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笔者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做分享的时候,有人问我如何治疗才能让患者的颈腰疼痛不再复发? 对于这个问题,也许问10个医生,就有9.5个医生会说:“避免久站久坐、避免长时间固定一个姿势”,这句很有道理的无效医嘱已经说了上百年了。 诊治的思路 我们经常跟病人说坐40分钟左右就要起来活动一会儿,但其实很多办公室人群在真正专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很难做到这点,这并不是说中间的这几分钟休息耽搁了她们工作时间的问题,而是坐40分钟就歇几分钟这样断断续续的工作形式会打断他们目前正在保持的专注状态。 我们都知道,之所以长期久站久坐这样固定一个姿势会导致颈腰的疼痛,主要是因为这种长期的固定一个姿势让颈腰胸背等这些局部承受了一个本来应该可以随着重力落到地面的异常张力。 并不是说不管什么人,只要你就站久坐就肯定会导致颈肩腰腿痛的问题,只要局部不被强迫承受远远大于用来维持姿势的基础张力之外的多余张力,就算你继续久站久坐、斜着坐歪扭着坐都可以。 但是要怎么样才能避免局部承受这些多余的张力呢?也就是说如何在继续久站久坐的情况下预防颈腰痛的复发?上周五的时候,笔者在北京故宫的天空看到了下面图片当中这样的一片云: 这片云很像一张向西北方向拉开的弓弩,这让笔者突然想起了西北方向的天狼星伴星,以及它那毁灭性的重力。天狼星伴星的表面重力是地球的十亿倍,在这样强大的压力下不会有任何的物质存在,因为就连原子都会被压的粉碎。 回过头来想想,我们人类维持的所有姿势以及要做的动作又何尝不是在重力的囚禁下运转,但是我们人类承受的重力不会导致像天狼星伴星那样灾难性的毁灭。 我们想要做到长期久站久坐或者维持一个固定姿势脖子不痛腰不酸,必须让那些喜欢死死的缠在一起来增高张力的结构重新“理解”自身张力和重力的关系,不然这个区域内所有的肌肉、筋膜、韧带和关节都会被这个异常张力所囚禁。 其实每当我们开始久站久坐的时候,肌肉、筋膜、韧带等这些软组织的张力就开始和重力展开了一场拧来拧去的“拉锯战”。有很多人经常都是“坐没坐相、站没站相”,很多医生都在抱怨这个“姿势”是错误的,但却未曾想过这个“错误姿势”对于患者们来说真的是一个很舒服的姿势,那么为什么这种扭曲、旋转、或者低头的“错误姿势”他们会感觉很舒服?因为他们整个身体不知道怎么去把这些局部异常的张力顺着重力散开,所以身体摆出这些我们觉得扭曲旋转的姿态僵持在那里。 下面具体说一下如何让身体“理解”张力和重力之间的关系。这个关系不是那些生硬的生物力学“知识”所能说清楚的,因为这里面涉及到的变化不是机械化的。 我们能做的 笔者觉得不管是治疗还是训练,总的目的都是让病人的身体结构能够自己清楚的知道怎么去排列出一个正确的受力势态来,剩下的事情交给病人的身体。相信它肯定做的比我们更好。因为我们能看到的东西非常有限,强行的干预过多只会伤及无辜,而身体自身对于结构的排列重组是“兵不血刃”的(没有代价的)。 但是很多时候由于身体的结构问题都是很多的问题夹杂在一起的,有些混乱,所以身体不知道从哪里开始重新排列这个结构,就像一团乱七八糟的毛线散在那里一样,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这团乱七八糟毛线的“线头”,这个“线头”就是让几个僵持在一起的张力随着重力散开。 不管的颈椎还是腰椎的问题,笔者都喜欢让患者坐着进行治疗的操作,因为只有当病人坐着的时候我才能很好的把这些张力和重力给“接上”,所以说正骨不光是只弄骨头,骨头只是一个入口而已。 其实接肌肉筋膜这些软组织张力与重力和接骨头不一样的地方就是:肌肉筋膜这些软组织需要先和我们要松解的这个区域正常的基础张力排齐,不能纵横交错。举个例子:很多腰部肌肉很紧的腰痛病人,一般这些紧张的肌肉都是胸腰髂肋肌。 我们首先要让胸腰髂肋肌和胸最长肌的排列在一个方向上,不然所有的松解都不会太理想,因为这种孤立的松解还是不能让腰部的软组织很好的“理解”整体张力应该重新排列的方式。 动作的联机 记得笔者小时候在练功的过程中第一次遇到“鲤鱼打挺”这个动作的时候,老师跟我说这个动作要靠腰腹的力量把身体拉起来。 直到前些年对自己身体的感受深入了之后发现,其实只要我们的身体软组织的张力和重力是没有断面的整体,那么不管我们做什么动作,只要有一个支点(这个支点不需要多大,甚至只是肢端轻巧的点地而已),它就会类似于在绳子的一端轻轻的一撑拉,整个绳子都会被甩起来。并不一定要依赖某个区域的肌肉力量,就像做这个“鲤鱼打挺”的动作一样。为了让方便大家更好的理解笔者要说的意思,笔者为大家做一个“鲤鱼打挺”动作的视频演示,如下: 结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