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艾灸 | 夏日无病也三分虚!秋后这样艾灸,让你秋天不得病!

 平淡水的平凡 2017-09-17
新媒体管家

  ☀教妈妈学小儿推拿,让孩子远离抗生素,少吃药,身体更健康!

  夏天的气息还未散去,秋天就已经悄悄来临了,气温逐渐下降,阳气开始潜藏于内,身体也开始逐渐发生变化,在夏秋交替的这段时间里,养生也要顺应天时地利。

  三大穴位防暑热

  初秋暑热仍未退去,素有“火烧七月半,八月木樨蒸”的说法,这个时候我们就该防暑降温,预防中暑啦,按摩穴位可有效防暑噢,那么具体如何做呢?


  一、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大足趾和第二个足趾之间的缝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处。由于它属于足厥阴肝经,因此按摩此穴对肝火旺盛带来的上火症状效果非常好。如果把手放在太冲穴上,稍用力就会感觉非常痛,说明肝火比较旺盛,那更要多按摩这个穴位。


  具体做法:在按摩太冲穴前,先用热水泡脚约10分钟,然后用大拇指从下向上推揉3分钟即可。

  二、内庭穴

  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荥穴可以说是热症、上火的克星。如果有口臭、便秘、咽喉肿痛、牙痛、腹胀、吐酸水等不适时,可以多按内庭穴。


  具体做法:内庭穴是在第二足趾和第三足趾之间的缝隙交叉处,每天早晚用大拇指点揉100次即可。

  三、合谷穴

  合谷穴最好找了,我们平常说的虎口就是。如果你有牙疼、耳鸣、眼睛红肿、鼻出血、头痛、咽喉肿痛、便秘、发热、口干,或者脸上的青春痘一个接一个不停地往外冒,就可以按合谷穴来消消火。


  具体做法:由于这个穴位按摩起来也比较方便,因此没有固定的次数,有空的时候按一按就可以了。

  夏天尚未结束,湿热的天气仍在,经常按揉这些穴位可有效解暑。如果你有湿热的症状,不妨试试哦,即便没有湿热,也可以拿来作为平时的养生保健。

  三大穴位保脾胃

  夏末时节,雨水较多,湿气偏盛,湿邪容易伤脾,此时饮食应该偏淡,并且要少食冷饮、秋瓜等寒凉食物,以免中伤脾阳。另外,经常艾灸这三个穴位,可有效保护脾胃。

  一、中脘穴

  中脘穴对治疗恶心、治疗烧心、嗳气、治疗慢性肝炎、治疗慢性胃炎、胃痛,辅助消化等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你脾胃不好,中脘穴是首选穴位。

  做法:可艾灸可按揉,用手掌掌心或掌根,放在中脘穴上按揉。中医讲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泄,一般是指肚脐周围,此处不必考虑顺逆补泄。

  二、神阙穴

  《铜人》:“神阙,治泄利不止,小儿奶利不绝,腹大绕脐痛,水肿鼓胀,肠中鸣状如流水声,久冷伤惫,可灸百壮。”


  神阙穴现代常用于治疗胃炎、肠炎、痢疾等,作为一个养生大穴,可重点关照之。

  三、足三里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它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 扶正祛邪之功能。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刺激足三里穴,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 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三大穴位解秋乏

  由于炎炎夏日的消耗,入秋后不少人觉得浑身无力、精神欠佳、食欲增强却不易消化。不少人会陷入失眠的困扰,除了早睡早起保持良好作息之外,那么该如何配穴呢?

  一、内关穴

  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经上的穴位,是守护心脏的一个重要关口。现代常用于治疗心绞痛、心肌炎、心律不齐等心脏问题,可有效改善睡眠质量。


  做法:在平日的养生保健中,你可以经常按压这个穴位,每天用左手的拇指尖按压右胳膊的内关穴,按捏5~10分钟,每日2~3次,再用右手按压左侧的穴位。

  二、太溪穴

  太溪穴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的凹陷处。太溪穴可有效缓解治疗精力不济、失眠、健忘、祛斑、美容、祛痘、祛眼袋浮肿、祛黑眼圈、美白肌肤等。

  做法:可以用拇指的罗纹面来按摩,缓慢加大力量,一般3—5分钟。如果实在掌握不了手法,就买一根艾条来灸吧。或者也可以用双手擦热放在后腰的肾俞处,也有补肾的效果。

  三、神门穴

  神门穴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改善心悸,治疗心绞痛、无脉症、神经衰弱、癔病、精神分裂症等。神门穴可以缓解心悸心绞痛,对于缓解神经衰弱有帮助作用。


  做法:按摩神门穴可掐、揉、刺激,以有轻微酸胀感为宜,此手法最适合在晚间睡前操作。

  夏末养生就看这9个穴位!如果你觉得有用,记得转发给朋友们噢~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