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印度种姓制度,从“大师”辛格说起

 让俺看看 2017-09-18

㊟当地时间25日,印度中央调查局(CBI)一处特别法庭判处印度“大师”辛格(Gurmeet Ram Rahim Singh)强奸罪,这位“大师”被认为是印度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此次判决引发其支持者的大规模骚乱,印度北部城镇实施戒严,印度军队严阵以待,据印度ANI电视台消息,德里边界已拉响安全警报。在潘切库拉的暴力冲突中已有至少36人死亡,300多人受伤。

◆“大师”辛格

以上引用一段新闻,这位“大师”原本是刹帝利种姓,按理应该去战斗,却成功地抢了婆罗门的生意。那么,关于印度种姓制度,到底是怎么回事?好的,我们从印度德里的月光集市说起。

◆新德里皇家大道,印度权力机关都在这里

昌德尼朝克(Chandni Chowk)是印度德里著名的商业街,也叫月光集市,甚为宽阔,车水马龙,拥挤喧嚣。小贩儿、旅行者、手推车、人力车、吵架声、喇叭声混杂其间,热闹非凡。有趣的是,即使头顶重物的当地人,看到拍照,也会非常配合地摆正身姿。

◆印度门前巡逻的印度士兵

街道的繁华与乱象让人惊讶,好像世上所有的行业都集中于此。莫卧儿王朝鼎盛时期,这里曾是安静的豪宅区,情况和现在完全不同。如今的老巷子里还残存一些精雕细刻的哈维利,只是杂乱无章的景象,让人心生惶恐,没有了探索的欲望。其实,看似繁乱的昌德尼朝克大街其实蛮有秩序,市场严格细分,按区域经营不同的商品。

◆守护泰姬陵的印度士兵

空气中充满了尿臊味儿,走在人行道上,只得掩鼻而过。街头有种形状奇特的简易厕所,墙腰伸出半面房檐,下面挂着几个站位便池,前设屏风样的矮墙聊以避嫌。虽有遮拦,但使用起来,与当街小便无异。

◆看守城市宫殿的红头阿三

街边蹲着十几个人,蓬头垢面、衣衫破烂。食物放在什么植物叶子上,他们半蹲着用手抓起来吃,偶尔抬起头来,胆怯的目光游移不定。我怀疑,他们是否属于这个社会?中国也有许多穷人,我探访过黔南的瑶寨,说他们家徒四壁并不过份。

◆油画,败退的刹帝利在抢食物

他们是印度教所谓的“贱民”。这个阶层的来历,还得追溯到印度的种姓制度。

◆油画,战争中的刹帝利武士

种姓制度已有3200多年历史,梵语种姓“瓦尔那”(Varna)原意为“颜色”或“品质”。当年雅利安人征服土著居民,为了保持他们所谓的高贵血统,便以肤色深浅区分雅利安人和非雅利安人,随着职业的分化和发展,逐渐形成四种姓。

◆种姓源流

传说,梵天的儿子摩奴(Manu)创作了《摩奴法典》(Manusm ti),被奉为婆罗门教经典。法典详细规定了种姓制度,梵天的嘴巴化成白色的婆罗门(Brahmins),为祭司,地位最高;双臂化为红色的刹帝利(Kshatriyas),为武士、贵族和王侯;双腿化为黄色的吠舍(Vaishyas),为农耕者、工匠和商人;双脚化为黑色的首陀罗(Sudras),为无地农民、奴隶。

◆种姓制度与社会分工

除四种姓,还有一类被排除在种姓之外的“贱民”(Dalit),为不可接触者,从事杂役和苦力,占全国人口总数15%,其中北方(Uttar)邦有四千万“贱民”。其他人严禁触碰“贱民”身体,他们走过的足迹都要清理抚平,甚至连影子都不可以交叠,以免玷污他人。

◆人们与神牛同在

据说,恒河岸过以抬尸为生的人,就是印度四种姓之外的“贱民”,即不可接触者。或不同种姓的男女婚后所生的“旃陀罗”,为传统社会所不容,只得沦为贱民。《法显传》记载:“旃陀罗名为恶人,与人别居,若入城市则击木杈自异,人则识而避之,不相唐突。”一边敲响木头,一边喊“不洁,不洁”,好让其他人闻声避开。

◆修行者

圣雄甘地称他们为“神之子”:“如果我们一直不把自己的兄弟‘神之子’当人看待,又如何抗议白人不把我们当人看?在愤恨白人控制与侮辱的同时,我们必须先自己解放‘神之子’才行。”印度独立后,宪法规定:“废除不可接触贱民制度,并禁止有任何形式的不平等对待。若有以‘不可接触贱民’为由剥夺其资格者,将依法予以惩处。”事实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刻在印度人骨子里的种姓观念并没有多少改观。2011年5月传出中部贾坎德(Jharkhand)邦国大(Congress)党议员勒克拉(Sawna Lakra)因女儿与低种姓的青年提瓦里(Avinash Tiwari)相恋,为挽救家族名誉,该议员杀害了提瓦里,引起轩然大波。

◆乌代布尔城市宫殿中的中国青花瓷宫殿

神秘的天启书《吠陀经》(Veda)里有“原人歌”(Purasa),专门吟唱四种姓的顺序和起源。现今所说的“种姓制度”(Caste)实为葡萄牙语“种族、血缘”转化而来。英国人统治时期,不仅没有改革,反而利用种姓制度推动殖民事业。

◆学习的印度姑娘

秦末造反的陈胜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话如果让印度人听到,肯定会嗤之以鼻。在印度,人还没生下来,其社会地拉和职业就已经被决定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句话就是印度种姓制度的真实写照。在我们看来臭名昭著的种姓制度,在印度人眼中,只是一种生活理念,即使低种姓或贱民阶层,都会自觉遵守。印度独立后,国会通过了废除种姓制度的议案。

◆爱情的背后是坟墓

刹帝利是雅利安人的军事贵族,包括国王以下的各级官吏,即国王、大臣等统御民众、从事兵役的种族,所以也称“王种”。其地位仅次于婆罗门,掌握国家神权以外的一切权力。那位“大师”辛格就是刹帝利种姓,不知道他为什么不去战斗,却抢尽了婆罗门的风头?甚至引发暴乱。

◆金色的泰姬陵

“辛格”的本意是“雄狮”,印度教最常见的姓氏,属于刹帝利种姓。1699年,锡克教的第10代祖师戈宾德·辛格在丰收节教徒大会上创建军队,号召男教徒要像雄狮一样勇敢战斗。从此之后,锡克教男教徒名字后统一加上“辛格”,而女教徒名字后统一加上“考尔”(Kaur,意为公主),于是锡克教徒家庭的所有婚礼便都成了“公主配雄狮”的佳话。

◆泰姬陵

值得注意的是,锡克教徒都叫“辛格”,但叫“辛格”的却并不一定都属于锡克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