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音乐基础知识

 段雨欣 2017-09-19

音乐基础知识

七上

一、    音符与唱名

音符:1   2   3   4   5   6  7

唱名:do  re  mi  fa  sol  la  si

二、音区

 

 

二、常用音符、休止符的名称与时值标记

 

 

 

 

 

四、节拍

 

 

 

 

五、反复记号

1.反复记号  表示从开始出重复唱()         表示在记号范围之内重复唱(奏)。

2.反复跳越记号        表示第一遍唱()时进入     反复后,第二遍唱(奏)时,跳过    进入     

3.自由反复记号     表示记号范围内旋律,根据情绪或唱(奏)的需要任意重复。

4.D.C.表示从开始处反复,至Fine处结束。例如:

5.D.S.表示从标有  记号处反复,至Fine处结束。例如:                                                                      唱(奏)法:A  B  C  B

六、人声的分类

人们的歌唱发声,因生理条件不同而形成在音域、音色、声区等方面的差异,一般将人声分为如下几类:

1、男声  包括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三种。一般男高音音区较高,音质清朗、嘹亮、有光彩;男中音音域略低于男高音,音质比较厚实;男低音音质低沉、浑厚。

2、女声  包括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三种。一般女声比男声音域较宽、音区较高,音质和音色华丽、清亮、柔和、纤美。

3、童声  指变声前男女儿童的歌唱。童声音质、音色近于女声,但明显带有儿童发声的单纯、清亮、脆弱、娇嫩等特质。按实际音域和音色特点,童声还可以分为高音、低音两种。

七、演奏形式

独奏 指一人演奏某种乐器,有时也用其他乐器伴奏。

重奏 二人或二人以上按一人演奏一个声部,同时进行的多声部演奏。

齐奏 多人同时演奏同一旋律或乐曲。

合奏 按乐器种类分组,每组分别担任一个声部,共同演奏同一乐曲。

八下第一部分

一、常见的音乐体裁

1.进行曲  具有结构工整、节奏鲜明、旋律铿锵有力并富有号召力的特点。

2.摇篮曲  原为母亲抚慰婴儿入睡的民间歌曲,具有旋律平顺、气氛安详的特点。

3.舞曲  根据舞蹈节奏写成的器乐曲或声乐曲。所有舞曲具有又各自鲜明的节奏特征和民族特色。如圆舞曲、波尔卡、探戈等。

4.小夜曲  起源于中世纪欧洲的游吟诗人所唱的情歌,以曲调优美用弦乐器伴奏为特点。

5.大合唱  一种多乐章的大型声乐套曲。其中包括独唱、重唱、对唱、齐唱、轮唱、合唱等多种形式,有时还穿插朗诵。

6.组歌  指题材相同、内容有联系的一组歌曲。有若干首内容情节引用材料有关联的歌曲组成的声乐套曲。一种是由独唱歌曲组成;一种是由独唱、重唱、对唱、合唱等不同演唱形式的歌曲组成。

7.变奏曲  亦称“主题和变奏”,是指主题和一系列主题的变化反复并按照统一的艺术构思而组成的乐曲。其手法有旋律装饰变奏、节拍变奏、节奏变奏、音区变奏、和声变奏、主调变复调等。

8.回旋曲  有相同的主部和几个不相同的插部交替出现而构成乐曲称为回旋曲。常用于奏鸣曲、交响曲、协奏曲的一个乐章。

9.室内乐  最初是指在贵族的客厅里演奏的音乐,是和教堂音乐及剧场音乐响得而言的。

10.交响曲  由管弦乐队演奏的多章的大型音乐作品,一般有四个乐章组成:快板;慢板;小步舞曲或谐谑曲; 急板或快板。

11.交响诗  按照文字、绘画、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构思创作的一种大型管弦乐曲。

12.协奏曲  一种独奏乐器和乐队协同演奏的大型乐曲。由什么乐器担任独奏就叫什么协奏曲。如小提琴协奏曲、钢琴协奏曲、二胡协奏曲、琵琶协奏曲等。

13.序曲  原指歌剧、清唱剧、舞剧开场前由管弦乐队演奏的乐曲,它往往有暗示剧情的作用。

二、中国民歌的主要体裁

中国民歌的体裁非常丰富。其中,以劳动号子、山歌、小调最具代表性。

1. 劳动号子  亦称“号子”,是和劳动节奏密切结合、带有呼号的民歌歌曲。它产生于劳动,又直接为生产劳动服务,真实地反映着劳动的状况和劳动者的精神面貌。劳动号子的音乐风格具有坚毅质朴、粗犷豪放、节奏规律等特点。其演奏形式以一领众和最为常见。

2. 山歌  一般指劳动人民在山野、田间、牧场即兴抒发思想感情的民歌。如放牧山歌、信天游、爬山调、山曲、花儿、飞歌等。山歌的旋律、节奏都比较自由舒展,歌头歌尾常带吆喝性歌腔。演唱形式以独唱或对唱为主。

3. 小调  又称“小曲”,是流传于城镇集市并多被民间艺人加工提高的民间歌曲,如采茶调、对花调、五更调、秧歌调等。一般小调的结构比较缜密完整,格式多样,富有变化。节奏规矩,旋律流畅细腻,常用衬词、衬句加强感情表达。演唱中经常加进表演及伴奏。

以上三种体裁为我国汉族及一些少数民族民歌中常见的体裁。

4. 长调 蒙古族民歌的一种重要体裁,主要流行在内蒙古自治区与内蒙古族聚居的牧区。

5. 短调  蒙古族民歌的一种主要体裁之一,流行在内蒙古自治区与蒙古族聚居地农业地区及半农半牧地区。

6. 飞歌  流行于贵州东南部的一种苗族山歌。主要特征是高调高昂、节奏宽广自由、旋律悠扬起伏、句内常用滑音等。

7. 大歌  侗族称其为“嘎老”是流行在贵州、广西部侗族村寨中的一种无伴奏多声部歌曲。

8. 酒歌  中国民歌风俗中的一种体裁形式,概指民间喜庆节日间饮酒时所唱的歌,主要流传在我国一些少数民族地区。

9  花儿  流行在青海和甘肃及宁夏大部分地区的汉、回、撒拉等十多个民族中的一种山歌。

三、中国传统歌舞音乐体裁

1.秧歌  流行于我国北方汉族聚居地区的民间歌舞。

2.弦子  弦子是流行于康藏地区的藏族歌舞音乐。

3.囊玛  主要流行在拉萨地区的藏族歌舞音乐。

4.堆谐  主要流行在西藏的西部地区的藏族歌舞音乐,在拉萨地区也颇为盛行。

5.热巴舞  “热巴”原是藏族人民对民间歌舞艺人的称呼,后来人们将他们表演的歌舞称做“热巴舞”。

6. 木卡姆 流传于阿拉伯等国及我国新疆维吾尔族地区的一种以歌唱、舞蹈、乐器演奏组合而成的综合性大曲。

八下第二部分

一、歌唱咬字、吐字的基本要求

1.字正腔圆,就是要把字音、词义表达清楚。

2.咬字、吐字的过程,就是出声、引长、归韵的过程。即:要唱好每个字的字头、字腹和字尾,以清晰表达歌曲感情。

3.完好的读字就意味着完好的歌唱,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奥斯丁

4.《奥林匹克颂》是1896年希腊雅典第1届现代奥运会会歌。1958年经国际奥委员会第55届全体会议通过定为奥运会永久会歌,只定期为奥运会开幕式升旗时必唱(奏)歌曲。

5.前奏:又叫引子。歌唱及表演之前由伴奏乐器演奏的音乐。

间奏:在歌唱及表演的间歇处,有伴奏乐器演奏的音乐。

尾奏:在歌唱及表演结束后有伴奏乐器演奏的音乐。

6. 摇篮曲   原为母亲抚慰婴儿入睡的民间歌曲,具有旋律平顺、气氛安闲的特点。最初,作曲家创作的摇篮曲多为声乐曲,常用摇曳的节奏、简单重复的音型或和声,创造一种宁静的效果。19世纪时,摇篮曲发展为器乐体裁。

7. 勃拉姆斯(1833—1897  德国作曲家,浪漫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主要作品有交响乐4部、管弦乐曲、协奏曲多部。此外,还有钢琴曲、管风琴曲、歌曲等。

8. 莫扎特(1756—1791  奥地利作曲家,古典乐派人物之一。主要作品有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等。此外,有交响曲63首,钢琴协奏曲27首,小提琴协奏曲5首,弦乐四重奏23首等。

9. 室内乐:最初是指在贵族的客厅里演奏的音乐,是和教堂音乐及剧场音乐相对而言的。近代的室内乐,是只使用两种以上的乐器,而每种乐器占有同等地位的小型音乐演奏。

10. 舒伯特(1797—1828)奥地利作曲家,浪漫月派代表人物之一。主要作品有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郎》、《冬之旅》、《天鹅之歌》,交响曲9首,钢琴五重奏《鳟鱼》,钢琴奏鸣曲21首,戏剧配乐多部等。

11. 协奏曲:一种独奏乐器和乐队协同演奏的大型乐曲。由什么乐器担任独奏就叫什么协奏曲,如钢琴协奏曲、琵琶协奏曲等。

12. 山歌:只在山间野外从事劳动的人们抒发感情即兴编唱的民歌。我国山歌丰富多彩、分布很广,其节奏大多数站自由,旋律高亢、奔放、悠长,常加入衬词、衬句。

13. 信天游:又叫“顺天游”,主要流行于陕北、宁夏、甘肃东部、山西西部、内蒙古西南部等地区。唱词多为即兴创作,往往具有叙事性特点;其结构有上下句乐段构成。在信天游中,一种节奏自由,旋律跌宕,感情奔放;另一种节奏匀称,旋律舒展,感情细腻。

14. 花儿:流行于青海和甘肃及宁夏大部分地区的汉、回、撒拉等十多个民族中的一种山歌。花儿中的长调子节奏自由,旋律高亢悠长,山野风味浓郁;花儿中的短调子节奏规整紧凑,旋律平稳流畅。

15. 电子合成器:一种能产生多种音响的电子乐器系统。合成的音色丰富多样。例如可以模拟的音色有:钢琴---piano  打击乐器---percussion  弦乐器---strings  人声---choin  铜管乐器---brass  自然音响---natural sound  木管乐器---woods  其他音响---other sound  弹拨乐器---plucked instrument

16. 西塔尔:印度最流行的波弦乐器,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琴声呈梨形,音域达三个八度,多用于印度古典音乐的独奏或伴奏。

17. 佳美兰:印度尼西亚代表性的音乐形式,主要流行于爪哇岛和巴厘岛。以固定音高的金属敲击乐器为中心,配以少量管弦乐器而构成的大型乐队。佳美兰常用于伴奏各类戏剧、舞蹈,以及在各类喜庆活动中演奏。

18. 安格隆:源于印度尼西亚,流行于东南亚地区的一种揺奏合击奏乐器。揺奏安格隆由固定在框架上的23根长短不同、音高相距八度竹筒制成;击奏安格隆由排放在木架上的1214根长短不同、音高不同的竹筒制成。

19.京剧:由汉调和徽调结合并吸收了秦腔、昆曲等地方戏曲的精华而成,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京剧属板腔体,其音乐包括唱腔和器乐(文、武场)两大部分。其剧目丰富、行当齐全、名家辈出、流派纷呈,是风靡全国的大剧种,人们称其为“国粹”。京剧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 京剧的唱腔 

二黄:节奏舒缓,旋律平稳,唱腔较为凝重、浑厚、稳健,适合表现沉郁、肃穆、悲愤的情绪。

西皮:节奏紧凑,旋律起伏变化较大,唱腔流畅、轻快、明朗、活泼,适合表现欢快、坚毅、愤懑的情绪。

21. 梅兰芳(18941961  京剧表演艺术家。代表剧目有《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穆桂英挂帅》、《宇宙锋》和《打渔杀家》等。

22. 京剧的板式

一板三眼类:  主要有{慢板}{快三眼}等。

一板一眼类:  主要有{原板}{二六}等。

有板无眼类:  主要有{流水板}{垛板}等。

散板类:  (节奏自由)主要有{摇板}{散板}

23. 昆曲:又名昆腔,源于江苏昆山,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昆曲属曲牌体,其音乐分为南曲和北曲。昆曲的表演风格优雅、舞蹈性强,演唱讲究吐字、过腔和归韵,发展出多种装饰唱法,唱腔旋律性强,剧本文学性高,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4. 尚德义(1932— ) 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吉林省艺术学院教授。主要作品有,《千年的铁树开了花》、《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七月的草原》等。其中《大漠之夜》、《牧笛》、《去一个美丽的地方》获得了“五个一工程奖”和中国音乐“金钟奖”。

 

 

 

 

 

 

 

 

 

 

 

 

 

 

七年级上册

唱歌曲目:《彩色的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青年友谊圆舞曲》《银杯》《牧歌》《桑塔.露琪亚》《军民大生产》《杵歌》《光荣灯》

七年级下册

唱歌曲目:《一二三四歌》《长江之歌》《青春舞曲》《红河谷》《无锡景》《沂蒙山小调》《小放牛》《长白之恋》

八年级上册

唱歌曲目:《大海啊,故乡》《我的中国心》《雪绒花》《献上最洁白的哈达》《我的袓国》《彩云追月》《红梅赞》

八年级下册

唱歌曲目:《我和你》《我们是冠军》《摇篮曲》《打支山歌过横排》《樱花》《这一封书信来得巧》《唱脸谱》《美丽的树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