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孟頫书画特展”在故宫博物院展出

 悟道斋老来学 2017-09-18

展讯 故宫博物院 2017年09月08日 16:25 A-A+
扫一扫 手机阅读
我要分享

一位文人,历经宋、元两代,名满四海,荣际五朝,书法超迈唐、宋,承续『二王』,备极姿韵与法度,绘画开启了文人画的新时代,学生中有《富春山居图》的作者黄公望,他,就是赵孟頫!

9月6日至12月5日,“赵孟頫书画特展”在故宫博物院武英殿展出。此次展览展出的书画作品,大体呈现出赵孟頫书画艺术的渊源、成就以及影响,并期望将与之对应的各个时代的艺术万象呈现出来,以飨世人。

禹之鼎摹赵孟頫像,清,纸本设色,纵50厘米,横24.2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禹之鼎摹赵孟頫像,清,纸本设色,纵50厘米,横24.2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赵孟頫(1254—1322)素有博学多闻、操履纯正、文词高古、书画绝伦、旁通佛老之誉。对于书画,赵氏用力最勤、最深。绘画上,他就绘画创作的表现形式明确提出“书画本同”“以书入画”的艺术观点;书法上,针对南宋笔法大坏的颓势书风以“托古改制”的方式加以扭转。他所倡导的艺术主张对中国艺术发展的贡献尤为卓著,与之相呼应,其绘画山水、人物、花鸟、鞍马、竹石皆精,书法楷、行、草、篆、隶五体兼擅。赵孟頫与其身边的诸多文艺家不仅共同开创了元代书画的时代新风,更对后世艺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钱选八花图卷,元,纸本设色,纵29.4厘米,横333.9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钱选八花图卷。元,纸本设色,纵29.4厘米,横333.9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溯本清源——赵孟頫的艺术渊源

赵孟頫是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的后人。其父赵与訔(音吟)喜好文物赏鉴,为他成长营造出良好的家庭氛围。青年时期,赵孟頫往来于湖州、杭州一带,与钱选等人诗文唱和、品赏书画,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艺术观念与创作风格。

赵孟頫为矫正宋人书风轻肆躁露的流弊,遂以“师古”为号召,力主书学魏晋唐人,追求“尽善尽美”的艺术旨趣,身体力行,从钟繇、王羲之、王献之、智永以及唐宋名家书作中汲取优长,融会贯通,形成点画精美、结构端稳、神态安详的面目。

李衎墨竹图卷,元,纸本,墨笔,纵32.5厘米,横92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李衎墨竹图卷。元,纸本,墨笔,纵32.5厘米,横92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赵孟頫为反对南宋院体绘画影响下的纤弱俗艳,同样提出了“作画贵有古意”的“师古”主张。其早年山水曾追摹六朝、隋唐画风,多青绿设色,古意盎然。后在继承董源、巨然与李成、郭熙的基础上,将两派山水技法加以省减变化。经其改造的董、巨风格,直接开启了“元四家”的画风,成为明清文人画的主流。花鸟传宋人画法,工写相兼,生动传神。特别是竹石幽兰类君子画,远承文同、苏轼,近宗赵孟坚,将书法用笔融入绘画创作,开启了文人画的新时代。

以古为源,融古为己,化古为新,终使赵孟頫成为不仅独步当代,而且是古今鲜有的艺术大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