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开东:如果铁饭碗被砸烂,教师该怎么办?

 jiangnany 2017-09-17



无论赞成还是反对,就我个人研判,这一天或许很快就会到来。基本理由是,一是打碎铁饭碗是大势所趋;二是相对激活教育体制的活力;三是有效减轻国家负担和养老压力。


改革一定不会因为个体而转移,只要总体上利大于弊,改革很快就会到来。当年谁能料到大型国企改革,而且大面积转岗、下岗?


目前医院和高校,正在有条不紊地取消事业编制,改革的力度不可谓不大。国家规定高校和科研机构人员,可以去社会兼职,取得合理报酬,或许就与这个改革取向有关。


取消编制后,高校教师都成了自由人。高端人才,要么往尖端名校聚集,要么投入社会大干一场;中等人才继续在原单位混日子,小小锅巴慢慢铲;滥竽充数的,估计日子不太好过。


无论喜欢还是不喜欢,赞成还是不赞成,反对还是不反对,总之高校改革已经启动。除了国家重点关照的一些大学,其余的大学,将慢慢走向市场化。


改革不改革我们决定不了,我们能够决定的是我们自己。面对国内变革所向,如果铁饭碗被砸碎,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怎么面对?


一是从今天开始,锻炼身体。


那么多的运动方式,总有一款适合你。健身、跑步、游泳、打球,教师坐得太久了,无论如何,无论如何,总得让自己动起来。


生命在于运动,只有动起来,跑起来,跳起来,笑起来,叫起来,把日子过得活泼起来,动荡感十足,生活味十足,才会精神焕发。


人累一点,事实上只是肉体的疲惫,但却是精神的愉悦。晚上更好睡,白天更有精气神。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而且是最重要的本钱,是一切本钱之上的本钱。没有身体的1,后面一切0都将是真正的0。


关键是,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我们必须有一个好身体,既能扛得住外在击打,又能挺得住内心磨折,还能受得住创业之苦。


我的切身感受是,好身体和好心理密切相关,人的身体出故障了,人的精神状态就差,人就容易自暴自弃。反之,人就会斗志昂扬,意气风发。敢于砸碎一个旧世界,也敢于创造一个新世界。


二是从今天开始,强大自己。


当不安和恐惧一天天到来,我的回答是,让自己安全的唯一办法,就是让自己不断强大。


再也不能混日子了,再也不能无所事事了,再也不能得过且过了,赶紧把久违的书本打开,读书记笔记,夜以继日地提高自己,要有紧迫感,时不我待,迫在眉睫。


知识储备、技能素养、核心竞争力,一样都不能少。要感觉到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每一天的我也是新的,要有生命拔节成长的欣喜和快乐。


要能安静下来,沉浸下去,还要把所学在课堂中实践,再反思,再总结,再实践……理论永远是灰色的,唯有实践之树常青。


如何强大自己?


首先,你要了解自己,强大自己,要建立自己的品牌。不妨问自己几个问题,我是谁?有何不同?何以见得?


我是谁,是对自己的认识。知人者智,自知者难。对自己的深入了解,才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一个人,有生之年,最大的不幸恐怕不在于曾经遭受了多少困苦挫折,而在与他虽然终日忙碌,却不知道自己最适合做什么,最喜欢做什么,最需要做什么,一辈子都没有活明白,这是最可悲的一生。


有何不同,是要找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这个领域,自己有发言权,有独到的感悟,有自己的一招鲜,甚至无法取代,至少在某一个范围内无法取代。


何以见得,那就是你过去的成功案例,你的荣誉履历,你还有强大资料积累,未来你可以传播,可以复制,可以凭此一战。


然后就是未雨绸缪,抓紧去做。


最适合一线老师的就是,你要有课程意识、课程开发能力,抓紧进行课程建设,只要能开发出自己的课程,就不怕没饭吃了。


现在大量的财阀进入教育市场,但是缺少实践,更缺少课程,你可以凭着课程加盟,也可以自己干,在广阔世界分一杯羹。


没有课程开发能力,那就有独到的解题本领,你可以把重大难点梳理一遍,然后每一个都找到突破的办法,在应试的指挥棒下,你具有这个能力,管保衣食无忧。


没有解题本领的,那就找自己的爱好。喜欢阅读的,那就把阅读的本领捡起来;喜欢朗诵的,那就把朗诵捡回来。联系互联网+,可以给孩子讲阅读写作,也可以给孩子讲故事。总之,活人总不会被饿死。


当然,有教师身份,也不一定要吃教育的饭,完全可以跨界。比如女教师也可以做家政行业。教师素质那么高,还懂家庭教育,做点家务,再辅导小孩作业,这样的工作绝对是高薪。如果创业,开个专门的教师家政,那一定门槛挤破,火爆得不要不要的。


三是从今天开始,追求自由。


茨威格说,“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


所幸的是,我们现在明白自己身处的险境还不晚,还有时间和精力找到我们的使命。


这就需要上文我所说的好身体,好本领,但具备了这两项,只是谋生的能力,我们还要找到使命。人不能为吃米而活着,我们还要站得比人家高那么一点。


熊培云的一位师长曾对他说过一段话:“在一个广场上,人挤人,你不知道方向在哪里,但如果你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就知道周遭的种种拥挤对你来说其实毫无意义。”


熊培云由此悟出了一个重要道理,自由在高处。


只有站到了一定的高处,你才能摆脱底层食物链的拥挤,你可以往相对不拥挤的地方去,你也可以对眼前的一切不合理说不,随时保持和体制说再见的能力,你就会成为一个自由的人。


自由使人充实,使人睿智,使人勇敢,也使人强大。


我想问你,如果铁饭碗被砸烂,你是在砸烂中苟且,还是在砸烂中重生?


斯巴达克说:我将归来,千军万马!


我说: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四处不留爷,爷就自己干!


情怀  热血  能量

只为苍生说人话     不为君王唱赞歌

但书人间善与恶     哪管湮没与流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