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钩铁画彭汉怀

 孟溪ProbeT连山 2017-09-17
  •   晓带轻烟间杏花,晚凝深翠拂平沙。长条别有风流处,密映钱塘苏小家。吴培勤 治印   晓带轻烟间杏花,晚凝深翠拂平沙。长条别有风流处,密映钱塘苏小家。吴培勤 治印

      李竹菴

      金石书法家彭汉怀虽然出生在湘阴,但他的主要艺术活动地及生活时间是在长沙,他自己落款时也常落长沙彭汉怀,加上湘阴在新中国成立前多年属于长沙,行内人都认可他是长沙人了。

      彭汉怀(1876-1952),早年留学日本,喜好古文字、山水画、篆刻及书法。精书画文物鉴赏,新中国成立后系湖南省文物鉴定委员会成员。彭汉怀的书法作品在长沙流传数量不多。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有日本人专门来寻找彭汉怀的书法,后来常有北京、上海、江浙的收藏家及书法爱好者愿意出高价来长沙购买,彭汉怀作品大量流落外地,而长沙却有不少搞专业的都不知道彭汉怀,令人唏嘘。

      彭汉怀学书法走的路子与众不同,他早期以刘墉为师,接着以大篆金文为主流入手,偶尔也写隶书,只是在大篆旁的释文上可以看到他像似铁骨钢筋般结成的方正楷书。

      大篆是石鼓文、钟鼎文、籀文、甲骨文等商周古文字的统称,大多比较难认。秦始皇统一文字改用小篆后就不用了,人们习惯上把除了小篆之外的古文字都统称之为大篆。由于不经常使用,逐步与人们疏远了。彭汉怀独辟蹊径走以大篆为主导的书法路子,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首先是自己要认得字,要把数以千计的各种字体笔法熟记于心,有的字还有好几种写法,再用毛笔熟练地书写完成。书写中的线条力度掌握比较难,因为原字大多是崭刻或浇铸加工的金石文字,字体线条等并不规范,书写线条掌握不好容易死板呆滞僵硬。好不容易把字写好了写活了,费力十足地写幅作品,一般的藏家多以不认识而回避,或者要求作者把楷书释文加在边上。同样一幅作品比别人多几道手脚还不一定让人喜欢,所以凡是写大篆的一般都被认为是自讨苦吃,好在总有独具慧眼的高手欣赏和收藏这阳春白雪般的艺术。

      长沙地区在晚清及民国时期曾多次出土楚国帛书,最著名的是在子弹库出土的缯书,上有900余字,许多文字学家都进行过学术研究。彭汉怀长期与文物收藏家们保持良好的关系,从他的字体结构和书写特点上看,他对长沙出土的秦早期文字有所研究和学习。因为他写的大篆比其他人的更古朴刚劲一些,受此影响他的隶书和楷书也苍劲古拙。同时他把篆书的笔意用在行书字体中,浑厚劲健古朴庄重。

      彭汉怀充分利用他的古文字基础好的特长,采用了大篆的笔法和笔意潜心篆刻治印。他刻的印章别具一格,朱文印刚劲古朴,白文印庄重雄浑更有金石味,成为长沙地区比较有特点的篆刻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