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印度20%的人口属于贱民,他们现在是怎样的生存状态?

 小红SR 2018-05-24

印度全国有13亿人口,为世界第二人口大国。82%为印度教徒。种姓制度主要存在于印度教中。

印度的种姓制度将人分为四个不同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

  1. 婆罗门即僧侣,为第一种姓,地位最高,从事文化教育和祭祀;占印度人口约5%

  2. 刹帝利即武士、王公、贵族等,为第二种姓,从事行政管理和打仗;占印度人口约10%

  3. 吠舍即商人,为第三种姓,从事商业贸易;占印度人口约20%

  4. 首陀罗即农民,为第四种姓,属于低种姓人口,从事农业和各种体力及手工业劳动等。占印度人口的约45%

  5. 贱民是在以上四大种姓之外,皆属于贱民。占印度人口的约20%。在宗教意义上说,他们甚至不能算人。贱民也就是“DALIT”,又被称为“不可接触者”。贱民是不洁的,印度人甚至会因为看见他们一眼都觉得肮脏了自己。在这个充满饥饿,病痛,贫穷的国度,死亡是再平常不见的一个词。而贱民恰恰在这个链条的最底端。

种姓制度是古印度的一种等级制度,最初以区分征服者与被征服者。其实最为古老的、土生土长的印度文化早已被人遗忘,如今剩下的仅存几处遗址。据估计,婆罗门占据了印度政府和司法部门中超过70%的职位。为了废除种姓歧视,印度政府一直努力采取行动,但阻力重重,收效不大。

按照职业来划分贱民基本上是什么事情都不能做的。因为为高级种姓服务的,司机,农夫,清洁工理论上都是由首陀罗完成。这个种姓的业就是服务高级种姓。贱民可以做的职业是屠夫,因为本来就极其不洁。而且贱民养猪,吃猪肉,好像也杀牛。(猪肉和牛肉在印度都很难吃到,因为分别是穆斯林和印度教徒的禁忌)。

贱民在乡村需要佩带铃铛,走路有声音让别人避开。但是贱民的形成很复杂,首先贱民的后代肯定是贱民。不同种族通婚的后代一般是贱民,但是有些情况例外。婆罗门和刹帝利通婚不算,但如果是刹帝利嫁女儿到婆罗门家需要双倍嫁妆。

印度贱民还是比较安于现状的。如果父辈是蹬三轮的,小孩也基本会一样。如果父辈是捡破烂的,下一辈也会一直捡下去。除了极个别例子,绝大多数贱民都深深地被种姓制度所框住,生而为贱民,世世代代为贱民。

贫富差距哪里都有,而这里的给人感觉是太'突兀',太'强烈'。你随处能看到在一圈贫民窟周围,赫然耸立着一座富丽堂皇的大厦,富人翘着腿喝着咖啡,看着外面的贫民为着两卢比(~两毛人民币)而厮打在一块。

目前有些贱民村庄里面全是佛教徒。需要指出的是,佛教在印度几乎没有信众,而这很少的部分信众里有许多贱民,因为他们原以为摆脱印度教就可以摆脱贱民身份。详细的可以搜一下,安贝德卡尔和新佛教运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