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9淡水养殖实用技术

 木公子2017 2017-09-19

特点是多品种、多规格混养、轮养,发病对象主要是草;此外根据某些病原对寄主的专一性,实行隔年轮养不同;(3)改进饲养管理,提高鱼体抗病能力:池塘鱼类发;的;19.鱼类可采用人工免疫法预防疾病吗?;人工免疫法就是用人工的方法给机体注射、喷雾、口服;20.怎样制备草鱼土法疫苗?如何使用?;(一)土法疫苗的制备;(1)活苗制备:取有典型病状的草鱼(赤皮病、烂鳃;(2


特点是多品种、多规格混养、轮养,发病对象主要是草鱼、青鱼等吃食鱼,发病期主要在鱼种阶段,根据这些规律,一是通过调整养殖品种,即利用杂食性鱼(如罗非鱼)清除残饵的功能,肥水鱼(虑食鱼)净化水质的功能,调整吃食鱼、杂食鱼、肥水鱼品种和比重。二是改革养殖制度,也就是调整生产周期,采用各种使草鱼、青鱼快速生长,增强抗病力以避开发病高峰期。如广东改3~4月放种为上年10月放种,改放春片为放秋片,改放小规格鱼种为大规格种;长江所则改单季育种为双季育种;江苏采用稀放快速养鱼法,将夏花当年育成斤两鱼种等。这些方法都有效地阻止了鱼病发生,提高了吃食鱼的成活率。

此外根据某些病原对寄主的专一性,实行隔年轮养不同鱼类品种方法,预防鱼病。还可用种养轮作方法来控制病原。

(3) 改进饲养管理,提高鱼体抗病能力:池塘鱼类发病有一部分是由饲养管理不当引起

的。因此应适应鱼的生态要求,改进饲养管理措施。一是改进投饲技术,在按常规“四定”投饲的同时,应根据鱼类营养和设施规。决不放弃以草养鱼,积极推广配合饲料,精粗结合;在投饲方式上实行“两头精,中间青”,特别注意“大麦黄”,:“白鹿心”两个变温期的发病高峰期,应以精为主,辅以青料,并节制投喂,以防肠炎病的发生和蔓延。二是改进施肥技术,在按常规做到“四看”、适时、少施、勤施的同时,根据水温和水质变化规律,适应鱼类对水质的要求,以有机肥做基肥的基础上,春秋两季追施有机肥和无机肥结合,夏季则全部采用无机肥要氮、磷、钾结合。另外坚持巡塘、及时清除残饵杂物及死鱼等。

19.鱼类可采用人工免疫法预防疾病吗?

人工免疫法就是用人工的方法给机体注射、喷雾、口服、浸泡疫苗等方法,促使其获得免疫性能,即对某种疾病的抗病力。国内外对鱼类人功能免疫的研究表明,鱼类和其他动物一样,可以通过人工免疫手段,使其获得对疾病的抵抗力。例如我国对草鱼、青鱼传染性鱼病的免疫预防已得到普遍推广。

20.怎样制备草鱼土法疫苗?如何使用?

(一)土法疫苗的制备

(1)活苗制备:取有典型病状的草鱼(赤皮病、烂鳃病、肠炎病),先用酒精或碘酒消毒鱼体表,以消毒剪刀从肛门向前剪去腹面一侧,再用消毒镊子取出肝、脾、肾组织,并称其重量,然后放在研钵中磨碎糊状,加入5倍生理盐水,用双层纱布过滤,弃去滤渣,即成原毒组织桨——活苗

(2)灭活:取上述活苗,放入水浴锅内加温保持60——65℃两小时。

(3)防腐保存:对已灭活的疫苗即加入福尔马林,使成1%的浓度,即100毫升灭活疫苗加入福尔马林1毫升,绕后用石蜡封瓶口,放在冰箱保存待用,通常可保存2—3个月。如果没有冰箱,放在阴凉处保存一个半月仍有效,但放置过久会影响疫苗的效力。

有些生产单位加温灭活后所加福尔马林的浓度为0.5%,同样有效。

(二)安全试验

取上述疫苗,加入同体积生理盐水,注射10厘米规格草鱼3—5尾吗,每尾0.2—0.3毫升,放水缸中饲养,5天内无死鱼,即属安全疫苗。

(三) 免疫方法

主要采用注射法,一般要求草鱼每尾体重在250克左右,最小也在10厘米以上,鱼体过小也不好操作。用普通医用或兽用注射器,其针头磨短成1~1.5厘米长,或用橡皮套住留出1~1.5厘米长针头。

(1) 注射部位:背鳍基部或胸鳍基部肌肉。注射深度0.2~0.5厘米,以不伤内脏

为准。

(2) 注射剂量:取制好备用的灭火疫苗,用生理盐水稀释1倍,通常体重0.25

公斤的草鱼注射0.1毫升,0.5公斤注射0.2毫升,注射后放入塘内饲养。实

际注射用量,各地有些差别,如广东0.5公斤以下的鱼种,每尾注射0.2毫

升,0.5公斤以上的每尾注射0.3毫升。

为了便于注射操作,可采用2?晶体敌百虫(90%)药液浸洗鱼体10~15分

钟,或边浸边注射,其作用一是使鱼麻醉,不使跳动,二是杀灭鱼体外寄生

虫。

根据群众的实践证明,土法疫苗不仅在放养时作免疫预防注射,而且在发病

鱼池中作治疗注射也能收到明显效果。

(四) 扩大疫苗来源的方法

土法疫苗的推广和应用,使疫苗供不应求,特别是冬季或早春鱼种放养时,,需要大量的疫苗,而当时又很少有典型症状的病鱼。为了解决疫苗来源,经试验证实,可用上述活苗背鳍基部注射鳙或草鱼,即采用扩大感染的方法,经2~4天,取其脏器制备就可获得有免疫了的疫苗。

(五)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为:①疫苗的优劣,与所取病鱼材料直接有关,因此必须用典型的传染性病鱼。②水浴加温时,要严格保持疫苗处于60~65℃两小时。因加热不足,去毒不安全,会造成人工感染。,温度太高,会破坏疫苗的抗原性。③保存用的福尔马林,要选用化学试剂,不能用农药福尔马林代替,防止杂质引起副作用。④操作用的全部工具,要煮沸消毒,保持清洁。⑤每批疫苗制好后,必须经过安全试验,确保无毒,才能发放使用。

21.怎样制备草鱼出血病的人工疫苗?如何使用?

(一)疫苗的制备

(1)选毒种:毒种是制造疫苗的关键,一定要选择有明显出血症状的病鱼组织,如肝、脾、肾及病变的肌肉、鳃和肠道等组织,立即放入4~8℃的冰箱中保存,并且在室内一定要进行感染试验,检查是否有毒力,证明确有毒力才用作制苗材料。

(2)疫苗制备:取上述材料,称重,剪碎匀浆,加入10倍0.65~0.85生理盐水。再用3000转∕分离心机离心半小时,取其上清液。按照每毫升病毒悬液,加入青霉素800单位、链霉素800微克,然后每10毫升病毒悬液,加10%浓度的福尔马林0.1毫升,摇匀后放入32℃恒温水浴中灭活72小时,即成灭活疫苗,置于4~8℃冰箱中保存备用。

(二)安全与效力试验

疫苗制成后,在应用到生产上之前,必须进行安全与效力试验,确证安全和有效才能使用,否则容易发生事故。安全与效力试验是取上述疫苗,对当年健康草鱼种进行腹腔注射,每尾注射0.2~0.5毫升,在水温25~28℃的水缸中养,连续观察15天,如果没有发现出血病死亡,证明此疫苗是安全的。另外用1∶10新鲜的或甘油保存的病毒组织制成的未经灭活处理的病毒悬液,注射到已注射过疫苗的鱼和没有注射过疫苗的鱼进行对照,每尾按0.2~0.5毫升进行腹腔注射,继续观察15天。如果对照组全部发生出血病,死亡率在70%以上,病鱼症状与天然发病的症状一样,而免疫组仍健康存活,证明此疫苗有效。

(三) 免疫方法

目前仍主要采用注射法。

(1) 注射部位:一般以腹腔注射比较好。

(2) 注射时间:一般在夏花转塘阶段进行。

(3) 注射剂量:每尾鱼种注射稀释成百分之一浓度的疫苗0.2~0.5毫升。针筒

以5毫升的容积为宜。针头的大小取决鱼体的大小,一般3.3厘米左右

的鱼种用4号针头;6.6~10厘米鱼种用5号针头;20~23厘米的鱼种用

6~7号针头。

(四) 注意事项

用出血病灭活疫苗对当年草鱼进行免疫注射,其免疫效果非常显著,可达90%

左右,免疫持续期14个月以上。但应注意:①接种工作一定要在发病季节前半

个月完成,接种的草鱼要健康。如果接种了已带毒的草鱼,免疫效果就不好,注

射后,发病更凶。,②在制备疫苗时,一定要选择毒力强的毒种。病鱼组织一定

要新鲜,不能用腐败发臭的组织。③制备好的疫苗一定要在室内进行安全与效力

试验。④在注射前最好用敌百虫溶液浸洗鱼体,起麻醉和消毒作用。⑤当天取出

或稀释的疫苗一定要用完。如用不完,应立即置于4~8℃冰箱中保存。在野外一

定要注意避免直射阳光和避热,以免引起变质。

22.怎样进行细菌性鱼病的菌苗免疫预防?

(一)菌苗制造

(1)悬液制备:将治病菌接种在适宜培养基(如牛肉高琼脂培养基)上,培养24~48小时,加入少量生理盐水,用接种环将菌苔刮下,经过振荡,使成浓厚悬液。须使细菌分布均匀,切忌成块、成团,如果是液体(如肉汤)培养就不必用盐水洗刮。

(2)测定悬液内细菌数。

(3)灭菌:一般采用加热法灭菌,方法是将细菌悬液放入浴锅内,加热至65℃两小时。

(4)稀释:用无菌盐水(0.85%)稀释至所需浓度。

(5)分装。

(6)无菌试验:用pH7.2~7.8的肉汤试验有无需气的杂菌。试验嫌气的杂菌,则需用碎肉管,用前将碎肉管在水浴内煮沸15分钟,驱除已溶解的氧气,迅速放入冷水,使之冷却,然后将表层加热,使凡士林溶化,随即用吸管吸取菌苗入内,分别在20℃及37℃温度条件下培养。

(7)毒性试验:将制成的菌苗注射入鱼体,检验有无反应。

(二)免疫方法

一般采用口服法。每公斤鱼用2毫升(100亿菌)为标准,每隔7天,投喂2天,每天1次,也可只投一天,第一、第二次为每公斤鱼2毫升;第三至第六次为每公斤鱼4毫升。菌苗需与饲料黏在一起,因此需要放粘合剂。经试验,甘薯粉及榆树粉做粘合剂较理想。 在菌苗拌入饲料时,要搅拌均匀,同时菌苗要在投喂前1~4小时拌入饲料,不宜过早,切忌过夜,以免菌苗变质。一般拌有菌苗的饲料为平时每日投喂量的1/5或2/5,等拌有菌苗的饲料吃完后再投放其余饲料。

23.怎样进行草鱼浸泡免疫?

注射免疫,虽然防病效果显著,但操作麻烦。近年来推广的浸泡免疫技术方法较简单,防病效果与注射免疫相当。先将各地进行浸泡免疫的经验介绍如下:

(一)草鱼出血病浸泡免疫技术

(1) 鱼种选择:无病无伤,体色鲜艳,鳞片完整,大小整齐,规格16~20厘米。在

进行浸泡免疫前先拉网锻炼2~3次,关箱30分钟。

(2) 浸泡方法:取一袋弱毒疫苗(50克,该所制备)加清洁池塘水40~50公斤,

盛入木制容器内,同时加入食盐使呈3%的浓度,然后将选择好了草鱼种放入

浸泡,分两批进行,每次浸泡20~30分钟,每袋疫苗可浸泡鱼种50~100公斤。

然后将鱼种投入池塘进行饲养。

(3) 注意事项:①水温是本方法免疫的关键因子,浸泡过的草鱼种必须放在20℃以

下(最好为3~19℃)的水温环境中饲养1个月才能产生免疫力。因为是原毒

疫苗,水温超过20℃就会适得其反,鱼种就会发病死亡。因此各地应根据当地

气候选择浸泡时间。②浸泡疫苗系原毒组织浆,因此应将剩余液泼在远离池塘

的地方让其曝晒分解,切忌倒入池塘中。③此方法只能预防草鱼出血病,对其

他病仅有抑制作用,在饲养过程中还要采取常规方法防治其他病害。

(三) 草鱼“四病”浸泡免疫技术

据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湖北省武汉市水产研究所等单位实验证实,采取下述方法防“四病”(出血病、肠炎病、烂鳃病、赤皮病)效果很好。

时间最好在每年5/6月间,结合草鱼夏花(体长3厘米左右,俗称寸子)分池时进行。做法是用运鱼苗种用的尼龙袋(85×45厘米)1个,内盛6公斤无毒、清洁的凉水与60毫升草鱼出血病灭活疫苗以及6支盐酸山茛菪碱(654-2)水剂(10毫升1支),然后放入草鱼夏花3000尾,最多不超过1万尾,充氧封口,浸泡8小时(不要超过),之后放入经彻底清池、消毒、适当培肥的鱼池中稀养(略低于常年放养密度),可防止“四病”发生,年终成活率80~90%或更高。据湖北用户反映,上述方法改用武汉市水产研究所配制的草鱼“四联灭活疫苗”,则预防“四病”效果也很好。武汉市水产研究所用上述方法浸泡草鱼苗(每袋密度8~10万尾)3小时也有作用。

草鱼夏花在浸泡前最好停食1天,病拉网锻炼1次。浸泡用水水温不宜超过32℃。整个浸泡过程宜在阴凉、通风的环境中进行。

24.防止草鱼病有什么意义?

草鱼是一种种源多、生长快、肉味美、饲料来源足、生产成本低的鱼类,是我国南方主要的养殖品种之一,如两广、湖南、江浙等大部分精养塘以草鱼为主要品种。然而草鱼病较多,病原体复杂、发病率高、流行面广,较难治,因而养成成活率低。“草鱼不瘟,富得发昏”这句渔谚一针见血地作了概括。目前掀起的“网箱养鱼热”中,网箱饲养草鱼也是一个主要项目,具有节粮、成本低优点,但要获得高产,草鱼必须经过好鱼病关。总之,预防草鱼生病,是获得养鱼高产、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手段,因此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5.怎样有效地预防草鱼病?

第一,通过多种途径,高鱼的抗病力。①改良品种:用杂交,特别是用不同水系的优良草鱼交配与代代选优等方法,培育抗病力强、生长快、成活率高、肉味美、体型好的新品种。②推广人工免疫技术,提高鱼的免疫保护力。③改进操作方法和清除寄生虫、蛇、鼠、鸟等敌害,防止鱼体擦伤、咬伤。保护鱼的免疫屏障,从而提高鱼的免疫力。④实行科学养鱼,让草鱼在优良的水域中吃饱吃好,提高抗病力,也即采用生态防病法。其一改革培育草鱼种的饲养制度和方法,该苗种中途1次分池为2次或多次分池,以使水体和育苗种密度更合理,促进快长,提高抗病力;改密养为稀养,苗种放养密度,过去一级池20~30万尾,二级池2~3万尾,最好改为一级池10~15万尾,二级池1~1.5万尾,三级池3000~5000尾;改鱼种大小混养为鱼种分组撇细,分类饲养,防止鱼种向两极分化;育种晚期(即三级池育种)改肥水育种为瘦水育种,因为此时鱼种已达6~7厘米左右,食性已由浮游动物为主转化为青饲料为主,自然习性也跟着改变了,所以三级池水不需培肥与追肥。其二搞好饲料科学配方与坚持“四定”投饲,以防营养缺乏。投喂配合饲料的草鱼,同时应投喂适量的青饲料,补充维生素,以利草鱼迅速生长。

第二,千方百计地消灭病原体及其媒介物。主要是坚持“二勤”:即勤巡池、勤除病原体及其媒介物与“七消”:水源消毒、鱼池消毒、粪肥消毒、鱼种消毒、饲料消毒、食场消毒、工具消毒。

第三,根据草鱼各个生长阶段的要求,创造优良环境,以利草鱼安全、健康迅速生长。草鱼种在饲养初期(体长7厘米以下),食物以浮游动物为主,要求水质肥而爽(透明度25~35厘米)。到了中后期,食性完全转化,以青饲料为主,要求水质活而爽(透明度40厘米以上)。因此要使草鱼长得好,初期必须合理培肥(包括基肥与追肥)水质,适当灌水,使水质肥而爽。中、后期,不仅不培肥,而且还要合理搭配鲢、鳙等滤食性鱼类减肥以及经常灌水入池或开动增氧机增氧,使水质活而爽。此外还要求水质呈微碱性(PH值7.5~8.5)。

26.为什么新开鱼塘要注意重金属中毒?

一般在土壤中重金属盐类的含量不多,新开鱼池养鱼没有不良影响。但有些地方重金属盐类的含量较高,如上海的青浦、嘉定,浙江的德清,江苏的常熟、淮安及湖北的汉川、武昌等地新建的养鱼场所饲养的鱼种常患弯体病,就是重金属中毒所致。因此,对新开鱼塘的土质最好作一次化验,若重金属离子偏高,最好经过处理后再养鱼,如先灌水浸塘几次,让土质中的重金属离子溶入水中后排除,放养前塘底再铺一层10~15厘米厚的老塘泥也可降低重金属的危害。此类鱼塘开挖的第一年最好养二龄以上的鱼,一般二龄以上的耐受程度强些,不易中毒,于第二年清塘、换水后再养鱼苗、鱼种就不会有问题了。

27.加井水为什么会死鱼?

井水有两个缺点:一是水温低,二是溶氧少。尤其在夏秋季节,井水水温往往比吃糖水温低10℃以上,这种水的比重也大于高温的池水,所以养鱼池塘在短时间内大量注入井水后,井水大部分沉降到池塘底层,与原池水成分层状态,使池塘底层水温和溶氧骤然下降,其结果导致底栖性鱼类的生命活动被扰乱,鱼体新陈代谢失调,发生生理病变,从而引起鱼类死亡。

因此,使用井水养鱼一般都要求在使用井水前进行增氧和升温处理。增氧可通过

在鱼池中设置“接水板”等方法,增加空气中氧气的溶入,使井水成为溶氧较丰富的水。如可在池边修建较宽的梯级,让井水通过散流而入池,也可让井水向空中散射后落入池中。升温可采取让井水在进入鱼池前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流程或在贮水池中贮存一定时间的措施进行。

28.怎样预防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危害鱼类?

硫化氢等对鱼类有害气体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中有机质过多,池底淤泥过厚为微生物分解旺盛,使池底层处于缺氧状态,从而使有机质产生还原分解,释放出硫化氢,沼气,碳酸气等有害气体,若池底环境得不到改善,这些有害气体就会集聚起来,一定数量后就会引起鱼类中毒。其预防措施为:①清除过多淤泥,减少池底耗氧因子,②经常加注新水。保证水质清新,③开增氧机,使上下层水对流,保持底层水溶氧充足,杜绝厌氧分解。④清除残渣剩饵,防止在池底发酵分解。

29.消灭池中螺类对预防鱼病有无作用?

有些螺类是鱼类是寄生虫的中间寄主,如椎实螺是白内障病寄生虫-------双穴吸虫就无法繁殖生长。因此消灭池中螺类就能起到切断某些寄生虫生活史的作用,使这些寄生虫在鱼池中无法生长,从而防止这些寄生虫鱼病的发生。生石灰清塘即可达到消灭池中螺类的目的。

30.怎样系统预防鱼病?

系统预防鱼病是指从鱼苗放养到鱼起捕前。自始自终采取预防措施,控制鱼病的发生与发展。具体方法包括:①彻底清塘;②放养体质强壮的鱼种,操作小心,避免损伤鱼体;③鱼种下塘前消毒处理,对草鱼进行免疫处理;④加强饲养管理,保证鱼类营养需要, 保持池水肥、活、嫩、爽;⑤4~10月鱼病流行季节定期遍洒或食场消毒,对症定期投喂药饵,

特点是多品种、多规格混养、轮养,发病对象主要是草;此外根据某些病原对寄主的专一性,实行隔年轮养不同;(3)改进饲养管理,提高鱼体抗病能力:池塘鱼类发;的;19.鱼类可采用人工免疫法预防疾病吗?;人工免疫法就是用人工的方法给机体注射、喷雾、口服;20.怎样制备草鱼土法疫苗?如何使用?;(一)土法疫苗的制备;(1)活苗制备:取有典型病状的草鱼(赤皮病、烂鳃;(2


特点是多品种、多规格混养、轮养,发病对象主要是草鱼、青鱼等吃食鱼,发病期主要在鱼种阶段,根据这些规律,一是通过调整养殖品种,即利用杂食性鱼(如罗非鱼)清除残饵的功能,肥水鱼(虑食鱼)净化水质的功能,调整吃食鱼、杂食鱼、肥水鱼品种和比重。二是改革养殖制度,也就是调整生产周期,采用各种使草鱼、青鱼快速生长,增强抗病力以避开发病高峰期。如广东改3~4月放种为上年10月放种,改放春片为放秋片,改放小规格鱼种为大规格种;长江所则改单季育种为双季育种;江苏采用稀放快速养鱼法,将夏花当年育成斤两鱼种等。这些方法都有效地阻止了鱼病发生,提高了吃食鱼的成活率。

此外根据某些病原对寄主的专一性,实行隔年轮养不同鱼类品种方法,预防鱼病。还可用种养轮作方法来控制病原。

(3) 改进饲养管理,提高鱼体抗病能力:池塘鱼类发病有一部分是由饲养管理不当引起

的。因此应适应鱼的生态要求,改进饲养管理措施。一是改进投饲技术,在按常规“四定”投饲的同时,应根据鱼类营养和设施规。决不放弃以草养鱼,积极推广配合饲料,精粗结合;在投饲方式上实行“两头精,中间青”,特别注意“大麦黄”,:“白鹿心”两个变温期的发病高峰期,应以精为主,辅以青料,并节制投喂,以防肠炎病的发生和蔓延。二是改进施肥技术,在按常规做到“四看”、适时、少施、勤施的同时,根据水温和水质变化规律,适应鱼类对水质的要求,以有机肥做基肥的基础上,春秋两季追施有机肥和无机肥结合,夏季则全部采用无机肥要氮、磷、钾结合。另外坚持巡塘、及时清除残饵杂物及死鱼等。

19.鱼类可采用人工免疫法预防疾病吗?

人工免疫法就是用人工的方法给机体注射、喷雾、口服、浸泡疫苗等方法,促使其获得免疫性能,即对某种疾病的抗病力。国内外对鱼类人功能免疫的研究表明,鱼类和其他动物一样,可以通过人工免疫手段,使其获得对疾病的抵抗力。例如我国对草鱼、青鱼传染性鱼病的免疫预防已得到普遍推广。

20.怎样制备草鱼土法疫苗?如何使用?

(一)土法疫苗的制备

(1)活苗制备:取有典型病状的草鱼(赤皮病、烂鳃病、肠炎病),先用酒精或碘酒消毒鱼体表,以消毒剪刀从肛门向前剪去腹面一侧,再用消毒镊子取出肝、脾、肾组织,并称其重量,然后放在研钵中磨碎糊状,加入5倍生理盐水,用双层纱布过滤,弃去滤渣,即成原毒组织桨——活苗

(2)灭活:取上述活苗,放入水浴锅内加温保持60——65℃两小时。

(3)防腐保存:对已灭活的疫苗即加入福尔马林,使成1%的浓度,即100毫升灭活疫苗加入福尔马林1毫升,绕后用石蜡封瓶口,放在冰箱保存待用,通常可保存2—3个月。如果没有冰箱,放在阴凉处保存一个半月仍有效,但放置过久会影响疫苗的效力。

有些生产单位加温灭活后所加福尔马林的浓度为0.5%,同样有效。

(二)安全试验

取上述疫苗,加入同体积生理盐水,注射10厘米规格草鱼3—5尾吗,每尾0.2—0.3毫升,放水缸中饲养,5天内无死鱼,即属安全疫苗。

(三) 免疫方法

主要采用注射法,一般要求草鱼每尾体重在250克左右,最小也在10厘米以上,鱼体过小也不好操作。用普通医用或兽用注射器,其针头磨短成1~1.5厘米长,或用橡皮套住留出1~1.5厘米长针头。

(1) 注射部位:背鳍基部或胸鳍基部肌肉。注射深度0.2~0.5厘米,以不伤内脏

为准。

(2) 注射剂量:取制好备用的灭火疫苗,用生理盐水稀释1倍,通常体重0.25

公斤的草鱼注射0.1毫升,0.5公斤注射0.2毫升,注射后放入塘内饲养。实

际注射用量,各地有些差别,如广东0.5公斤以下的鱼种,每尾注射0.2毫

升,0.5公斤以上的每尾注射0.3毫升。

为了便于注射操作,可采用2?晶体敌百虫(90%)药液浸洗鱼体10~15分

钟,或边浸边注射,其作用一是使鱼麻醉,不使跳动,二是杀灭鱼体外寄生

虫。

根据群众的实践证明,土法疫苗不仅在放养时作免疫预防注射,而且在发病

鱼池中作治疗注射也能收到明显效果。

(四) 扩大疫苗来源的方法

土法疫苗的推广和应用,使疫苗供不应求,特别是冬季或早春鱼种放养时,,需要大量的疫苗,而当时又很少有典型症状的病鱼。为了解决疫苗来源,经试验证实,可用上述活苗背鳍基部注射鳙或草鱼,即采用扩大感染的方法,经2~4天,取其脏器制备就可获得有免疫了的疫苗。

(五)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为:①疫苗的优劣,与所取病鱼材料直接有关,因此必须用典型的传染性病鱼。②水浴加温时,要严格保持疫苗处于60~65℃两小时。因加热不足,去毒不安全,会造成人工感染。,温度太高,会破坏疫苗的抗原性。③保存用的福尔马林,要选用化学试剂,不能用农药福尔马林代替,防止杂质引起副作用。④操作用的全部工具,要煮沸消毒,保持清洁。⑤每批疫苗制好后,必须经过安全试验,确保无毒,才能发放使用。

21.怎样制备草鱼出血病的人工疫苗?如何使用?

(一)疫苗的制备

(1)选毒种:毒种是制造疫苗的关键,一定要选择有明显出血症状的病鱼组织,如肝、脾、肾及病变的肌肉、鳃和肠道等组织,立即放入4~8℃的冰箱中保存,并且在室内一定要进行感染试验,检查是否有毒力,证明确有毒力才用作制苗材料。

(2)疫苗制备:取上述材料,称重,剪碎匀浆,加入10倍0.65~0.85生理盐水。再用3000转∕分离心机离心半小时,取其上清液。按照每毫升病毒悬液,加入青霉素800单位、链霉素800微克,然后每10毫升病毒悬液,加10%浓度的福尔马林0.1毫升,摇匀后放入32℃恒温水浴中灭活72小时,即成灭活疫苗,置于4~8℃冰箱中保存备用。

(二)安全与效力试验

疫苗制成后,在应用到生产上之前,必须进行安全与效力试验,确证安全和有效才能使用,否则容易发生事故。安全与效力试验是取上述疫苗,对当年健康草鱼种进行腹腔注射,每尾注射0.2~0.5毫升,在水温25~28℃的水缸中养,连续观察15天,如果没有发现出血病死亡,证明此疫苗是安全的。另外用1∶10新鲜的或甘油保存的病毒组织制成的未经灭活处理的病毒悬液,注射到已注射过疫苗的鱼和没有注射过疫苗的鱼进行对照,每尾按0.2~0.5毫升进行腹腔注射,继续观察15天。如果对照组全部发生出血病,死亡率在70%以上,病鱼症状与天然发病的症状一样,而免疫组仍健康存活,证明此疫苗有效。

(三) 免疫方法

目前仍主要采用注射法。

(1) 注射部位:一般以腹腔注射比较好。

(2) 注射时间:一般在夏花转塘阶段进行。

(3) 注射剂量:每尾鱼种注射稀释成百分之一浓度的疫苗0.2~0.5毫升。针筒

以5毫升的容积为宜。针头的大小取决鱼体的大小,一般3.3厘米左右

的鱼种用4号针头;6.6~10厘米鱼种用5号针头;20~23厘米的鱼种用

6~7号针头。

(四) 注意事项

用出血病灭活疫苗对当年草鱼进行免疫注射,其免疫效果非常显著,可达90%

左右,免疫持续期14个月以上。但应注意:①接种工作一定要在发病季节前半

个月完成,接种的草鱼要健康。如果接种了已带毒的草鱼,免疫效果就不好,注

射后,发病更凶。,②在制备疫苗时,一定要选择毒力强的毒种。病鱼组织一定

要新鲜,不能用腐败发臭的组织。③制备好的疫苗一定要在室内进行安全与效力

试验。④在注射前最好用敌百虫溶液浸洗鱼体,起麻醉和消毒作用。⑤当天取出

或稀释的疫苗一定要用完。如用不完,应立即置于4~8℃冰箱中保存。在野外一

定要注意避免直射阳光和避热,以免引起变质。

22.怎样进行细菌性鱼病的菌苗免疫预防?

(一)菌苗制造

(1)悬液制备:将治病菌接种在适宜培养基(如牛肉高琼脂培养基)上,培养24~48小时,加入少量生理盐水,用接种环将菌苔刮下,经过振荡,使成浓厚悬液。须使细菌分布均匀,切忌成块、成团,如果是液体(如肉汤)培养就不必用盐水洗刮。

(2)测定悬液内细菌数。

(3)灭菌:一般采用加热法灭菌,方法是将细菌悬液放入浴锅内,加热至65℃两小时。

(4)稀释:用无菌盐水(0.85%)稀释至所需浓度。

(5)分装。

(6)无菌试验:用pH7.2~7.8的肉汤试验有无需气的杂菌。试验嫌气的杂菌,则需用碎肉管,用前将碎肉管在水浴内煮沸15分钟,驱除已溶解的氧气,迅速放入冷水,使之冷却,然后将表层加热,使凡士林溶化,随即用吸管吸取菌苗入内,分别在20℃及37℃温度条件下培养。

(7)毒性试验:将制成的菌苗注射入鱼体,检验有无反应。

(二)免疫方法

一般采用口服法。每公斤鱼用2毫升(100亿菌)为标准,每隔7天,投喂2天,每天1次,也可只投一天,第一、第二次为每公斤鱼2毫升;第三至第六次为每公斤鱼4毫升。菌苗需与饲料黏在一起,因此需要放粘合剂。经试验,甘薯粉及榆树粉做粘合剂较理想。 在菌苗拌入饲料时,要搅拌均匀,同时菌苗要在投喂前1~4小时拌入饲料,不宜过早,切忌过夜,以免菌苗变质。一般拌有菌苗的饲料为平时每日投喂量的1/5或2/5,等拌有菌苗的饲料吃完后再投放其余饲料。

23.怎样进行草鱼浸泡免疫?

注射免疫,虽然防病效果显著,但操作麻烦。近年来推广的浸泡免疫技术方法较简单,防病效果与注射免疫相当。先将各地进行浸泡免疫的经验介绍如下:

(一)草鱼出血病浸泡免疫技术

(1) 鱼种选择:无病无伤,体色鲜艳,鳞片完整,大小整齐,规格16~20厘米。在

进行浸泡免疫前先拉网锻炼2~3次,关箱30分钟。

(2) 浸泡方法:取一袋弱毒疫苗(50克,该所制备)加清洁池塘水40~50公斤,

盛入木制容器内,同时加入食盐使呈3%的浓度,然后将选择好了草鱼种放入

浸泡,分两批进行,每次浸泡20~30分钟,每袋疫苗可浸泡鱼种50~100公斤。

然后将鱼种投入池塘进行饲养。

(3) 注意事项:①水温是本方法免疫的关键因子,浸泡过的草鱼种必须放在20℃以

下(最好为3~19℃)的水温环境中饲养1个月才能产生免疫力。因为是原毒

疫苗,水温超过20℃就会适得其反,鱼种就会发病死亡。因此各地应根据当地

气候选择浸泡时间。②浸泡疫苗系原毒组织浆,因此应将剩余液泼在远离池塘

的地方让其曝晒分解,切忌倒入池塘中。③此方法只能预防草鱼出血病,对其

他病仅有抑制作用,在饲养过程中还要采取常规方法防治其他病害。

(三) 草鱼“四病”浸泡免疫技术

据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湖北省武汉市水产研究所等单位实验证实,采取下述方法防“四病”(出血病、肠炎病、烂鳃病、赤皮病)效果很好。

时间最好在每年5/6月间,结合草鱼夏花(体长3厘米左右,俗称寸子)分池时进行。做法是用运鱼苗种用的尼龙袋(85×45厘米)1个,内盛6公斤无毒、清洁的凉水与60毫升草鱼出血病灭活疫苗以及6支盐酸山茛菪碱(654-2)水剂(10毫升1支),然后放入草鱼夏花3000尾,最多不超过1万尾,充氧封口,浸泡8小时(不要超过),之后放入经彻底清池、消毒、适当培肥的鱼池中稀养(略低于常年放养密度),可防止“四病”发生,年终成活率80~90%或更高。据湖北用户反映,上述方法改用武汉市水产研究所配制的草鱼“四联灭活疫苗”,则预防“四病”效果也很好。武汉市水产研究所用上述方法浸泡草鱼苗(每袋密度8~10万尾)3小时也有作用。

草鱼夏花在浸泡前最好停食1天,病拉网锻炼1次。浸泡用水水温不宜超过32℃。整个浸泡过程宜在阴凉、通风的环境中进行。

24.防止草鱼病有什么意义?

草鱼是一种种源多、生长快、肉味美、饲料来源足、生产成本低的鱼类,是我国南方主要的养殖品种之一,如两广、湖南、江浙等大部分精养塘以草鱼为主要品种。然而草鱼病较多,病原体复杂、发病率高、流行面广,较难治,因而养成成活率低。“草鱼不瘟,富得发昏”这句渔谚一针见血地作了概括。目前掀起的“网箱养鱼热”中,网箱饲养草鱼也是一个主要项目,具有节粮、成本低优点,但要获得高产,草鱼必须经过好鱼病关。总之,预防草鱼生病,是获得养鱼高产、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手段,因此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5.怎样有效地预防草鱼病?

第一,通过多种途径,高鱼的抗病力。①改良品种:用杂交,特别是用不同水系的优良草鱼交配与代代选优等方法,培育抗病力强、生长快、成活率高、肉味美、体型好的新品种。②推广人工免疫技术,提高鱼的免疫保护力。③改进操作方法和清除寄生虫、蛇、鼠、鸟等敌害,防止鱼体擦伤、咬伤。保护鱼的免疫屏障,从而提高鱼的免疫力。④实行科学养鱼,让草鱼在优良的水域中吃饱吃好,提高抗病力,也即采用生态防病法。其一改革培育草鱼种的饲养制度和方法,该苗种中途1次分池为2次或多次分池,以使水体和育苗种密度更合理,促进快长,提高抗病力;改密养为稀养,苗种放养密度,过去一级池20~30万尾,二级池2~3万尾,最好改为一级池10~15万尾,二级池1~1.5万尾,三级池3000~5000尾;改鱼种大小混养为鱼种分组撇细,分类饲养,防止鱼种向两极分化;育种晚期(即三级池育种)改肥水育种为瘦水育种,因为此时鱼种已达6~7厘米左右,食性已由浮游动物为主转化为青饲料为主,自然习性也跟着改变了,所以三级池水不需培肥与追肥。其二搞好饲料科学配方与坚持“四定”投饲,以防营养缺乏。投喂配合饲料的草鱼,同时应投喂适量的青饲料,补充维生素,以利草鱼迅速生长。

第二,千方百计地消灭病原体及其媒介物。主要是坚持“二勤”:即勤巡池、勤除病原体及其媒介物与“七消”:水源消毒、鱼池消毒、粪肥消毒、鱼种消毒、饲料消毒、食场消毒、工具消毒。

第三,根据草鱼各个生长阶段的要求,创造优良环境,以利草鱼安全、健康迅速生长。草鱼种在饲养初期(体长7厘米以下),食物以浮游动物为主,要求水质肥而爽(透明度25~35厘米)。到了中后期,食性完全转化,以青饲料为主,要求水质活而爽(透明度40厘米以上)。因此要使草鱼长得好,初期必须合理培肥(包括基肥与追肥)水质,适当灌水,使水质肥而爽。中、后期,不仅不培肥,而且还要合理搭配鲢、鳙等滤食性鱼类减肥以及经常灌水入池或开动增氧机增氧,使水质活而爽。此外还要求水质呈微碱性(PH值7.5~8.5)。

26.为什么新开鱼塘要注意重金属中毒?

一般在土壤中重金属盐类的含量不多,新开鱼池养鱼没有不良影响。但有些地方重金属盐类的含量较高,如上海的青浦、嘉定,浙江的德清,江苏的常熟、淮安及湖北的汉川、武昌等地新建的养鱼场所饲养的鱼种常患弯体病,就是重金属中毒所致。因此,对新开鱼塘的土质最好作一次化验,若重金属离子偏高,最好经过处理后再养鱼,如先灌水浸塘几次,让土质中的重金属离子溶入水中后排除,放养前塘底再铺一层10~15厘米厚的老塘泥也可降低重金属的危害。此类鱼塘开挖的第一年最好养二龄以上的鱼,一般二龄以上的耐受程度强些,不易中毒,于第二年清塘、换水后再养鱼苗、鱼种就不会有问题了。

27.加井水为什么会死鱼?

井水有两个缺点:一是水温低,二是溶氧少。尤其在夏秋季节,井水水温往往比吃糖水温低10℃以上,这种水的比重也大于高温的池水,所以养鱼池塘在短时间内大量注入井水后,井水大部分沉降到池塘底层,与原池水成分层状态,使池塘底层水温和溶氧骤然下降,其结果导致底栖性鱼类的生命活动被扰乱,鱼体新陈代谢失调,发生生理病变,从而引起鱼类死亡。

因此,使用井水养鱼一般都要求在使用井水前进行增氧和升温处理。增氧可通过

在鱼池中设置“接水板”等方法,增加空气中氧气的溶入,使井水成为溶氧较丰富的水。如可在池边修建较宽的梯级,让井水通过散流而入池,也可让井水向空中散射后落入池中。升温可采取让井水在进入鱼池前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流程或在贮水池中贮存一定时间的措施进行。

28.怎样预防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危害鱼类?

硫化氢等对鱼类有害气体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中有机质过多,池底淤泥过厚为微生物分解旺盛,使池底层处于缺氧状态,从而使有机质产生还原分解,释放出硫化氢,沼气,碳酸气等有害气体,若池底环境得不到改善,这些有害气体就会集聚起来,一定数量后就会引起鱼类中毒。其预防措施为:①清除过多淤泥,减少池底耗氧因子,②经常加注新水。保证水质清新,③开增氧机,使上下层水对流,保持底层水溶氧充足,杜绝厌氧分解。④清除残渣剩饵,防止在池底发酵分解。

29.消灭池中螺类对预防鱼病有无作用?

有些螺类是鱼类是寄生虫的中间寄主,如椎实螺是白内障病寄生虫-------双穴吸虫就无法繁殖生长。因此消灭池中螺类就能起到切断某些寄生虫生活史的作用,使这些寄生虫在鱼池中无法生长,从而防止这些寄生虫鱼病的发生。生石灰清塘即可达到消灭池中螺类的目的。

30.怎样系统预防鱼病?

系统预防鱼病是指从鱼苗放养到鱼起捕前。自始自终采取预防措施,控制鱼病的发生与发展。具体方法包括:①彻底清塘;②放养体质强壮的鱼种,操作小心,避免损伤鱼体;③鱼种下塘前消毒处理,对草鱼进行免疫处理;④加强饲养管理,保证鱼类营养需要, 保持池水肥、活、嫩、爽;⑤4~10月鱼病流行季节定期遍洒或食场消毒,对症定期投喂药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