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味】味甘,性微寒,归于肺、胃、肝、肾经。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
【药论】按张正师《倦游录》一书的记载,辛弃疾从北方回朝,在南京做官,忽得疝气病,重坠大如杯。有一道人让他取叶珠(即薏苡仁),用东方壁土炒黄,然后用水煮烂,入沙盆内研成膏,每用无灰酒,调服二钱,即消。后来有一叫沙随的老人也患此疾,辛弃疾授此方服之,亦消。
据《后汉书马援传》记载,东汉大将军马援在交趾(相当于当今广东、广西大部合越南北部和中部)作战时,因南方山林湿热郁蒸、瘴气流行,他便经常食用薏苡仁,不仅能轻身,还能战胜瘴疟之气。
陈士铎说:“薏仁最善利水,又不损真阴之气。凡湿感在下身者,最宜用之。视病之轻重,准用药之多寡,则阴阳不伤,而湿病易去。人见用药之多,动生物议,原未知药性,无怪其然。余今特为阐明,原世人勿再疑也。凡利水之药,俱宜多用,但多用利水之药,必损真阴之气,水未利,而阴且虚矣,所以他利水之药,不敢多用。惟薏仁利水,而又不损真阴之气,诸利水药所不及者也。可以多用,而反不用,与不可多用,而反大用者,安得有利乎?故凡遇水湿之证,加薏仁一、二两为君,而佐以健脾去湿之味,未有不速于奏效者也。倘薄其气味之平和而轻用之,无益也。”
陈士铎说的真是入木三分,如果认为薏苡仁气味之平和而轻用,不但无益,还很可惜呢!很多人都知道蛇最是搜风去湿的药物,而且用之泡酒效果更好,并且越是毒蛇就越好。肥人与女人多湿,常喝蛇酒是养生的好方法,蛇酒养生在中国、越南等地已经相当普遍。但是,蛇酒对风湿痹证初起还能算是有效,如果是风湿痹证之久病入络,则蛇酒就未必能见效应,为什么呢?因为久病入肾,久病入络,二者相合就是入肾、络者居多。风湿痹证越是病情长久,越不再是功能性的损害这么简单了,已经由质变发展成为实质性的损害了,所害部位的细胞已然出现实质性损害了,再用毒蛇“以毒攻毒”显然已经不对证了!这个时候就应当用薏苡仁磨成粉泡酒喝,因为酒能祛风,薏苡仁本来就具备很好的利水渗湿的作用,且薏苡仁的形状象肾,味甘又能补,二者相合则标本兼治,慢慢调养自然就有好转,比整天吃毒蛇、蜈蚣之类要好很多!
周岩说:“薏苡仁之苗发于仲春且色青,得木气为多。实采于九秋且色白,得金气亦多。色青兼白,则为金木相媾。味甘而淡,则入胃不入脾。主疏泄者肝,司肃降者肺,胃亦传化下行之腑,是肺肝挟金木之威,直走而下,由胃而小肠而膀胱,皆其所顺由之路,且气寒复归于肾,湿何能不去?后人以利小便治疝,皆深得此意。”
徐灵胎说:“薏苡仁甘淡冲和,质类米谷,又体重力厚,故能补益胃气,舒筋除湿中虚,故又能通降湿热使下行。盖凡筋急痹痛等疾,皆痿证之类。《内经》治痿独取阳明,薏苡为阳明之药,故能已诸疾也。”
阳明即指胃与大肠,倘若此二经湿热则成痿。痿病实属难治之证,然湿去则热亦随解,故治痿者,必去湿也。薏苡仁最善利水渗湿,所以它能治痿证。不要因为薏苡仁的气味平淡而轻视它。现代药理已证实,其还具有抗癌作用。
最后说说薏苡仁善于清热排脓的具体原理。我们知道,阳性的脓是湿与热共同作用的结果,薏苡仁善于渗湿与清热,那么它能够清热排脓,这本来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但善于渗湿与清热的药物不只此一味,它们都能够清热排脓,为什么就在其条下设定这项呢?最主要的还是薏苡仁属于子类药物,其开破里比一般的药物强,所以其排脓的力量就更加明显,所以就会有此一着。而对于那些阴性的脓,薏苡仁其实也有一定的作用,这也是它能够抗癌的主要原因之一。但这当然远不及白术与附子等量同用来得优胜,因此我们在发痈脓,在需要发那些很深地方的肿瘤的时候,就会用到白术与附子,而薏苡仁则作为辅助药物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