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登鹳雀楼》说

 壶公评论 2017-09-17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就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评曰:"传乎乐章,布在人口"

王之涣(六八八--七四二)是盛唐边塞诗人。字季陵,晋阳(太原)人,后迁居绛郡(今山西新绛县)。在正史新、旧唐书都无传,但在河南省出土了《唐故文安郡文安县尉太原王府君墓志铭并序》,这是他的朋友靳能为他写的墓志铭,记载了他的行迹。

王之涣非科举出身,唐代开元初年任冀州衡水县主簿,被人诬陷,弃官而去,沿黄河两岸漫游数千里,写出不少边塞诗。晚年,经亲友劝说,回归仕途,出任文安(属河南)县尉。天宝元年病逝于官舍,终年五十五岁。他的诗奔放不羁,可惜现在仅存绝句六首,苍天不佑佳作矣。

鹳雀楼,或称颧鹊楼,与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并称古代四大名楼。楼在山西省永济市,高三层,远眺中条山,俯视大黄河。因常有颧雀栖息其上,逐得名。不幸毁于洪水,近年方在原址附近重新修建。为此楼赋诗者多矣,然无从攫王之涣之缨。

去过山西,经太旧路过娘子关,一路所见冲沟纵横而重丘切割,山势陡峻而高差悬殊;又经过晋中平原直上五台,大概领略了中西部的山川景色。那一些扑入耳目的壮阔山河,那一种充斥于天地间的雄浑气势,令人胸襟舒展。王之涣“得山水清气,极天地大观。”(集联)也不是偶然的,赏读于之:

落日跃动于群山之上,黄河滚滚而入海。

望远粗旷而宽广,接近明快而秀丽。

意境深远,情绪奔放,朴素而富予哲理;

奋发向上,高瞻远瞩,简明而深含襟怀。

一曲千古绝唱,这浩渺世界空阔无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