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疮、疔、疖 一般5天即好

 图书 馆员 2017-09-19
疮、疔、疖 一般5天即好

疮、疔、疖:
用生土豆捣碎,涂患处用布包好,日换一次,一般5天即好。

鸡眼、瘊子:
先用快刀将患处外部老皮削去。再涂上清凉油,用香烟火熏烤,至疼时稍坚持后拿掉烟火,一日2次,5天可脱落不发。

地丁治多发性疖疮
治多发性疖疮  紫花地丁50克,金银花50克,蒲公英30克,野菊花、连翘、紫背天葵各15克,生甘草10克,每天1剂,水煎早晚2次服。7剂为1个疗程。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朱本浩 山东省平阴县卫生局

妙用五倍子

五倍子虫为同翘目蚜虫科之昆虫,寄生于盐肤木上,剌激叶组织或嫩枝时,畸形生长,膨大成瘿,一般于9~10月间将虫瘿采下,杀其内部寄生之虫,干燥备用。

五倍子又名文蛤、百虫仓、木附子。其味苦酸,性平,入肺、胃、大肠经。中医认为它具有敛肺涩肠、止血解毒的功效,可治肺虚久咳、久痢、久泻、脱肛、自汗、盗汗、遗精、便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肿毒疮疖等症。《本草纲目》上载有:“敛肺降火,化痰饮,止咳嗽,消渴,盗汗,呕吐,失血,久痢,心腹痛等。可治眼赤湿烂,消肿毒,喉痹,敛溃疮、金疮,收脱肛、子肠坠下。”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它含有鞣酸、树脂、淀脂肪等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羊毛样小孢子菌、红色毛癣菌、新型隐球菌等有抑制作用。

  五倍子外用疗效显著,现介绍几则验方:

  五倍子蜜膏:将五倍子炒黑研末,用蜂蜜、米醋各半调如稠糊,敷患处,每日1~3次。治疗痈疖肿痛有良效。

  倍蜜膏:五倍子用50%蜜水拌匀,文火炒至深黄色,取出待冷后研末备用。用时薄掺疮面,外盖凡士林纱布,绷带固定,隔日换药一次。治疗下腿溃疡、疮面腐臭流水。

  倍冰散:五倍子5克,冰片1克,共为细末,撒布于患处,能即时止痛。治口舌生疮。

  五倍子猪油膏:五倍子粉、生猪油等量捣烂,皲裂者将油膏填入裂缝内;冻疮久不愈者将油膏摊于纱布上,贴于患处,用橡皮膏固定。对于手足皲裂及冻疮久不愈者有显效。

  倍矾散:五倍子粉30克,枯矾粉30克,共为细末,先用双氧水将耳内脓液洗净,然后吹药,每日两次,至愈为止。治急慢性中耳炎有良效。

  五倍子糖粉:用五倍子、绵白糖等量混合搽于患处,每日3次。治疗口舌生疮、溃疡等症颇有良效。

痈、疽、疮、疖膏敷方金黄膏、玉露油膏、黄玉膏、文蛤膏、五枝膏

概述

痈是一种发于皮肤与肌肉之间的急性脓性恶疮。古人以为多由气血稽留荣卫不和所致。本病以红肿热痛为主要症状,以高起皮面为特征。犹如土从平地壅起,故名痈。痈字在中医的古籍中多与疽、疮、疖联用,如痈疽,痈疮,痈疖等。其实皆由细菌性感染所引起的化脓性体表炎症。古人以其外形各异,故分别命名。

膏敷疗法

1.  金黄膏     

【方剂来源】《外科正宗》。        

【适应病证】 主治一切阳证,如痈、疽、疔、疖等。    

【药物组成】 天花粉300克,黄柏、大     黄、姜黄、白芷各150克,陈皮、厚朴、甘     草、苍术、天南星各60克。      

【配制方法】 上药共磨细末,按药末1/5,凡士林4/5的比例,调匀成膏。

【使用方法】 局部涂敷,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注意事项】 疮疡属于阴证者勿用。        

【典型病例】张某,男,30岁,1985321日初诊。3日前因牙龈发炎,引起右颌下肿痛,经用抗生素治疗,但效果不佳。诊脉象弦数,舌苔薄。拟方清热解毒,活血消肿,金黄膏外敷,每日1次。用药3次后,肿势大减,5日后肿消痛止而愈。        

按语此油膏原名“如意金黄散”制  成散剂备用,用时根据病情调成膏剂或糊剂即可。

2.  玉露油膏

【方剂来源】《药科启秘》。        

【适应病证】 用于痈、疖等阳性疮疡。    

【药物组成】 芙蓉叶(去梗茎)细末60    克,凡士林240克。    

【配制方法】 先将凡士林熔化冷却,再将芙蓉叶细末徐徐调制而成,另加入医用石炭酸10滴,调匀。亦可用香油调。  

【使用方法】 用时将该油膏用刮子均匀的涂在消毒纱布上,贴敷于患处。    

【注意事项】 疮疡已破溃或疮疡半阴半阳证、阴证者不宜使用本油膏。        

【典型病例】 陈某,女,19岁,1986108日初诊。诉左腿腘窝处起肿块,疼痛,行走不便。经青霉素、鱼石脂膏等药治疗,效果不显。诊脉象数,舌苔薄黄。证属湿热下注,治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为法,经用玉露油膏外敷5次痊愈。        

【按语】 本膏药具有较好的凉血、清热消肿的功效。近年来各地用此药治疗痈、疖、蜂窝组织炎,急性淋巴结炎等均有疖、蜂窝

3.  黄玉膏(一)

【方剂来源】《北京中成药成方选集》。    

【适应病证】 疮疡肿毒之红肿坚硬者。    

【药物组成】 大黄15克,黄柏15克,黄 16克,白蜡90 -120克,麻油500克。

【配制方法】 将麻油置锅内上火熬前三 味至枯,去渣滤净,加人白蜡(夏多冬少)熔化,胶合均匀即成。    

【使用方法】 将油膏涂敷患处,无菌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注意事项】 属阴证疮疡者禁用。    

【典型病例】周某,女,10岁。1988113日初诊。右腋下出现红结块,疼痛3日, 经用六神丸、先锋霉素等药治疗,均告无效。查舌苔薄白,舌质偏红。证缘热毒结 聚,治以清热解毒,活血散结为法。黄玉膏外敷患处,每日1次,换药5次即告痊愈。         

【按语】本膏用麻油,白蜡调和而成。尤其适用于皮肤容易过敏的患者。对黑膏药,凡士林过敏者最为适宜。    

4.  文蛤膏     

【方剂来源】《浙江中医杂志》 1990年第       

【适应病证】 痈、疽、疖、肿。        

【药物组成】 五倍子粉(研细末)2.5 克,糯米1.5千克,红糖2.5千克,陈醋2.5     千克。

【配制方法】 糯米煮汁约5000毫升,去渣,把红糖、陈醋加入糯米汁内,文火煎约       30分钟后,再将五倍子粉徐徐加人,不断搅拌,文火煎约1小时成黏胶状即可分装备用。    

【使用方法】 临用时按患处大小摊膏药,所摊膏药略大于患部,摊膏药所用材料消毒     纱布、牛皮纸均可。一般隔日或每日换药。        

【注意事项】 用以痈、疽、疖肿外敷治     疗,未成脓或化脓溃破均可用。治疗溃破之痈、疽、疖肿,应将溃破处暴露,加用引流纱条使引流通畅。少数患者贴膏药后局部有痒感,无其他不良反应,可不作处理。    

【典型病例】 胡某,男,40岁。右大腿    内侧脓肿溃破1天,左大腿内侧肿痛3天。检查:右大腿内侧近腹股沟处有7-8厘米大小肿块,中心溃破流脓,色紫红,触之边缘     有波动感。左大腿内侧有6厘米大小红肿硬 块。诊断:双侧大腿痈(脓肿)。即用文蛤膏外敷患部,每日换药1次,共换药4次,右大腿溃破愈合。换药6次,左大腿肿消痊愈。  

【按语】 临床用以治疗痈、疽、疖肿患     200余例,均获良效。    

5.  五枝膏(一)

【方剂来源]】《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6      

【适应病证】 外用治疗疮痈,溃疡。        

【药物组成】 柳树枝、桑树枝、槐树枝、榆树枝、桃树枝、制乳香、制没药、东丹,香油

【配制方法】 取柳树枝、桑树枝、槐树枝、榆树枝、桃树枝各4寸(如筷子粗,截 为数截),制乳香、制没药各10克(研极细末),东丹60克,香油120克。铁锅内将香 油先行熬开,投入5种树枝,待炸焦后把树  枝与碎渣捞出,继人乳香、没药熬制滴水成珠状,始加东丹搅匀再用慢火熬3-5分钟, 离火冷却,密贮备用。        

【使用方法】 膏药加温熔化,以无菌竹片或金属片蘸膏涂于消毒纱布上,膏药厚度为0.2-0.3毫米(分泌物多宜厚,少宜薄),其大小以刚覆盖疡面为宜,最后用胶布固定。分泌物多者每日换药1次,少者酌3 -5天换1次。

【注意事项】 换药需无菌操作,动作轻柔,药后痛剧或疮周皮肤剧痒起疹,可能对膏药过敏,停用该药,反应即自行消失。      

【典型病例】 本组40例次,除1例系72岁高龄,短期内未好转而自动出院外,余39  例次2 – 270天疮面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  57.1天。        

【按语】 本方中柳枝、桑枝除湿消肿、活血定痛;槐枝、榆枝、桃枝疏通经脉、利 湿解毒;乳香、没药祛瘀镇痛、生肌收口;东丹拔毒止痛,收敛生肌。诸药协同,共奏殊功。

注:本文仅供参考,请在正规医师指导下用药

 
 
 
 
 
 
 
 
 
 
 
 
 
 
 
 
 
 
 
 
 
 
 
 
 
 
 
 
 
 
中医外科疾病外治法

  药物疗法是根据疾病所在的部位不同,以及病程进展变化所需,把药物制成不同的剂型施用于患处,使药力直达病所,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常用的有膏药、油膏、箍围药、草药、掺药等。

  1.膏药、油膏的临床应用

  膏药古代称薄贴,现称硬膏。膏药总的作用是因其富有黏性,敷贴患处能固定患部,使患部减少活动;保护溃疡疮面,可以避免外来刺激和毒邪感染。一切外科疾病初起、成脓、溃后各个阶段均可应用。太乙膏、千捶膏均可用于红肿热痛明显之阳证疮疡,为肿疡、溃疡的通用方。初起贴之能消,已成贴之能溃,溃后贴之能祛腐。太乙膏性偏清凉,功能消肿、清火、解毒、生肌。千捶膏性偏寒凉,功能消肿、解毒、提脓、祛腐、止痛。阳和解凝膏用于疮形不红不热、漫肿无头之阴证疮疡未溃者,功能温经和阳、祛风散寒、调气活血、化痰通络。咬头膏具有腐蚀性,功能蚀破疮头,适用于肿疡脓成不能自破,以及患者不愿接受手术切开排脓者。薄型的膏药多适用于溃疡,宜于勤换;厚型的膏药多适用于肿疡,宜于少换,一般5~7天调换一次。医学教育网整理凡疮疡使用膏药,有时可能引起皮肤掀红,或起丘疹,或发生水痘,瘙痒异常,甚则溃烂等现象,这是因为皮肤过敏而形成膏药风(接触性皮炎);或溃疡脓水过多,由于膏药不能吸收脓水,淹及疮口,浸淫皮肤而引起湿疮。凡见此等情况,可以改用油膏或其他药物。

  油膏是将药物与油类煎熬或捣匀成膏的制剂,现称软膏。目前,油膏的基质有猪脂、羊脂、松脂、麻油、黄蜡、白蜡以及凡士林等。适用于肿疡、溃疡、皮肤病糜烂结痂渗液不多者以及肛门病等。具体运用时根据病情辨证选药。如肿疡期,金黄膏、玉露膏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散瘀化痰的作用,适用于疮疡阳证。金黄膏长于除湿化痰,对肿而有结块,尤其是急性炎症控制后形成的慢性迁延性炎症更为适宜。玉露膏性偏寒凉,对欲红灼热明显、肿势散漫者效果较佳;冲和膏有活血止痛、疏风祛寒、消肿软坚的作用,适用于半阴半阳证;回阳玉龙膏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适用于阴证。医学教育网整理溃疡期可选用生肌玉红膏、红油膏、生肌白玉膏。生肌玉红膏功能活血祛腐、解毒止痛、润肤生肌收口,适用于一切溃疡腐肉未脱、新肉未生之时,或日久不能收口者;红油膏功能防腐生肌,适用于一切溃疡;生肌白玉膏功能润肤生肌收敛,适用于溃疡腐肉已净、疮口不敛者,以及乳头皲裂、肛裂等病;疯油膏功能润燥杀虫止痒,适用于牛皮癣、慢性湿疮、皲裂等;青黛散油膏功能收湿止痒、清热解毒,适用于蛇串疮及急、慢性湿疮等皮肤焮红痒痛、渗液不多之症,亦可用于痄腮以及对各种油膏过敏者;消痔膏、黄连膏功能消痔退肿止痛,适用于内痔脱出、赘皮外痔、血栓性外痔等出血、水肿、疼痛之症。凡皮肤湿烂,疮口腐肉已尽者,摊贴油膏应薄而勤换,以免脓水浸淫皮肤,不易干燥。目前调制油膏大多应用凡士林,凡士林系矿物油,也可刺激皮肤引起皮炎,如见此等现象应改用植物油或动物油;若对药物过敏者,则改用其他药。油膏用于溃疡腐肉已脱、新肉生长之时,摊贴宜薄,若过于厚涂则使肉芽生长过剩而影响疮口愈合。

  2.箍围药的适应证、用法及注意点

  箍围药古称敷贴,是药粉和液体调制成的糊剂。具有箍集围聚、收束疮毒的作用,用于肿疡初期,促其消散;若毒已结聚,也能促使疮形缩小,趋于局限,早日成脓和破溃;即使肿疡破溃,余肿未消,也可用它来消肿,截其余毒。

  适应证:凡外疡不论初起、成脓及溃后,肿势散漫不聚而无集中之硬块者,均可使用。

  用法:由于箍围药的药性有寒、热的不同,所以在应用时应分别使用才能收到预期效果。如金黄散、玉露散可用于红肿热痛明显的阳证疮疡;疮形肿而不高,痛而不甚,微红微热,属半阴半阳证者,可用冲和膏;疮形不红不热、漫肿无头属阴证者,可用回阳玉龙膏。箍围药使用时是将药粉与各种不同的液体调制成糊状。调制液体有多种多样,临床应根据疾病的性质与阶段不同而正确选择使用。医学教育网整理以醋调者取其散瘀解毒;以酒调者取其助行药力;以葱、姜、韭、蒜捣汁调者取其辛香散邪;以菊花汁、丝瓜叶汁、银花露调者取其清凉解毒,而其中用丝瓜时汁调制的玉露散治疗暑天疖肿效果较好;以鸡子清调者取其缓和刺激;以油类调者取其润泽肌肤。如上述液体取用有困难时,则可用冷茶汁加白糖少许调制。总之,阳证多用菊花汁、银花露或冷茶汁调制,半阴半阳证多用葱、姜、韭捣汁或用蜂蜜调制,阴证多用醋、酒调敷。用于外疡初起时,箍围药宜敷满整个病变部位。若毒已结聚,或溃后余肿未消,宜敷于患处四周,不要完全涂布。敷贴应超过肿势范围。

  注意点:凡外疡初起,肿块局限者,一般宜用消散药。阳证不能用热性药敷贴,以免助长火毒;阴证不能用寒性药敷贴,以免寒湿凝滞不化。箍围药敷后干燥之时,宜时时用液体湿润,以免药物剥落及干板不舒。

  3.掺药的种类及临床应用

  将各种不同的药物研成粉末,根据制方规律,并按其不同的作用配伍成方,用时掺布于膏药或油膏上,或直接掺布于病变部位,谓之掺药,古称散剂,现称粉剂。医学教育网整理掺药的种类很多,治疗外科疾患应用范围很广,不论肿疡和溃疡等均可应用。出于疾病的性质和发展阶段不同,应用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用药,可掺布于膏药上、油膏上,或直接掺布于疮面上,或粘附在纸捻上插入疮口内,或将药粉时时扑于病变部位,以达到消肿散毒、提脓祛腐、腐蚀平胬、生肌收口、定痛止血、收涩止痒、清热解毒等目的。

  掺药配制时应研极细,研至无声为度。植物类药品宜另研过筛;矿物类药品宜水飞;麝香、樟脑、冰片、朱砂粉、牛黄等香料贵重药品宜另研后再与其他药物和匀,制成散剂方可应用,否则用于肿疡药性不易渗透,用于溃疡容易引起疼痛。有香料的药粉最好以瓷瓶贮藏,塞紧瓶盖,以免香气走散。近年来经过剂型的改革,将药粉与水溶液相混合制成洗剂,将药物浸泡于乙醇溶液中制成酊剂,便于患者应用。

  (1)消散药

  将具有渗透和消散作用的药粉掺布于膏药或油膏上,贴于患处,可以直接发挥药力,使疮疡蕴结之毒移深居浅,肿消毒散。

  适应证:适用于肿疡初起而肿势局限尚未成脓者。

  用法:阳毒内消散、红灵丹具有活血止痛、消肿化痰之功,适用于一切阳证。阴毒内消散、桂麝散、黑退消有温经活血、破坚化痰、散风逐寒之功,适用于一切阴证。

  注意点:若病变部肿势不局限者,选用箍围药较宜。

  (2)提脓祛腐药

  具有提脓祛腐的作用,能使疮疡内蓄之脓毒早日排出,腐肉迅速脱落。一切外疡在溃破之初应选用提脓祛腐药。若脓水不能外出则攻蚀越深,腐肉不去则新肉难生,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且影响疮口的愈合,甚至造成病情恶化而危及生命。因此,提脓祛腐是处理溃疡早期的一种基本方法。

  适应证:凡溃疡初期,脓栓未溶,腐肉未脱,或脓水不净,新肉未生的阶段,均宜使用。

  用法:提脓祛腐的主药是升丹,升丹以其配制原料种类多少的不同而有小升丹和大升丹之分。小升丹又称三仙丹,其配制的处方中只有水银、火硝和明矾三种原料。大升丹的配制处方除上述三种药品外,尚有皂矾、朱砂、雄黄及铅等。升药又可依其炼制所得成品的颜色而分为“红升”和“黄升”两种。目前采用的是一种小升丹,临床使用时若疮口大者可掺于疮口上;疮口小者可黏附在药线上插入;医学教育网整理亦可掺于膏药、油膏上盖贴。注意升丹因药性太猛,须加赋形药使用,常用的有九一丹、八二丹、七三丹、五五丹、九黄丹等。在腐肉已脱、脓水已少的情况下,更宜减少升丹含量。此外,尚有不含升丹的提脓祛腐药,如黑虎丹,可用于升丹的过敏者;回阳玉龙散功能温经活血、祛腐化痰,可用于溃疡属阴证者。

  注意点:升丹属有毒刺激性药品,凡对升丹过敏者应禁用;对大面积疮面应慎用,以防过多的吸收而发生汞中毒。凡见不明原因的高热、乏力、口有金属味等汞中毒症状时,应立即停用。若病变在眼部、唇部附近者宜慎用,以免强烈的腐蚀有损容貌。此外,升丹放置陈久使用可使药性缓和而减轻疼痛。升丹为汞制剂,宜用黑瓶贮藏,以免氧化变质。

  (3)腐蚀药与平胬药

  腐蚀药又称追蚀药,具有腐蚀组织的作用,掺布患处能使疮疡不正常的组织得以腐蚀枯落。平胬药具有平复胬肉的作用,能使疮口增生的胬肉回缩。

  适应证:凡肿疡在脓未溃时;痔疮、瘰疬、赘疣、息肉等病;溃疡破溃以后疮口太小,引流不畅;疮口僵硬,胬肉突出,腐肉不脱等妨碍收口时,均可使用。

  用法:由于腐蚀平胬成方的药物组成不同,药性作用有强弱,因此在临床上需根据其适应证而分别使用。如白降丹适用于溃疡疮口太小、脓腐难去者,用桑皮纸或丝棉纸做成裹药,插于疮口,使疮口开大,脓腐易出;其他如赘疣,点之可以腐蚀枯落;另有以米糊做条,医学教育网整理用于瘰疬,能起攻溃拔核的作用;枯痔散一般用于痔疮,将此药涂敷于痔核表面能使其焦枯脱落;三品一条枪插入患处能腐蚀漏管,也可以蚀去内痔,攻溃瘰疬;平胬丹适用于疮面胬肉突出,掺药其上能使胬肉平复。

  注意点:腐蚀药一般含有汞、砒成分,因汞、砒的腐蚀力较其他药物大,在应用时必须谨慎。尤其在头面、指、趾等肉薄近骨之处,不宜使用过烈的腐蚀药物。即使需要应用也必须加赋形药降低其药力,以免伤及周围正常组织,待腐蚀目的达到即应改用其他提脓祛腐或生肌收口药。不要长期、过量地使用,以免引起汞中毒,对汞、砒过敏者则应禁用。

  (4)祛腐生肌药

  具有提脓祛腐、解毒活血、生肌收敛的作用,掺敷在创面上能改善溃疡局部血液循环,促使脓腐液化脱落,促进新肉生长。

  适应证:溃疡日久。腐肉难脱,新肉不生;或腐肉已脱,新肉不长,久不收口者。

  用法:取药粉适量,直接掺布在创面上;或制成药捻,插入创口内。回阳玉龙散用于溃疡属阴证,腐肉难脱,肉芽暗红,或腐肉已脱,肉芽灰白,新肉不长者,具有温阳活血、祛腐生肌之功;月白珍珠散、拔毒生肌散用于溃疡阳证。月白珍珠散用于腐肉脱而未尽,新肉不生,医学教育网整理久不收口者,有清热解毒、祛腐生肌之功。拔毒生肌散用于腐肉未脱,常流毒水,疮口下陷,久不生肌者,有拔毒生肌之功;回阳生肌散用于溃疡虚证,脓水清稀,久不收口者。

  注意点:祛腐生肌药用于慢性溃疡比较适宜,使用时应根据溃疡阴阳属性辨证选药。若全身情况较差,气血虚衰者,还应配合内治法内外同治,以促进溃疡愈合。

  (5)生肌收口药

  具有解毒、收敛、促进新肉生长的作用,掺敷疮面能使疮口加速愈合。疮疡溃后,当脓水将尽或腐脱新生时,若仅靠机体的修复能力来长肉收口则较为缓慢,因此,生肌收口也是处理溃疡的一种基本方法。

  适应证:凡溃疡腐肉已脱、脓水将尽时,均可使用。

  用法:常用的生肌收口药如生肌散、八宝丹等,不论阴证、阳证,均可掺布于疮面上应用。

  注意点:脓毒未清、腐肉未净时,若早用生肌收口药,则不仅无益,反增溃烂,延缓治愈,甚至引起迫毒内攻之变;若已成漏管之证,即使用之勉强收口,仍可复溃,医学教育网整理此时需配以手术治疗,方能达到治愈目的;若溃疡肉色灰淡而少红活,新肉生长缓慢,则宜配合内服药补养和食物营养,内外兼施,以助新生;若臁疮日久难敛,则宜配以绑腿缠缚,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

  (6)止血药

  具有收涩凝血的作用,掺敷于出血之处,外用纱布包扎固定,可以促使创口血液凝固,达到止血的目的。

  适应证:适用于溃疡或创伤出血,凡属于小络损伤而出血者均可以使用。

  用法:桃花散适用于溃疡出血;如圣金刀散适用于创伤性出血;云南白药对于溃疡出血、创伤性出血均可使用。其他如三七粉调成糊状涂敷患部,也有止血作用。

  注意点:若大出血时必须配合手术与内治等方法急救,以免因出血不止而引起晕厥之变。

  (7)清热收涩药

  具有清热收涩止痒的作用,掺扑于皮肤病糜烂渗液不多的皮损处,达到消肿、干燥、止痒的目的。

  适应证:适用于一切皮肤病急性或亚急性皮炎而渗液不多者。

  用法:常用的有青黛散,因其清热止痒的作用较强,故用于皮肤病大片潮红丘疹而无渗液者;三石散收涩生肌作用较好,故用于皮肤糜烂,稍有渗液而无红热之时,可直接干扑于皮损处,或先涂上一层油剂后再扑三石散,外加包扎。

  注意点:一般不用于表皮糜烂、渗液较多的皮损处,用后反使渗液不能流出,容易导致自身过敏性皮炎;亦不宜用于毛发生长的部位,因药粉不能直接掺扑于皮损处,同时粉末与毛发易粘结成团。

  4.切开法的适应证及具体运用

  适应证:一切外疡,不论阴证、阳证,确已成脓者,均可使用。

  用法:运用切开法之前,应当辨清脓成熟的程度、脓肿的深浅、患部的血脉经络位置等情况,然后决定切开与否,具体运用如下:

  ①选择有利时机:即辨清脓成熟的程度,准确把握切开的有利时机。当肿疡成脓之后,脓肿中央出现透脓点(脓腔中央最软的一点),即为脓已成熟,此时予以切开最为适宜。若肿疡脓未成熟,过早切开则徒伤气血,脓反难成,并可致脓毒走窜。

  ②切口选择:以便于引流为原则,选择脓腔最低点或最薄弱处进刀,一般疮疡宜循经直切,免伤血络;乳房部应以乳头为中心放射状切开,免伤乳络;医学教育网整理面部脓肿应尽量沿皮肤的自然纹理切开;手指脓肿应从侧方切开;关节区附近的脓肿切口尽量避免越过关节;若为关节区脓肿,一般施行横切口、弧形切口或“S”形切口,因为纵切口在疤痕形成后易影响关节功能;肛旁低位脓肿应以肛管为中心作放射状切开。

  ③切开原则:切口大小与深度应根据脓肿范围大小以及病变部位的肌肉厚薄而定,以脓流通畅为原则。

  注意点:在关节和筋脉的部位宜谨慎开刀,以免损伤筋脉,致使关节不利,或大出血;如患者过于体弱,切开时应注意体位并做好充分准备,以防晕厥;凡颜面疔疮,尤其在鼻唇部位,忌早期切开,以免疗毒走散,并发走黄危证。切开后由脓自流,切忌用力挤压,以免感染扩散、毒邪内攻。

  5.砭镰法、挑治法、挂线法、结扎法的适应证及用法

  (1)砭镰法

  砭镰法俗称飞针。现多是用三棱针或刀锋在疮疡患处皮肤或黏膜上浅刺,放出少量血液,使内蕴热毒随血外泄的一种治疗方法。有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排毒泄热、扶正祛邪的作用。适用于急性阳证疮疡。如下肢丹毒、红丝疔及疖、疮、痈肿初起、外伤瘀血肿痛、痔疮肿痛等。

  用法:治疗时局部常规消毒,用三棱针或刀锋直刺患处或特选部位的皮肤、黏膜,令微微出血。刺毕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红丝疔患者用挑刺手法,于红丝尽头刺之,令微出血,继而沿红丝走向寸寸挑断;下肢丹毒及疖、痈初起可用围刺手法,用三棱针围绕病灶周围点刺出血。

  注意点:注意无菌操作,以防感染。击刺时宜轻、准、浅、快,出血量不宜过多,应避开神经和大血管,刺后可再敷药包扎。头、面、颈部不宜施用砭镰法,阴证、虚证及有出血倾向者禁用。

  (2)挑治疗法

  挑治疗法是在人体的腧穴、敏感点或一定区域内用三棱针挑破皮肤、皮下组织,挑断部分皮内纤维。是通过刺激皮肤经络,使脏腑得到调理的一种治疗方法。有调理气血、疏通经络、解除瘀滞的作用。

  适应证:适用于内痔出血、肛裂、脱肛、肛门瘙痒、颈部多发性疖肿等。

  用法:常用的方法有选点挑治、区域挑治和截根疗法三种。①选点挑治:在背部上起第七颈椎、下至第五腰椎、旁及两侧腋后线范围内寻找疾病反应点。反应点多为棕色、灰白色、暗灰色等,按之不褪色、小米粒大小的丘疹。此法适用于颈部多发性疖肿。医学教育网整理②区域挑治:在腰椎两侧旁开1~1.5寸的纵线上任选一点挑治,尤其在第三腰椎到第二腰椎之间旁开1~1.5寸的纵线上挑治效果更好。本法适用于内痔出血、肛裂、脱肛、肛门瘙痒等。③截根疗法:取大椎下四横指处,在此处上下左右1cm范围内寻找反应点或敏感点。治疗时让病人反坐在靠椅上,两手扶于靠背架,暴露背部。体弱患者可采用俯卧位,防止虚脱。挑治前局部常规消毒,用小号三棱针刺入皮下至浅筋膜层,挑断黄白色纤维数根,挑毕以消毒纱布敷盖。一次不愈可于2~3周后再行挑治,部位可以另选。

  注意点:注意无菌操作,挑治后一般3~5天内禁止洗澡,防止感染,挑治后当日应注意休息,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对孕妇、有严重心脏病、出血性疾病及身体过度虚弱者禁用本法。

  (3)挂线法

  挂线法是采用普通丝线、药制丝线、纸裹药线或橡皮筋线等来挂断瘘管或窦道的治疗方法。其机理是利用挂线的紧箍作用,促使气血阻绝,肌肉坏死,最终达到切开的目的。挂线又能起到引流作用,分泌物和坏死组织液随挂线引流排出,从而保证引流通畅,防止发生感染。

  适应证:凡疮疡溃后脓水不净,虽经内服、外敷等治疗无效而形成瘘管或窦道者;或疮口过深,或生于血络丛处而不宜采用切开手术者,均可使用。

  注意点:如果瘘管管道较长,发现挂线松弛时,必须将线收紧;在探查管道时要轻巧、细致,避免形成假道。

  (4)结扎法

  结扎法又名缠扎法,是将线缠扎于病变部位与正常皮肉分界处,通过结扎,促使病变部位经络阻塞、气血不通,结扎远端的病变组织失去营养而致逐渐坏死脱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对较大脉络断裂而引起活动性出血,亦可利用本法结扎血管,制止出血。

  适应证:适用于瘤、赘疣、痔、脱疽等病,以及脉络断裂引起的出血之症。

  注意点:如内痔用缝针穿线,不可穿过患处的肌层,以免化脓;扎线应扎紧,否则不能达到完全脱落的目的;扎线未脱时应俟其自然脱落,不要硬拉,以防出血。

  6.引流法、垫棉法、药筒拔法、针灸法、熏法、熨法、溻渍法、冷冻法、激光疗法适应证、用法及注意点

  (1)引流法:是在脓肿切开或自行溃破后,运用药线、导管或扩创等使脓液畅流,腐脱新生,防止毒邪扩散,促使溃疡早日愈合的一种治法。包括药线引流、导管引流和扩创引流等。医学教育网整理药线引流适用于溃疡疮口过小,脓水不易排出,或已成瘘管、窦道者。导管引流适用于附骨疽、流痰、流注等脓腔较深、脓液不易畅流者。扩创引流是应用手术的方法来进行引流。大多用于脓肿溃破后有袋脓现象,经其他引流、垫棉法等无效的情况。

  (2)垫棉法:是用棉花或纱布折叠成块以衬垫疮部的一种辅助疗法。它是借着加压的力量,使溃疡的脓液不致下坠而潴留,或使过大的溃疡空腔皮肤与新肉得以粘合而达到愈合的目的。适用于溃疡脓出不畅有袋脓者;或疮孔窦道形成,脓水不易排尽者;或溃疡脓腐已尽,新肉已生,医学教育网整理但皮肉一时不能粘合者。注意:①在急性炎症红肿热痛尚未消退时不可应用,否则有促使炎症扩散之弊。②所用棉垫必须比脓腔或窦道稍大。③用于粘合皮肉一般5~7天更换一次,用于袋脓可2~3天更换一次。④应用本法未能获得预期效果时,则宜采取扩创引流手术。⑤应用本法期间若出现发热、局部疼痛加重者,则应立即终止使用,采取相应的措施。

  (3)药筒拔法:是采用一定的药物与竹筒若干个同煎,乘热迅速扣于疮上,借助药筒吸取脓液毒水,具有宣通气血、拔毒泄热的作用,从而达到脓毒自出、毒尽疮愈的目的。用于有头疽坚硬散漫不收,脓毒不得外出者;或脓疡已溃,疮口狭小,脓稠难出,有袋脓者;或毒蛇咬伤,肿势迅速蔓延,毒水不出者;或反复发作的流火等。

  (4)针灸法:包括针法与灸法,两者各有其适应证。在外科方面,古代多采用灸法,但近年来针法较灸法应用广泛,很多疾病均可配合针刺治疗而提高临床疗效。医学教育网整理针刺适用于瘰疬、乳痈、乳癖、湿疮、瘾疹、蛇串疮、脱疽、内痔术后疼痛、排尿困难等。灸法适用于肿疡初起坚肿,特别是阴寒毒邪凝滞筋骨而正气虚弱,难以起发,不能托毒外达者;或溃疡久不愈合,脓水稀薄,肌肉僵化,新肉生长迟缓者。

  (5)熏法:熏法是把药物燃烧后,取其烟气上熏,借着药力与热力的作用,使腠理疏通、气血流畅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治法。包括神灯照法、桑柴火烘法、烟熏法等。肿疡、溃疡均可应用。

  (6)熨法:是把药物加酒、醋炒热,布包熨摩患处,使腠理疏通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适用于风寒湿痰凝滞筋骨肌肉等证,以及乳痈的初起或回乳。

  (7)溻溃法:溻是将饱含药液的纱布或棉絮湿敷患处,渍是将患处浸泡在药液中。溻渍法是通过湿敷、淋洗、浸泡对患处的物理作用,以及不同药物对患部的药效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近年来,溻渍法除了治疗疾病外,在用途上有了新的发展,如药浴美容、浸足保健防病等。

  (8)冷冻疗法:利用各种不同等级的低温作用于患病部位,使之冰寒凝集,气血阻滞,病变组织失去气血濡养而发生坏死脱落的一种治疗方法。适用于瘤、赘疣、痔核、痣、早期皮肤癌等。

  (9)激光疗法:用各种不同的激光治疗不同疾病的方法称激光疗法。二氧化碳激光适用于瘤、赘疣、痔核、痣、部分皮肤良、恶性疾病等。氦-氖激光适用于疮疡初起及僵块、溃疡久不愈合、皮肤瘙痒症、蛇串疮后遗症、油风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