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道》与儒家“道统”的正式提出—韩愈反佛

 江夏心学 2021-05-06


2021年04月30日 14:38:15
来源:
凤凰网国学

0人参与0评论

编者按:在绵延了几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里,儒家思想放射出的璀璨光芒,照亮了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轨迹。凤凰网国学特此推出专题《穿越两千五百年,寻找儒家14位圣贤》,呈现中南大学刘立夫教授“立夫讲国学”儒学篇系列课程,带您追寻儒家贤达们的身影。

韩愈一辈子都在反对佛教,立场坚定,并且还写出了一系列反对佛教的文章。今天我们来了解其中最著名的《原道》,看看这篇文章的主要思想和要点。

韩愈这个人一辈子对佛教都没有好感,史书上说他“素不喜佛”。有一个传说故事,韩愈在被贬潮州时,认识了一个得道高僧,叫“大颠”和尚,被这个和尚的道行所感动,两人后来有很深的交情。怎么解释这件事呢?其实,韩愈与佛教高僧有交往,并不影响他对佛教负面评价,他是国家的整体利益看佛教,认为当时佛教已经出了问题,对国家社会有危害。几十年以后,唐武宗灭佛,发生了中国佛教史上最大规模的“法难”,证明了韩愈并非杞人忧天。

韩愈在30多岁的时候就写过几篇反对佛教的文章,这就是“五原”:《原道》、《原性》、《原毁》、《原鬼》、《原人》。文章的标题都用一个“原”字,就是从源头入手,弄清问题的真相。比如原性,就是从人性问题上说佛教的“佛性”不合“人性”。原人,是说人和禽兽不能混为一谈,批评佛教的“众生平等”。这些文章都很短,理论水平也不怎么高。但是,韩愈在他那个时代敢于站出来,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当时的佛教影响深入朝野,皇帝都对佛顶礼膜拜,你韩愈却唱反调,不仅是跟皇帝过不去,也是跟群众过不去。韩愈曾经告诉他的家人,他死后坚决不用佛教的丧葬礼仪。可见,佛教在当时的影响绝非我们现在可以想象。我这里介绍他的那篇最有代表性的《原道》。

《原道》,顾名思义,就是搞清“道”的本原。这篇文章的要点,有三个地方。

第一,道与德为虚位,仁与义为定名。

韩愈写文章很朴实,直奔主题,没有废话。你看他开头就说: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

博爱叫做“仁”,用恰当的方式实现仁叫做“义”,顺着“仁义”而行叫做“道”,具备内在的修养、无须外在的强加就是“德”。道德仁义这四个字,韩愈就这么简要地定义出来,他的文字水平绝对一流。我们现在下一个定义,几十个字还说不清,啰里啰嗦。大家知道,中国古代的各派思想都推崇“道”,特别是老子更突出,他的那个学派就叫“道家”。但是,韩愈说,老子连儒家的仁义都不要了,他还有什么道,还有什么德?见地有高低啊。大家都讲道,都讲德,你有你的道、你的德,我有我的道,我的德,其实不是一回事。所以说,“道与德为虚位,仁与义为定名”,道德不能玩的概念,只能落到实处。儒家讲仁义,佛老追求清净寂灭,这就是最大的区别。

第二,儒家的“道统”才是中国文化的正宗。

出于维护儒家权威的需要,韩愈针对佛教的“法统”说,提出儒家的“道统”传承系统。

“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荀与扬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

中国文化的正宗,韩愈认为是由这么几个人传下来的,由上古时代的尧舜禹汤,传到中古的文武周公,再传到近古的孔子孟轲,后来的荀子、杨雄就不纯粹了。韩愈说,秦始皇“焚书坑儒”,汉初用黄老道家,魏晋南北朝佛教大兴于中国。这个时候的道德仁义,都被杨朱、墨翟、老子、佛教搞乱了。“入者主之,出者奴之”,主客易位,仆人变成了主人,夷狄入主华夏。那怎么办呢?为了正本清源:

“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

这是说什么?就是勒令和尚、道士还俗,烧掉佛经、道书,将佛寺、道观变成老百姓的房子。这个够狠的。清朝的时候,五台山有一个叫明玉的和尚说,佛教徒不怕宋明理学家,就怕韩愈这种人,因为宋明理学家虽然骂佛教,但只是讲道理,而韩愈直接将人家废掉。这个办法确实有些简单粗暴。

第三,“先王之教”不可改。

韩愈提倡道统,而道统就是“先王之教”,什么是先王之教?先王之教的经典只有《诗》、《书》、《礼》、《易》、《春秋》,其他都不是经典;先王之教的政治举措只有礼、乐、刑、政,佛教道教不能治天下;先王之教的公民只有士、农、工、商,佛教、道教信徒不算;先王之教的伦理关系只有君臣、父子、师友、宾主、昆弟、夫妇;先王之教的服饰只有麻、丝做的衣服,佛教、道教的袈裟、道袍不算。如此等等。韩愈说得这一套,等于将佛教、道教全部排除在国家体制之外。

韩愈一辈子都在反对佛教,立场坚定。为了接续道统,他特意搬出了《大学》来为他的思想论证。他认为,《大学》提倡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就是内圣外王。韩愈说佛老之学最多就是内圣,不能治天下,实现不了圣王理想。而《大学》也因为韩愈的提倡,到宋代受到重视,称为“四书”之一。

韩愈确实有民族主义的倾向,他的思想有些狭隘。但是,我们要理解,他的那个时代,佛教确实暴露了很多的弊端,总得有人站出来说话。事实上,还有一个人也在支持韩愈,他就韩愈的学生李翱。李翱25岁的时候,在汴州认识了韩愈,李翱聪明好学,一直跟随韩愈学习。韩愈非常欣赏他,于是把侄女嫁给了李翱。李翱也提倡道统,也反对佛教,但他的态度和方法就所不同。那么李翱与韩愈有哪些不同呢?我们下次就讲李翱。

【摘要】他认为,《大学》提倡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就是内圣外王。韩愈说佛老之学最多就是内圣,不能治天下,实现不了圣王理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