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音频:诸葛亮明知道魏强蜀弱,为什么还要北伐? | 刘三解

 龙叔文馆 2017-09-15

今天的“解答”问题还是来自今日头条网友的提问,三解主要是偷个懒,说一些熟悉的话题,过几天会把群里讨论的一些问题整理后发出来,比如“东北人为什么革命性、维权意识弱?”、“为什么隋炀帝、唐太宗都搞不定高句丽,让唐高宗捡了便宜”?


诸如此类的问题,希望各位能在后台留言提问,咱们一起琢磨。


今日话题:


诸葛亮明知道魏强蜀弱,为什么还要北伐?


为何诸葛亮明知魏强蜀弱还北伐 来自刘三解freestyle 29:14

点击收听音频



下面附上三解在头条问答的文字,和音频内容并不完全相同,可以作为一个提纲帮助理解:


这个问题是个老问题,也有很多的解释,我只说说我个人的看法,有不当的地方,请包涵。

首先,我们谈一下三国的国力,尤其是军力的问题。魏国雄踞北方,兵力最多,这毋庸置疑,但是这个优势,其实是一个相对优势,而非绝对优势。

我们先来说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蜀国的军队数量:领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这是蜀国灭亡时的数字。在诸葛亮活着时候,是十二万军队分为三班,四万修整,常有八万人。

而吴国灭亡时的数字是:户五十二万三千,吏三万二千,兵二十三万,男女口二百三十万。这个数字和《晋书》里记载孙权赤乌五年(243年)的户数一样,应该之后没有进行过人口普查,所以孙吴兵有二十三万。

而魏国呢,景元四年(263年)原魏国地盘有:户六十六万三千四百二十三,口四百四十三万二千八百八十一。

我们来比较下,蜀+吴=80.3万户,魏=66.3423万户,1.21倍;蜀+吴=324万口,魏=443.2881万口,73%;蜀+吴=31万兵。

那么曹魏有多少兵呢?过往常把司马昭征淮南的数据当做曹魏的兵力总数,这个时候已经是曹魏恢复了2代人之后了,并不能说明曹操、曹丕时代的兵力数据。以曹植上书的情况来看,他的封地上的士家,也就是兵户征发非常之狠,只留下小孩和老人能常备宿卫,就这样的兵,也就是几十个,成年人已经全部编入了军队,这是曹丕、曹睿时代的事儿。

《魏名臣奏》记载杨暨上表:武皇帝始征张鲁,以十万之众,身亲临履,指授方略。到曹丕征孙权,临江观兵,戎卒十余万,旌旗数百里,也就十多万军队出征,而且到曹丕迁都洛阳之后,还移冀州士家十万到洛阳周边,而曹魏是世兵制度,中军的家眷都在都中,这十万人,应该就是曹操、曹丕监督邺城之后安置的中军家口。

另外一个重兵集结地就是许都,邓艾屯田,移军屯于淮南淮北,也不过就五万人,说明曹操、曹丕、曹叡在关东的中军、外军(即国家掌握的兵户军),总数也就15-20万人。

到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出祁山,曹魏仓促调集的才5万人,兵力远弱于诸葛亮的十几万大军。如果说这是关陇的屯兵的大部分的话,那么曹魏东西战区的兵力,也不过二十万多人而已。

再说战略要地,曹操在淮南一线,合肥屯兵不过七千,还是合乐进、张辽两位名将,各人部曲肯定在内,曹仁屯樊城,兵力也只有数千,可见曹魏前期的兵力也是捉襟见肘的。

所以,诸葛亮的北伐,其实卡在了曹魏国力恢复的节骨眼上,在一部分兵力被孙权牵制的条件下,曹魏的西方军团并非不可战胜,蜀国甚至具备一定的优势。所以,诸葛亮才西出陇右,先向曹魏控制力比较薄弱的凉州进兵,这样,其实就是一隅对一隅,拉长曹魏军队的补给线,兵法上讲是反客为主。

而第一次北伐的失败的核心对凉州的扫荡,并没有因为蜀国雄厚的兵力而速战速决,反而顿兵坚城之下,造成蜀军主力无法东移,与魏国添油而来的一波波援军决战。

其二,曹魏并不是一个完全统一的有力政权,曹魏的敌人,一方面包括北方的鲜卑、乌桓,潜在的敌人也包括并州的南匈奴部、青徐之间的臧霸部,辽东的公孙氏,乃至于上庸的孟达,这些大大小小的势力,曹魏是通过强大的中军力量和西面(长安)、东面(淮南)、南面(荆州)三个重兵集团进行压制、威慑的。

所以,如果蜀国和吴国能够持续对魏国保持军事压力,则其几个重兵集团就要被牵制在远离首都两千里外的边境战场,则这些游离的势力,就有可能对曹魏发难。

这也是诸葛亮所等的“天时”,就是曹魏国内出现大的动荡。

其三,曹魏中央政权的结构,造成他的中央和地方军区的关系,天然就存在多中心的矛盾,曹魏前期是通过曹氏宗族分镇要地解决,以宗族控制异姓将领的部曲力量,但是等到曹真死后,曹氏宗族只有掌握中军的将领,或者小部队出战的将领,却没有能够控制地方大军区的将帅。

而长达7年的无曹氏、夏侯氏领兵,其实也就造成了外军的兵权旁落,在司马氏掌权之后,淮南三叛就是典型案例,也就是说,久镇的大将们形成了自己的力量,能够和中央叫板。

而如果曹真活得更久一些,他作为曹操的族子,血缘较远的将领,在长期控制外军的情况下,会不会变成司马懿?曹丕、曹叡时代的名臣高堂隆就曾两次劝谏皇帝要注意兵权旁落的问题,这个时候的对象还真不是司马懿,而是曹真,后来则是司马懿。

所以,诸葛亮作为政治家是非常睿智的, 他的北伐,一方面是以攻代守,消耗补给线更长的魏国的国力,另一方面也是通过积极的策略来触发曹魏内部的这些痼疾,只是天不假年,曹魏最终是死于这些病症,他却看不到、利用不上了。



-  E N 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