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业还分内、外?一文讲透海尔、韩都衣舍正在实践的内创业

 快读书馆 2017-09-17


导读:内创业,不仅是企业当下转型升级、留住人才、激发活力的重要手段,更改变了个人实现价值的方式。做得好,它就是一种双赢;做不好,它是两面不讨好。


为什么说内创业是一场革命?内创业到底是怎么做的?内创业,对组织和个体意味着什么?


8月29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双料博士后、《内创业革命》作者蔺雷老师作客华章微课堂,与数万名读者分享内创业:个人价值与组织目标的双赢之道」。


本文来自华章微课堂,经嘉宾审阅,现分享给你,Enjoy:


大家好,今天分享的主题叫“内创业”。一听这个题目,大家可能觉得,又是一次创业主题的课,而类似的课太多来。其实听完后大家会发现,内创业,绝不仅仅是一种新的创业方式,更是企业管理和组织模式的一次深刻变革,为个人在组织内部实现梦想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选择。推动内创业,是实现个人价值与组织目标的双赢之道。




01 创业还分内外?懒汉、叛徒与老板的故事



提到创业,大多数人脑海中浮现的都是马云、马化腾、刘强东这样的标签人物以及他们创立的企业。然而,这种由个人从0到1创办公司就是创业的全部吗?当然不是。


中国从改革开放后经历了四次大的创业浪潮,分别是1980年代、1990年代、2000年代和2010年代,其中前三次创业浪潮中的很多创业英雄,已经在第四次创业浪潮中开始了另一种形式的创业,就是企业内创业。所以,创业确实要分外部和内部。



那么,内创业到底是怎么做的?为什么内创业会到来?来源于第一次创业浪潮的张瑞敏及海尔是当前做内部创业影响力最大的。我们来看看海尔的小微内创业是怎么做的。 



大家会问,很多企业发现去海尔学习但模仿不了海尔,因为海尔的经验需要长期管理变革和管理理念的变革才能做起来,那么内创业是不是也是这样?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我去年下半年开始到全国各地调研近100家企业,发现绝对不是海尔一家做微创业,很多想不到的企业都在做内创业。


第一类是制造业企业,如海尔、长虹、美的、中信重工、上汽。


第二类企业是大型国企和科研院所,比如三大运营商,大唐网络,西安光机所,中科院先进制造院。


第三类是传统的互联网企业,如小米、腾讯、百度等。


第四类还有其他各行各业的中小型企业,如韩都衣舍,西贝莜面村、爱尔眼科等。


为什么内创业会在现在到来?其实是因为企业中不仅出现了懒汉,还有叛徒,而老板们也越来越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具体来说,是三类不可抵挡的变化。


一是人变了,变懒了,变勤了,变“坏”了;二是企业变了,企业变病态了,变庸俗了,变迟钝了;三是世道变了,技术、市场、制度、管理等各方面的变化,让老板们“慌”了,内部人的“叛逃”成为老板们最怕的事情。正是这三类变化,让内创业来到了我们面前。




02 如果不内创业:丢失一百亿的商业悲剧


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推理,如果不内创业,会发生什么?很多人会说,不会发生什么。那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这个例子不是我说的,是徐小平老师讲的新东方例子,对于新东方,他最有发言权。


15年前有一个新东方分校说,新东方绝对不能只做出国留学培训,还要做中考高考的补习培训,讲得非常有激情。徐老师听了也很激动,赶紧回来报告新东方的高层。


但是到现在新东方还是没有推动内部创业。而就在15年前,来自北大的两名研究生已经在做补习培训这件事了,公司现在叫好未来、原来叫学而思,今年7月纽交所的市值已经超过了新东方。



所以,按照徐小平老师的话,我们再来看看:


每一个被称为“创业者黄埔军校”的企业,原本都有机会发展成为更加伟大的公司。错过了孵化“好未来”机会的新东方,不仅失去了市值再增长一倍的可能性,更为自己塑造了一个强有力的对手。


这就是如果不创业导致的100亿美元的商业悲剧。当然,有人会说,即便当年新东方搞了中高考培训,也不一定能成气候。没错,一个商业的成功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但只有做了才能知道行不行,如果只是纸上谈兵,永远不可能变为现实,我们讲的也只是“可能”。



03 内创业的三环生态:我比二环多一环


内创业是什么?下面给出它的定义。


内创业就是企业提供资源,让那些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冲动的员工和外部创客,在企业内部进行创业,企业变身为一个孵化平台,内部员工则变身为创客,双方通过股权、分红等方式成为合伙人,最终共享创业成果的一种制度。 


那么,内创业最独特的地方,究竟在哪儿?


外部独立的个人创业是两环生态,其中创业团队和外部环境各构成一环。内创业其实是在企业内部做创业,所以它在创业团队和外部环境中间又加了一环,是三环生态。


这多出来的一环,就让内创业变得很有意思,很微妙,不仅要满足外部环境的变化,外部的客户、外部投资人的需求,还要跟企业的战略方向,企业内部的资源对接,以及企业内部不创业的其他员工怎么处理关系,这都需要有高超的情商、智商和创商,内部创业这个事处理的关系比外部个人创业更多。这就是三环生态。



比如,内创业的三环圈牵扯到很多以前企业管理的部门,很多企业的资源怎么跟你对接。很多部门的领导觉得,凭什么一个小小的创业企业、创业团队就要用我的资源。


很多企业,比如互联网企业内部有很多海量的客户数据,如果向内创业团队开放了以后,这个资源简直是太好了、太牛了。


但是,现实情况往往是,即便是大老板压下去说必须开放,下面的部门都不一定给你开放。当然,内创业还面临着很多内部不创业的其他部门员工的“羡慕妒忌恨”,这就要建立一种相对隔绝的制度。



04 关于内创业,你所知道的可能都是错的


关于内创业,很多人有一些想当然或拍脑袋的认识。我们下面就来做三道选择题。


第一题:内创业只是大企业的事,中小企业干不了。对还是错?

第二题:内创业可以充分利用东家资源。对还是错?

第三题:内创业者有企业托底,所以不会全力去拼。对还是错?



05 内创业改变传统管理认知


内创业改变了什么?其实是改变了我们的管理认知、管理手段和企业转型升级的方式。很多人说“内创业革命”是个是噱头,其实不是。


内创业是认知的深刻变革,管理手段的深刻变革,包括整个人的行为模式、人的创造性的一种变革,它不仅释放了人性中的主观能动性,还把企业内部的存量资源全部调动起来、盘活了企业沉睡的资产,将它转化成一种创业的行为,这难道不是一次革命吗?


这就是一次革命。内创业时代已来,我们要用正确的态度,正确的认知,正确的姿势迎接它。




最后来总结一下。通过今天的讲解,大家应该看得出来,内创业,不仅是企业当下转型升级、留住人才、激发活力的重要手段,更改变了个人实现价值的方式。做得好,它就是一种双赢;做不好,它是两面不讨好。


今天我们讲了内创业是什么,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但一些很具体的操作层面的东西因为时间有限来不及讲,大家可以去看书。


这本书的精华就在于“一个概念,两层内涵,三大特点,四种玩法,五大失控点”,如果大家看了没发现我说的精华,或没看懂,那可以联系我,我再亲自讲解,一定会让你看明白。谢谢!


关于作者:蔺雷,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中国服务创新创业领域开拓者,畅销书作家,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中国企业联合会创新管理专家,中国创新创业的实践观察者、理论宣传者和商业践行者,著有《内创业革命》等15部著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