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受与情绪(三)

 心琳z8ruhx98mu 2017-09-16
人生没有标准答案

轮回 是无觉知的模式复制


有次在机场安检时,前面一个妈妈带着两个孩子,妹妹二、三岁的样子,一只手拿着一盒文具,伸手想让妈妈抱,她抬着头伸开双臂等着妈妈回应她。能够感到那个妈妈真的很累,她不想抱,但是她没有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她跟小宝宝说,‘你拿着文具了,就已经是大孩子了,长大就不需要妈妈抱了对吗?’ 小女孩纯真地眨了下眼睛,想了一下妈妈的话,转头把手里盒子交给了边上的哥哥。递完之后立刻就伸手向妈妈,她的眼睛闪亮亮地在说:妈妈看我现在手里没有东西了,所以我不是大孩子,可以抱了!

 

孩子的逻辑很简单很纯粹。然后妈妈很无奈地抱起孩子,当宝宝被抱起来的时候,她立刻眉开眼笑好开心啊,妈妈嗔怪地说,你就是小懒虫!妈妈说一次她就笑一次,眼角眉梢满满的被宠爱的幸福。

 


我们长大的过程中,就是一代一代这样的复制,变得越来越不能真实表达自己的感受。当自己很累的时候,不能跟孩子说,妈妈累,妈妈想照顾下自己,不想抱你。而是找出一些借口,是因为孩子你怎么怎么样,所以我不能抱你。如果是妈妈自己不想抱,就好象是因为你自身的原因拒绝别人,那是不好的,不为孩子付出的不是好妈妈。另一方面从孩子的角度:没看到妈妈很累么,怎么就知道要抱,真不懂事......


感受本身没有好坏的,情绪亦然。但一代又一代的这种模式却在告诉你,你的感受是有好坏的,你不允许有这样的感受,所以就会变得我们对感受越来越屏蔽,越来越不能真实地准确地表达。

 

同时因为感受与情绪的混淆,使人们觉得感受、尤其是不好的感受就是负面情绪,有情绪是不好的。参加过一些身心灵的课程后,灵性小我说,你要为自己的情绪负责,这是你的评判,先去清理它清理掉情绪….

 

孩子小的时候,当他的身体感受到生理性不适,或当他在游戏愉悦的顺流里却被阻断了这个能量流时,他会哭会叫甚至会踢打,他需要表达感受释放能量。但是成人可能会说,这孩子怎么就怕输啊,这么点儿小事就哭,就是脾气大呀 blablabla...给他一堆标签,强迫这个孩子接受你的信念。


然后我们长大以后,即使试图表达你的感受,但往往表达的,不是感受,而是倾倒累积的情绪。

 

这个时候,对于表达方来说,可能会有对自己的评判从中作梗:我有负面情绪了,是我的问题,我不能把情绪倾倒给对方。这一点对与父母的沟通中,人们尤其容易评判自己而内疚,因为我们从理性上可以并愿意理解父母。


对倾听方来说,如果对方正好也不在临在状态,有按钮被击中,就可能会回应你:你在哭你在喊,你有情绪,你能量低,你指责我,你小我,我不接受等等。那这个时候就可能出现:你小我,你才小我,你们全家都小我的互相阻抗。

 

双方沟通时,通过表达感受的方式其他是在告诉对方,我感觉到能量共振的一种支持感同频的愉悦,或者我的能量流被阻断了,我不舒服。对方阻断你,可能是因为他没有在连接里。而且,每个灵魂有自己的特质和喜好,就象每个人对同一款口味有不同的反应一样,他不是你的灵魂,没有你的灵魂体验是正常的,他不知道这样的体验你是享受或不享受的,所以彼此需要沟通。但这不是带着指责或否定,仅仅是一种描述而已,是一种呈现彼此世界,进入彼此世界的一种方式。

 

由于我们在表达感受的时候可能带有情绪和思想,所以也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绪,但哪怕是小我的思想,表达本身没有问题,甚至希望对方认同、接纳自己,都是很棒的,只要你带着觉察意识到它的话。只是很多人是把思想当成真的,并希望对方也当真,并为此负责,这个往往就是冲突的根源。


从自己开始,练习脱离对思想和情绪的认同,它们在你之内,就象你在观看的影片,它们不是你。

 

人生没有什么是标准答案,尊重每一个当下自己的感受,练习觉察练习表达练习和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