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答李翊书||韩愈,谈为学和作文的经验

 冬天惠铃 2017-09-16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韩愈,虽然离经我们有一千多年,但我们对他并不陌生,他是“唐宋八大家之首”,有“百代文宗”和“文章巨公”的美誉。这次我们穿越时空对韩愈先生进行一次采访,相信采访的内容对我们大有裨益。


主持人:韩愈先生,您好。非常荣幸能够见到您,并对您进行一次采访。之前我看过您写的《答李翊书》,能不能给我们简单地介绍一下这封信呢?

韩愈:当然可以,这封书信是我给李翊的复信。李翊当年还是个学生,向我求教,并希望我来引荐,我因看中他的才华而推荐他,次年李翊中了进士。

主持人: 那么韩愈先生,我能代表广大的写作朋友们,向您求教有关写作方面的几个问题吗?

韩愈先生微笑着点点头:有人请教,谁不想把做人和作文的经验告诉大家呢?不过我只是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的人,哪里能够知道事物的对和错呢?虽然是这样,我还是想跟你们谈谈这方面的道理。

主持人:您觉得大家是为了什么目的而写作的呢?

韩愈: 我不知道你们写作的志向,有的人为了名利,有的人想让自己的文章超过别人,而被别人有所汲取,还有少部分的人是希望达到“古之立言者”的境界。

从春秋时期古人开始探讨个体生命永恒的意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人生三不朽,“立德”,即树立道德;“立功”,即为国为民建立功绩;“立言”,即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言论。我想现在年轻的写作朋友们,多多少少都会有'立言'的志气吧。

主持人:如何才能达到“古之立言者”的境界呢?

韩愈答:要想达到此境界,首先就不能指望写文章会快速地成功,无望其速成,一切要慢慢来。写文章不能被世俗的势力所诱惑,除此之外,我们始终要做一个具有仁义之道的人,今天我发现街道上贴有很多标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也是一种对“仁义”二字培育的方法,文章需要仁和义来支撑。

主持人: 那您自己是怎么阅读和写作的呢?能跟我们详细地谈谈吗?

韩愈仔细回想:我所写的文章,我自己也不知道它有没有达到“古之立言者”的境界。刚开始,我只钟爱夏、商、周三代和两汉的书,我只铭记圣人们的思想。开始写作的时候,我坐着时仿佛忘记了什么,行走时仿佛丢失了什么,有时候我若有所思,有时候我迷迷惑惑。我把心中的思想表达出来的时候,力求革除陈词滥调,因此写作极其困难!

别人看我最初写的文章就会讥笑我,但是我不在乎。像这样过了多少个年头,我才能识别古书中虽然正确但尚未达到最高境界的地方,我能辨别,直到清清楚楚地能白黑分明了,就舍弃那些错误的和虽然正确但不完善的东西,写文章才慢慢有了些收获。

当我把心中的所想写出来时,文思敏捷泉涌而来,这时候别人再看我的文章,他们讥笑我就高兴,他们称赞我写得好,我就开始担忧,这是因为我自己的文章中还保留了世人的见解。

又像这样过了不少年头,文思才宽广奔放,就像水势汹涌的波涛一样。我又怕文思不纯正,文思汹涌时,我便阻挡它,冷静地反复地推敲,觉得它完全纯正了,再放手去写。

在感叹韩愈先生的写作之路漫长但精益求精的精神之余,主持人请求韩愈先生给我们推荐几本书。

韩愈:写出好文章,要行仁义之途,游诗书之源。如果让我推荐书的话,我觉得应该多读儒家经典,我们漫游在儒家经典书籍中,才不会迷失方向,不会断绝源泉。

主持人:韩愈先生,散文和小说哪个文体比较容易写呢?有哪些文章的形式会被大众所喜欢呢?我想让自己写的文章获得更多人的点赞。

韩愈笑着回答:我们的思想修养好比是水,文辞和形式好比是浮在水面上的东西。水大的话,大大小小的浮物都能浮起。思想修养深,长长短短的句子和抑扬顿挫的声调都能运用自如。

访谈时间到了,主持人跟韩愈先生道了别。

主持人想起韩愈先生说起爱看两汉三代的文章,便翻阅古籍,为我们找到了以下经典书籍:《古诗十九首》《国语》《乐府诗集》《论语》《诗经》《史记》《战国策》《左传》等书,孟子、韩非子、屈原、宋玉、张衡等人写的优秀作品。

古代文籍如星汉灿烂,我们可攫取一颗细细品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