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说酶活性测定的底物耗尽

 开心100mm05xkw 2017-09-16

前    言

关于日立生化分析仪,想必检验科的各位老师都不陌生,自90年代初进入中国以来,有许多大家熟悉的机型,例如单机最快的7180、模块组合式的7600,还有7020、7170、7150、LST003、LST008以及最新的3100、LST008AS,今年还在日本最新上市了五合一型的3500多功能型自动化设备。

日立公司一直以技术为主导,致力于提供更加准确地数据。我们采用世界独一无二的凹面蚀刻光栅,保证分光的准确;专利技术的高耐磨陶瓷材料制成的吸样注射器,配合先进的数字步进马达,保证加样的准确;循环恒温水浴技术,保证反应体系的恒定。

同时,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可靠,软件系统除使用方便之外,还兼顾着许多非常重要的功能,例如数据的报警,它可以进一步帮助我们更好地判断数据的可靠性。

本周为大家介绍关于酶类项目底物耗尽限的内容。

案    例

数天前,有用户问:一患者的ALT结果是-1u/L,但是既往结果(3天前)却是1574u/L,临床诊断是肝硬化。在了解情况后,得知结果重复性很好,有数据“I”的报警,反应曲线与正常曲线差异很大,出现了底物耗尽。

反应曲线分析:

ALT(谷丙转氨酶),设定的测光区域是22-28。如图一所示的数据反应曲线,浓度值是-1U/L,结果明显异常,从图可知在17-21点,也即延迟期内,底物消耗过快,从起始吸光度约11000,在21点时,降到了200以内。但在正常的测光区域(22-28点)反而没有吸光度的变化,导致结果计算错误,不符合真实情况。应适当稀释标本重新进行测定,观察反应曲线有无其他异常。

图一 反应曲线图

何为底物耗尽

在动力学法检测的生化反应中,由于标本酶含量过高,导致反应体系中酶的底物短时间内消耗殆尽,使得之后的反应吸光度变化近乎为零,反应曲线成为一段较为平坦曲线,其斜率不符合实际情况,所得结果也不符合真实值,这种现象称为底物耗尽。

酶促反应不同于一般催化反应,反应不是瞬时完成的,而是经过一个进程。酶分子要和底物分子结合,然后才能催化底物反应。

反应开始时,酶与底物分子结合很少,反应速度很慢,底物或产物的变化量与时间不成正比,这一时期称为延迟期。延迟期的时间一般为数秒钟到数分钟,这也就是为什么所有厂家的酶类项目,在参数设置时,测光点都会选择在启动反应试剂(双试剂时,为试剂二)加入一段时间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酶与底物分子结合增多,反应速度加快,底物或产物的变化量与时间成正比,这一时期称为线性期(也称零级反应期)。试剂厂家,按照其试剂的特性,确定线性期测光点,极为重要;随着底物的减少和产物的增加,逆反应增强,反应速度减慢,偏离线性期。(图二)

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有很大的影响,只有当底物浓度足够大时,酶促反应速度才能保持恒定,此时的酶促反应速度与酶活性才有线性关系,因此,只有在零级反应期,单位时间内吸光度(A)变化值才与酶活性成正比。(图三)

酶促反应进程曲线如下图二、图三所示:

图二 

  酶促反应时间进程曲线

图三

单试剂测定体系酶促反应进程曲线

速率法反应曲线与底物耗尽

速率法,连续测定酶反应过程中某一反应产物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多点数据(图四&图五),求出酶反应初速度,间接计算酶活性浓度的方法。通常用于酶类项目,例如:ALT、AST、LDH等。

图四  单试剂速率A法

图五双试剂速率A法

酶类项目检测的试剂盒,不同厂家提供的试剂线性范围与试剂的质量有直接关系。但绝大部分试剂盒所含的底物浓度在一般情况下是足够大的,可以满足绝大多数临床标本的实际检测需要。但当人体肝脏、心脏等损伤特别严重时,ALT、AST、CK等酶的释放会使得血中的浓度大幅度上升,样本中酶的含量远远大于试剂检测的线性范围,也就是零级反应期非常短,不能完成正常的速率法检测,此时的检测是无效的,不准确的。如图六,反应曲线示意图中红色虚线,底物耗尽样本的反应曲线。

图六 反应曲线示意图

当发生底物耗尽时,日立生化分析仪会有对应的数据报警符号(Limt0/Limt1/Limt2,在测定结果后面显示分别对应的”I”、”J”、”K”),提示数据异常。

酶活性检测过程中底物耗尽现象的监测和处理

上文案例中,患者ALT结果是负值,而且有既往结果,引起了检验科大夫的重视。试想,假设在测光区域有一点变化,结果不是负值,而且也没有既往结果,很有可能会将错误的结果发出去。为了防止这种现象发生,日立所有的机型都具备底物耗尽监测和报警的功能。当然,合适的参数设置极其重要,例如,对于反应过程吸光度呈升高的酶类项目,我们应该在参数设置画面设置合理的高限值(Abs.limit);相反,对于吸光度呈下降趋势的项目,应该设置合理的低限值(Abs.limit)。同时,我们在选择试剂时,一定要注意试剂本身的质量,认真评估试剂的线性范围。

对于底物耗尽的监测需要合理的参数设置,以及仪器的报警提醒。相比而言,底物耗尽的处理却是很简单的,只需要用生理盐水(或去离子水)进行适当的稀释,然后乘以相应稀释倍数即可。值得一提的是,稀释并不是无限制的,稀释倍数越大引起的误差可能就越大,需要对试剂最大稀释倍数进行有效评估。

(笔者:权国强)

参考资料

[1] 闫家微,张启全,成松,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LT底物耗尽现象的发现和解决。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年9月第32卷第14期。

[2]刘成,刘爱华,生化分析仪检测酶活性过程中底物耗尽的监测和处理。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年2月第8卷第4期。

[3]岳展伊,唐古生,杜大海,王学,李闻捷,张建荣,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监测酶活性过程中得底物耗尽的监测和处理。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年4月第31卷第4期。

欢迎您在下方留言板中留言,我们期待您的意见或建议,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