟弟王览通情达理,一生爱护兄长,以友爱著称。两人的孝友文化,为王氏子孙奠定了做人做事的基本道德规范。


  明嘉靖帝南巡的时候路过王祥老家,听说了王祥卧冰求鲤、伺候继母的故事和王览友爱兄长的故事,很受感动,御赐了“孝友格天”四个字。王祥老家原来叫王家双湖,后来改名为“孝友村”。这个村名一直延续到现在。

孝友祠“孝友格天”牌匾和王氏家训


  王祥临终时还留下《训子孙遗令》:


  夫言行可覆,信之至也;推美引过,德之至也;扬名显亲,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临财莫过乎让。此五者,立身之本。


——摘自《训子孙遗令》


  【译文】


  说话做事经得起考察与核实,这是诚信的最高境界;将美好的名声让给别人,自己甘愿背上不好的名声,这是道德的最高境界;自己立业扬名,让父母感到荣耀,这是孝敬的最高境界;兄弟融洽,家族和睦兴旺,这是悌的最高境界;面对财富,没有比谦让更高尚的了。这五点,是人立身处世的根本。


  这50个字被琅琊王氏奉为治家圭臬,作为立身处世之本,无论世事如何变更,无论王氏后裔身处何境,都未曾有过一字改动。




同宗同源同文化 天下王氏一家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