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国维曾在苏执教

 苏迷 2017-09-16
光绪三十年(1904),时任江苏巡抚的端方在苏州三元坊创办了江苏师范学堂,并委任罗振玉为江苏教育顾问和师范学堂监督(校长)。罗振玉一上任便请来了王国维。
  罗振玉之所以邀请王国维来苏执教,是因为王国维乃其最为赏识的至交。自光绪二十四年(1898)在《时务报》报馆充当文员兼门卫的王国维被罗振玉所器重以来,王曾数次得到罗的提携,并在学术研究上获得多方支持,罗、王之间亦师亦友的关系长达28年之久。罗振玉在江苏师范学堂开设心理学、哲学、伦理学和社会学等新学课程,胜任者非精通新学的王国维莫属。
  王国维1904年8月抵苏,次年11月去职。他在苏执教的一年多时间,是他学术生涯中取得丰硕成果的重要阶段:他先后撰写了《书叔本华遗传说后》《叔本华与尼采》和《释理》等哲学论文,还兼任了原由罗振玉担任的《教育世界》杂志主编之职,将这一纯教育杂志改版为综合性刊物,并在该杂志上发表了大量论著。1905年5月至6月,王国维又发表了《子思之学说》《孟子之学说》《荀子之学说》《论平凡之教育主义》《论新学语之输入》和译文《哥罗宰之游戏论》,在学界产生很大影响。同年秋季开学后,他在教课之余把自己在《教育世界》上刊登的论文编成《静安文集》,并附个人创作的50首“静安诗稿”交付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并代售,这也是王国维的第一部文集。王国维来苏前后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确立了他作为在中国较系统地介绍德国哲学的首席学者地位,并被公认为近代中国最早运用西方哲学、美学和文学观点及方法评析中国先秦论著和古典文学的开风气者。
  王国维国学功底扎实、才情横溢,在苏教学的日子里除了授课和研究学问之外,常以作诗填词自遣。姑苏风物清嘉的景观和淳朴的民风民俗为他作诗填词提供了丰富素材,也使得多愁善感的王国维从中得到了精神上的舒展和慰藉。如,《蝶恋花·独向沧浪亭外路》是他在沧浪亭外独步时的即兴之作,词中写道:“独向沧浪亭外路,六曲栏杆,曲曲垂杨树。展尽鹅黄千万缕,月中并作濛濛雾。一片流云无觅处,云里疏星,不共云流去。闭置小窗真自误,人间夜色还如许。”上阕写的是诗人独步时所见的地上夜景,下阕写的是空中夜色,上下两阕连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既写出了沧浪亭安谧宁静的夜景,又抒发了作者的悠然情怀。王国维在苏州期间创作的诗词不但在他诗词作品的数量上占据了很大比例,而且皆被公认为佳作。
  王国维与罗振玉在苏的停留可谓“共进共退”。光绪三十一年(1905)11月,罗振玉因父亲去世辞去了监督职务离苏。王国维也去职返乡,在家闲居半年。此时,清政府成立“学部”(即教育部),罗振玉出任学部参事,王国维于1906年春应约进京。
  曾有一位学者在谈及这段史料时说,假如罗振玉不赴京,王国维在苏定居养老不无可能。笔者认为,这只是一个假设性说法。其实,王、罗二人都没有在苏州长期“安营扎寨”的可能。罗振玉乃当时社会名流、资深大家,有着广泛的人脉和极高的声名,对他而言来苏办学只是出于端方邀请而情面难却的“阶段性的工作”而已,更兼端方任江苏巡抚仅一年就奉调离任多少也影响了工作的持续性开展,因此即使未遇丧父这样的突发状况,辞职而去也是早晚的事。就王国维而言,其一,卓尔不群的王国维来苏之时年方28岁,正处于学术研究活力四射、方兴未艾的时期。但开拓诸多的学术研究领域并取得突破性成果,他需要必要的外部环境条件,用当今的“术语”说就是“平台”。他本人虽才高八斗,融会中西、学贯古今,却个性孤僻,不善交际,社交面较为狭窄。从光绪二十六年(1900)到三十年(1904)他先后执教武昌、上海、南通等地学堂和江苏师范学堂,都缘起于罗振玉的邀请或引荐。在此之后,王国维在学术研究上的突破也几乎都与罗振玉提供方便密不可分,可以说没有罗振玉就没有王国维。罗振玉离开苏州,王国维必然随之而去。其二,苏州与王国维的家乡海宁同属江南水乡,风土人情和生活习俗并无太大差异。他在苏一年多虽过得安逸平和,却没有将家眷迁居苏州,也许在于当时还处于人生不确定期,苏州不过只是一个驿站,说他曾萌发在苏州居家养老似无从谈起。王氏虽非豪门,但也算得上当地的书香门第,作为一个世居浙江海宁人,王国维始终怀有浓厚的乡土情结,他的书稿及出版物大多落款“海宁王国维(静安)”,即证明了这一点。另外,一心想在学问上出人头地的学者岂会在“三十而立”之年就盘算起颐养天年之事?其三,王国维既懂外文,又通西洋哲学、心理学、教育学和逻辑学等,而当时新学在苏州学界刚刚兴起,学生囿于见识和学识肤浅对陌生的新学鲜有兴趣,“教”与“学”之间无疑存在一定差距,加之他口才并不出众,不苟言笑,不擅长与学生沟通互动。可以显见,博学的王国维在此时期似乎难有用“武”之地。按以上分析,罗振玉和王国维双双而来双双而去,完全在情理之中。
  今年是王国维先生诞辰140周年。114年前端方创办江苏师范学堂这段往事已被载入了苏州教育史册。王国维在苏的执教生活也留在了苏州人的记忆之中,他为苏州写下的诗词将为一代又一代的苏州人所传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