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愈:答李翊书

 可楼 2021-11-28

答李翊书

韩愈 〔唐代〕

  六月二十六日,愈白。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李翊:唐贞元十八年(802年)进士,时权德舆主持礼部考试,祠部员外郎陆惨为副,韩愈荐李翊于陆惨,遂中第。下而恭:谦虚而恭敬。其外之文:作为道德之外部表现形式的文章。抑:不过,可是,转折连词。 望孔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谦称自己对于圣人之道还是一个未能登堂入室的门外汉。

  生所谓“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抑不知生之志:蕲(qí)胜于人而取于人邪?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邪?蕲胜于人而取于人,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sì)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yè)。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立言:著书立说。蕲:同“祈”,求,希望。诱于势利:为眼前的势利所诱惑。根:比喻道德、学问的修养。 实:果实,喻立言作文。遂:长得好。沃:多,充足。晔:明亮。蔼如:和蔼温顺的样子。

  抑又有难者。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chún)也,然后肆焉。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两汉:指西汉和东汉。陈言:没有表现力的陈词滥调。 务去:务必除去。戛戛:吃力的样子。昭昭然:明白清晰的样子。汩汩然:水流急速的样子,喻文思泉涌。说:同“悦”,喜欢。迎而距之:试图从反面去批驳自己的文章,以检验其是否精纯。距同“拒”,抗拒,此指批驳。养:培养、充实自己。行之乎仁义之途:在儒家“仁义”之坦途上前进。游之乎诗书之源:在《诗经》、《尚书》等儒家思想的源泉中遨游。气盛:指文章的思想纯正、内容丰富。

  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虽然,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用与舍属诸人。君子则不然。处心有道,行己有方,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如是者,其亦足乐乎?其无足乐也?
  几于成:几乎达到完美无缺的地步。肖于器:像一件有固定用处的器物。舍:不用。 属诸人:完全取决于别人。处心有道:心中有主见,即以儒家的思想、道德来考虑问题。行己有方:行为有准则。

  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遗乎今。吾诚乐而悲之。亟(qì)称其人,所以劝之,非敢褒(bāo)其可褒而贬其可贬也。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之。愈白。
  希:同“稀”,少人。非敢褒其可褒而贬其可贬:不敢随便褒奖自己认为可褒奖的人,贬斥自己认为可贬斥之。不志乎利:用心不在于求利。

参考资料:

1、殷孟伦 等.韩愈散文选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30-3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