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张图轻松培养同理心,助孩子成为解决问题的小能手

 长沙7喜 2017-09-16


有态度的国际化家教指南

点击标题下方“少年”关注

文 | 少年商学院新媒体部

点此加入《青少年思维导图》 

提升孩子学科思维与自主学习力


2016年,哈佛大学教育学院发表了一篇名为“扭转趋势”(Turning the Tide)的研究报告,主张大学入学应弱化对孩子分数、技能等的考量,而更看重学生关怀他人的特质,主要考量学生为社区做过什么贡献。

 

而在为社区做贡献的过程中,同理心是至关重要的品质,它要求孩子换位思考,学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从而深刻理解他人的需求,才能进一步用智慧解决问题、回馈社区。

 

今天,我们就为您分享一群来自全国各地、不同年龄的孩子们,如何通过思维导图来修炼自己的同理心、为社区出谋划策。

 

动物粪便到处有?

机器人和娱乐所齐出动!

 

来自上海的8岁半的樊学融同学发现,社区环境近来变得不太整洁,原因在于到处都有动物的粪便。他用圆圈图进行发散性思考,验证这个问题带来的危害。经过一轮头脑风暴,他发现粪便如果不能及时清理,不但影响环境,更会招来害虫、引发疾病,所以初步形成了几个解决方案的关键词:



之后,樊同学用最适合分类归纳的树形图,帮助自己梳理思路,把天马行空的想法提炼为切实可行的方案,而且非常全面,考虑到监督、奖罚和清理等多个方面:


来自天津的9岁半的孟天扬同样注意到宠物粪便的问题,他的主意比较特别,制作一个Alphago2.0,并用圆圈图和头脑图归纳出机器人的功能和特点:


 

Alphago2.0是小区的保洁员,不仅可以及时清理粪便,还很会照顾宠物,它甚至可以取代宠物的主人,做到规范遛狗之余,还根据科学的方法控制宠物的散步时间、进食规律等等,从源头上解决问题。以下是孟同学制作的模型图:



来自江苏苏州的Carson自幼就是科技迷,所以也是想到了用高科技解决问题,他的小创意是“魔法砖”,类似一个被电脑远程控制的“扫地器”。更神奇的在于,不仅能清理,还会散发出骨头的香味,吸引猫狗到固定地点排便。Carson运用树形图来展现这一工具的原理、处理方法和目标:



8岁半的赖嘉琪家里也养了宠物,她设身处地为宠物主人思考,发现小区没有提供足够的宠物服务设施,这也是粪便清理不及时的原因之一。所以,她比别人想得更多、更细,除了设置路边纸巾、粪便回收站、宠物厕所之外,还想出了动物们喜欢的娱乐设施:


 

来自辽宁大连的11岁半的马楚乔,决定把废弃的电话亭改造成一个宠物厕所,另外一个则变成宠物小商店,可供购买粮食、纸巾和玩具等,在方便主人的同时也能慢慢收回改造成本,一举两得:



社区环境不如意?

天马行空来改造!

 

8岁半的悠然同学发现,自己的社区存在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他细心观察居民的需求,发现社区存在盗窃率高、无图书馆、噪音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家的生活,用树形图总结了一下:



针对以上种种弊端,他开始用头脑图对症下药、联想出更好的改进办法,每个问题都有对应的Plan A和Plan B,于是,一个更为理想、更便捷的社区雏形就出现了:



11岁半的郭盈希在改造之前,先把目光放到那些做得成功的智能社区上,她发现科技化管理的效率更高,她把这个计划称为“生活立方”,以社区为中心点,借助多层圆圈图,把自己的计划逐层表现出来:



比起用蓝图来规划社区,这几位同学更希望从细节入手,解决居民最迫切的需求。10岁半的邓泽恩同学经过多轮调研,根据保洁员、保安、居民等多个主体的想法,用头脑图解构问题所在:



而以上的问题,又可以总结为两个方面,于是用树形图展现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



来自广东广州的8岁半的杨沐洲就把目光放在车辆乱停乱放上,他采取的思路是: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和解决问题,根据这三点,他在头脑图画出三个分支,分别代表“表现、原因、解决办法”,保证思路不会跑偏,把问题逐个击破:



图书馆太单调?

把创意变成设计!

 

来自江苏南京的10岁半的裴浩然,他刚搬进一个新建成的小区,虽然环境优美,但公共设施很不完善,作为一个小书虫,他非常详细地构筑了图书馆的蓝图。他发现,社区里有形形色色的人群,怎么才能满足大部分人的需求呢?他决定将图书馆分区,根据不同人群的阅读口味,为图书馆选购不同的书籍:



棕色区域是老人专用,以历史书籍和报纸为主,桌上还会有阅读灯;米色就是多功能区,可供观看电影、广播和饮食,为了展现自己的蓝图,他还用乐高把雏形拼出来了:



10岁半的周莉叶则在社区图书馆的基础上,决定稍作改进。她与好几个邻居聊天后发现,大家觉得图书馆的问题有两个:其一,服务不够人性化,缺少必备的设施;其二,没有提供电子书,于是,她针对这两大问题,画成了一个头脑图,按照居民反馈的意见,提出建设婴儿室(方便妈妈)、电梯(方便残疾人和老人)等等:



来自上海的13岁半的韩博洋就用气泡图写出了自己的想法,每一个气泡对应一种改造建议,而且都是有所根据的,附上了具体的原因。比如,图书馆不受欢迎、流失读者多,解决方法是增加茶室、小吃;为了减少管理成本,应建立自动借还机,让书籍的流动更快更便捷:



9岁半的颜子涵一开始不知道从何改造,因为自己对图书馆还挺满意。于是,他就采访了很多人,倾听他们的想法,发现不仅要考虑图书馆的藏书,还要考虑到环境是否舒适、能不能上网、开放时间:



当然,也并非所有想法都是可行的,经过更严谨的思考后,他把合理的需求筛选出来,并添加了一些想法:如果图书馆要24小时开放,考虑到治安问题,就必须配合市民卡出入,减少闲杂人等,并提供稳定光线和恒温服务:



来自深圳的9岁半的JaneHannahXu,对视觉效果非常执着,好的图书馆应该要从美观上把人吸引,此外,他还知道孩子们最在意图书馆是否有趣,所以他决定把图书馆改造成色彩缤纷的空间,让吃货们边享受美食边阅读,让疲劳的人边SPA边听书,爱大自然的人边观察美景边阅读,还要有提醒阅读姿势的工具:



本文引用的所有学生作品,均来自少年商学院视频直播系列课程《巧用思维导图》之《打造创意大脑》。

 

这个秋季学期,少年商学院推出《青少年思维导图》系列直播课程,借鉴哈佛“可视化思维”项目的理念和方法,包括《画出你的想法》、《逻辑思考的秘诀》、《拆掉思维的墙》三大模块,每周一次视频直播课,每周一次创意实践挑战。从技巧、原理、案例与应用,真正掌握全部8种类型思维导图,全方位激发学科思维和自主学习力,助力孩子驶入学习与成长的快车道!

少年商学院趣课堂 点击此处,马上报名 小程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