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TED演讲 | 我们的大脑里,有着自我修复的工具

 昵称41082923 2017-09-16

本文由药明康德团队整理,欢迎分享至朋友圈。转载请于文章开头注明“本文来源于药明康德微信公众号(ID:WuXiAppTecChina)”

但我们始终梦想,有一天能把它们移植入人体中。我真的希望很快就能让你们看到,人类大脑为我们提供了对其进行自我修复的工具。

Our dream is still to implant them in humans. And I really hope that I'll be able to show you soon that the human brain is giving us the tools to repair itself.

我是一名神经外科医生。跟我的大多数同事一样,我每天都要面对各种悲剧:一次严重的中风或者一次车祸,足以瞬间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并且,最令人难过的是,与身体其他器官不同,大脑几乎不能进行自我修复。这意味着,当你的中枢神经系统受到一次严重损伤后,患者将会终身面对严重的残疾。这可能也是我想要成为一名功能性神经外科医生(functional neurosurgeon)的原因。

功能性神经外科医生是做什么的?他们主要通过各种不同的手术方法来改善机体的神经功能。你们一定听说过一个叫做深度脑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的疗法:将电极植入到患者脑内,运用脉冲发生器刺激其大脑深部的某些神经核,纠正异常的大脑电环路,从而减轻这些神经方面的症状。

▲DBS示意图(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令人惊奇的是,该项技术有望能治疗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和其他肌张力障碍疾病。另外,国外也在积极尝试用DBS治疗强迫症、癫痫及肥胖等疾病。但是,上述技术只能调节大脑神经元回路,并不能对损伤神经元进行修复。而作为功能性神经外科医生,我希望有朝一日能够修复大脑内受损的神经元。我们正在一步步接近这个目标。

事情还要从15年前说起,那时候我还是一名住院医师,夜以继日地在急诊室忙碌。我经常要护理有大脑损伤的病患。你们可以想象一下,带有严重脑外伤的患者被推进来,他的大脑不断肿胀,颅内压越来越高。要挽救他的生命,就必须要降低颅内压。要做到这一点,有时候就需要移除一部分肿胀的脑组织。不过我们并没有把这一部分肿胀的大脑直接丢弃,而是在与生物学家,我的同事Jean-François Brunet博士商量之后,决定收集这部分组织,并对其进行研究。

具体要怎么研究呢?我们想对上述材料进行组织培养。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对上述组织进行细胞培养,就如同让小宝宝在脱离家庭温暖情况下自己生长。细胞培养意味着,我们需要找到合适的营养成分,合适的温度和湿度,保证它们能够在适宜的环境下存活。在我们尝试过很多次之后,最终找到培养这些细胞的环境参数。Jean-François博士成功了,这就是他在显微镜下看到的一幕。

▲该项研究的步骤(图片来源:TED)

这是个天大的惊喜!为什么呢?因为这群细胞的形态,跟干细胞群落几乎一模一样。如图所示,尚未成熟的细胞被一大群绿色、较大的细胞包围着。你们可能还记得,干细胞是未发育成熟的细胞,可以演变成人体的任何一种细胞。成人的大脑也有干细胞,但是数量很少,而且分布于大脑深处隐蔽的角落里。所以能够在实验室里,从肿胀的大脑表面获得这种干细胞群落,真是太让人意外了。

而我们还观察到了另外一个有趣的现象:正常的干细胞非常活跃——它们可以不断地进行快速分裂;它们也不会凋亡,能够一直存活。但是这些细胞却有着不同的行为:它们分裂得很慢,而且仅仅过了几个星期,就会慢慢死掉。这群新的细胞群落看起来像干细胞,但其行为却又跟干细胞有着天壤之别。

我们花了好长时间才搞清楚它们是从哪儿来的。这些蓝色和红色的细胞称为DCX(doublecortin-positive)阳性细胞。它们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大脑中,组成了我们4%的大脑皮层。在大脑发育过程中,这些细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婴儿时期,它们能帮助大脑产生褶皱。

但它们为什么会一直留在大脑中呢?这一点我们还不清楚。我们认为它们可能参与了大脑修复,是因为我们发现在大脑损伤的部位附近,这些细胞比较多。这点还不是非常确定。但有一点已经很清楚了,也就是对于这些细胞进行培养,我们得到了干细胞群落——一群有可能修复大脑的细胞。

随后,我们设计一组对照实验。我们从大脑中一块功能尚不明确的区域进行活组织提取,然后用此前所得到的细胞培养理想环境,来培养细胞,然后给它们做标记,染色,这样就可以在大脑中追踪它们的活动。最后一步就是把它们重新移植入相同的个体中,这叫做自体同源嫁接(autograft)。

我们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果我们把这些细胞重新植入一个正常的大脑,或者一个受过损伤的大脑,会有什么区别呢?”很幸运,在Eric Rouiller教授的帮助下,我们得以在猴子身上进行实验。

在第一种情况中,我们把这些细胞移植入了正常大脑中,发现它们在仅仅几周后就完全消失了,就好像从大脑中清除了一样,它们被驱赶出了这一区域,这里没有多余的空间了,它们发挥不了任何作用,于是就消失了。

在第二种情况中,我们用了受损的大脑,把一模一样的细胞移植了进去,而这一次,细胞留了下来——它们发育成了成熟的神经细胞。这就是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图像。这些小点,表明就是我们刚进行移植过的细胞。

但这肯定还远远不够。我们还想知道这些细胞是否会帮助猴子进行脑损伤修复?为了证明这一点,我们训练猴子完成一些有关肢体敏捷性的任务。它们需要从盘子里取出食物,它们一向很擅长这种事儿。当它们的表现稳定后,我们在大脑的运动皮层,负责其手部动作的区域人为制造了一些损伤。于是猴子们失去了手部行动能力,手再也不停使唤了。跟人类一样,它们自动恢复到了某种水平,跟中风后的情形相同。众所周知,中风患者完全不具备行动能力,他们会试图利用大脑的弹性机制,恢复到某种程度,猴子也是一样。

于是当我们很确定猴子的自我恢复能力已经到达极限时,我们移植了它自身的细胞。在这张图上,你们可以看到猴子自行恢复的状况。与大脑受到损伤之前的状况相比,它大概恢复了40-50%的行动能力。虽然它的动作不是很精准,也比较慢,但在我们重新移植了细胞之后:同样的个体,其状况得到大大改善。

说实话,这样的结果就连我们也感到很意外。从那时起,我们对这些细胞就更加了解了。我们开始对它们进行保存,并希望能将其应用到其他神经病理学模型中,比如帕金森病。但我们始终梦想,有一天能把它们移植入人体中。我真的希望很快就能让你们看到,人类大脑为我们提供了对其进行自我修复的工具。

▲本期讲者Jocelyne Bloch博士来自瑞士,专攻神经外科学领域大脑修复和神经再生方面的研究。她致力于开发干细胞移植,以治疗中风等神经损伤性疾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