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极难得的机会,来到了这片充满神奇和野性的土地——非洲。 在我的印象中,和非洲联系最紧密的字眼也许是贫困、艾滋病、野生动物、草原、生态……然而来到非洲的肯尼亚,最让我急于想做的事,还是去探访保持着非洲最原始生活方式的马赛人聚居的部落。 据传,马赛人的祖先是埃塞俄比亚高原上的哈米特人,18世纪赶着牛群迁徙南下寻找水草,一支进入肯尼亚北部形成现在的土尔卡纳族,另一支进入乌干达形成卡拉莫加人,还有一支进入肯、坦边境,这就是今天的马赛人。 他们高挑的身材、棕黑的肤色、狭长的脸庞、宽大的鼻头和宽阔厚实的嘴巴都带有明显的埃塞高原黑人的特征。不知什么原因,他们的双眼看人视物总显得离离即即,有点像人们常说的“对眼”。 这是马赛人居住的房屋。小小的房屋里面漆黑一团,除了住人外,往往还要混居着牛羊等牲畜。 勇敢、乐观、好客的马赛男人个个身材细高苗条,弹跳力很大。由于红色和火接近,为了驱赶猛兽,他们喜欢穿着红色的服装,样式极为搞笑。这是他们在为我们跳舞。 马赛人虽然生活在野生动物聚居的马赛马拉自然保护区,但他们从不吃野生动物,甚至不吃鱼,所以才有今天如此众多的野生动物。由于他们经常与大象、狮子等凶猛食肉动物遭遇,他们出门时手里往往会拿一根棍子,腰里插把尖刀,真正遇上凶猛动物时他们也不怕,他们人人就练就了一套对付狮子的办法。 据说马赛人从不抽烟,但是他们都会表演钻木取火。 马赛人实行一夫多妻制,成年男子间还可以借妻,但男人拒绝向生人透露家妻的数量。村寨中小孩多的出奇,基本上象牛羊一样,人放天养。据说马赛人的大酋长现已年逾八旬,有10个妻子、70个子女,年轻时曾因赤手空拳击毙雄狮而名声大振,并被推举为部族首领。他认为自己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强迫马赛人把子女送进学校念书。 唯一看到一个穿鞋的男孩,可能因为是读书人! 象这样的一个小茅屋里,往往一走出来就是7、8个小孩! 马赛人喜欢养牛,牛粪对他们来说是好东西,堆满了村寨的边边角角和空地。小孩常常躺在牛粪上玩耍,脸上站满了从牛粪里脱身的苍蝇。据说马赛人没水洗澡,如果觉得身上脏了,便拿牛粪往身上擦。 ![]() ![]() 马赛人有两个习俗很特别。 一是女孩出生后就扎耳眼,甚至剔掉耳朵中的软骨,然后在扎出的耳孔中塞上一个小饰物,随着人的长大不断用木塞扩充洞孔,并涂上牛油软化耳轮加强可塑性,然后陆续加大饰物重量使耳廓越拉越长,直到两耳垂肩,耳廓孔洞拉得很大很长,穿过一个拳头绰绰有余,据说这也是身份和资格的象征。 二是不管男女,出生后都要拔掉一两颗门牙(一般是下门牙),因为马赛人生病不看医生,以免病重时牙关紧闭,灌不进药。也有一说是为了美。 ![]() ![]() ![]() 马赛族是一个落后的半游牧部族,民风民俗独特,也保留得相当原始和完整,因此声名远扬。为了满足外国人的猎奇心理和他们了解马赛人的渴望,在东非各大型野生动物保护区和国家公园,游客大都能看到身穿民族服装的马赛人走来走去,时刻准备为客人提供咨询服务。现在的马赛人正在改变,在不久的将来,古老的马赛族人将以迥然不同的面貌展露于世。(来源:周茂树新浪博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