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按:CMV可是病毒界的一位潜伏高手,免疫系统想要抓住它,真不容易。小编对CMV的了解也是皮毛,除了开医嘱查一查抗体,别的大概都不知道了…CMV是什么?从哪来?到哪去?这一困扰人类的终极问题,也该问一问CMV啦! 回复「CMV」可查看本文。 认识一下CMV 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 CMV)外被脂质胞膜,内含立体对称的20面体——核衣壳,衣壳内还藏着它的遗传物质——线性双链DNA。 CMV的得名不是因为其体积巨大(病毒本无细胞结构,更遑论以此命名了),而是因为被它感染的细胞体积巨变,细胞核内还会出现特征性改变——巨细胞包涵体。包涵体与核膜之间隔着一轮“晕”,仿佛瞪大了的眼睛,因而被称为“猫头鹰眼细胞”。 这种猫头鹰眼细胞具有形态学诊断意义。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巨细胞包涵体就是细胞被CMV感染之后出现的特殊结构,其本质是病毒的加工厂,是CMV装配核衣壳的场所,仅见于CMV活动性感染,看到它就等同于CMV的犯罪被抓到了现行,当然具有诊断价值。 CMV的出身 CMV“系出名门”,它是疱疹病毒科的一员,同科的病毒还有I型和II型单纯疱疹病毒(Herpessimplex virus,HSV)、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virus,VZV)等。 这类病毒大都有潜伏-活化的特质,比如:HSV-I可潜伏于三叉神经节、颈上神经节,HSV-II可潜伏感染于骶神经节,一旦受到刺激时,HSV可被激活并沿神经纤维轴索至末梢,导致局部疱疹的复发。VZV在儿童期初次感染引起水痘,随后潜伏下来,受到刺激后在成年期复发,导致带状疱疹。 CMV也承传了这种潜伏-活化的传统,多在儿童期发生无症状感染,随后在体内悄悄潜伏,待机体免疫低下的时候乘虚而入,导致宿主细胞的病变和破坏。在这一过程中,CMV的潜伏手段不可谓不高明,虽然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正常,但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只能抑制CMV病毒复制或控制感染扩散,CMV隐藏于患者的髓系前体细胞,在免疫系统的监视下通过间断性活化维持长期潜伏的平衡状态[1,2]。 CMV从哪里来?会到哪里去? CMV从哪里来?感染者是唯一传染来源。 CMV到哪里去?CMV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组织基础。人群对CMV普遍易感,感染率高达40%~100%[3]。泌尿系统、呼吸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及视网膜、脑等均有CMV实施犯罪的证据。在这其中,CMV肺炎是常见的,X线表现为双肺弥漫网状间质性改变或结节影,CT表现为磨玻璃影或结节、斑片实变影,病理可见肺间质纤维化,存在特征性核内包涵体细胞。 如何检测CMV 血清特异抗体:CMV-IgM阳性和/或CMV-IgG滴度在2-4周内4倍或以上动态升高提示近期感染,但是血清抗体检测不适用于免疫缺陷人群,也不能用于监测体内病毒的复制。 pp65抗原检测:pp65其实是分子量为65KD的基质磷酸化蛋白,位于病毒的衣壳与包膜之间,通常在病毒感染细胞3、4h后即开始合成,可早期预测CMV活动性感染。检测pp65抗原需使用新鲜的外周血(6h以内),以获得最佳敏感性[2]。
CMV DNA检测:标本类型多样化(尿液、乳汁、血浆、全血等),检测周期短、灵敏度高。有研究将血浆CMV DNA>500 copies/ml判定为阳性;1*10^3~1*10^4 copies/ml定为CMV低水平表达;1*10^4~1*10^5copies/ml定为中等水平表达;>1×10^5 copies/ml定为高水平表达[5]。值得注意的是,全血CMVDNA含量常高于血浆,动态监测CMV病毒载量时尽量使用同一种类型的标本。 病毒分离:从患者待检标本中直接分离感染性CMV仍然为诊断金标准,传统的病毒培养方法需要约1~6周,由于时间过长而影响临床诊疗的及时性。经过方法学改进,目前离心培养法、直接荧光法等可将CMV的培养周期大大缩短。20世纪80年代,患者只有出现CMV感染的临床症状时,才开始抗病毒治疗,往往已错过了最佳用药时机[2],GernaG.等认为把全血CMV DNA>1*10^4拷贝/ml作为用药临界值既可控制感染、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又能减少非必要的用药[6]。HalfonP等建议动态监测病毒载量,若血浆CMV DNA以每天174拷贝/ml的水平增加,即使未到达治疗阈值也可开始抗病毒用药[7]。 如何治疗CMV感染
参考文献 [1] Limaye, A.P., et al., Cytomegalovirusreactivation in critically ill immunocompetent patients. JAMA, 2008. 300(4): p.413-22. [2] 陈兰兰and 倪安平, 免疫抑制患者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检测及临床意义.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14. 37(2): p. 155-158. [3] www.uptodate.com [4] Orlic, P., et al., pp65 antigenemiain evaluation of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 after kidney transplantation. ActaMed Croatica, 2003. 57(1): p. 49-52. [5] 翟文静,et al., 巨细胞病毒定量PCR与pp65抗原测定监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比较.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9. 17(6): p. 1522-1526. [6] Gerna, G., et al., Validation of aDNAemia cutoff for preemptive therapy of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 in adult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 recipients. Bone Marrow Transplant, 2008.41(10): p. 873-9. [7] Halfon, P., et al., Algorithm basedon CMV kinetics DNA viral load for preemptive therapy initiation afterhematopoietic cell transplantation. J Med Virol, 2011. 83(3): p. 490-5. · 文中图片来自uptodate、wenku.baidu.com. 作者:小阁重衾 审阅: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 窦亚玲副主任医师 编辑:灯盏细辛 ..一页,帮你搞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