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 | 诸子百家都有哪几家?

 百科知识博览 2017-09-19

如果把中西方哲学史作个比较,那么百家争鸣对中国哲学的影响绝对不亚于文艺复兴之于西方。

最早接触百家争鸣这个词是中学历史课本上,不知各位书友有没有好奇过一些问题,如诸子百家真的有一百家吗?都是怎么形成的呢?又是谁划分的呢?后来都怎么样了?

此文主要试着解决前两个问题,即诸子百家到底有几家,都是怎么形成或者说有哪些人创立的?

诸子百家的划分

百家争鸣的时代是中国思想的盛世,虽然政局动荡不安,但思想流派却百花齐放,杰出之人更是如点点繁星。这无疑加大了后世总结分类的难度,不过幸好在中国古代有一群人就是专门做这个的,史官!

提起史官,大家第一个想起应该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司马迁吧,其实司马迁只是这些牛人中的一个典型代表,铁骨铮铮的史官还有好多。

自古以来中国的史官又被称笔刀吏,形容其字字如刀,断定春秋,也只有这群人有能力也有魄力试着为诸子各家盖棺定论。

第一个为诸子百家分类的人叫司马谈,这个名字可能有些读者不熟悉,不过他的儿子大家一定都清楚,他的儿子便是《史记》作者司马迁。司马谈把诸子百家以及之前的哲学家分为了六个流派。

这六个流派分别是: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和道德家。

第二个试着对“百家”进行分类的人叫刘歆(xin),他把其分为了十家,除了前六家与司马谈的一致外,刘歆还新增了四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和小说家。

后世的学者大多采用了刘歆的分类大框架,所以文章的第一个问题在这里得到了初步解答,诸子百家并没有一百家啦,主要的可以大略分为十家:

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和小说家。

诸子十家都是干嘛的?

说到这个问题那可真是小孩没娘,说来话长了。

首先要从这些思想流派的起源说起。周朝后期的几百年里,诸侯并起,王室逐渐丧失了权力,政府机构里的官吏自然也跟着倒霉,失去了职位。

这就好比一个存在了很久大公司就要倒闭,里面的员工有的跳槽找到了新工作,但绝大部分员工只能被失业,不得不另谋出路。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这些落魄的贵族官吏们走上了教育培训机构的路子,因为那个时候下层人民大多文化水平不足,知识在那个时候乃是硬得不能再硬的通货,所以一个个也都混的风生水起。

不过,再创业的这些高级知识分子就不能再称为”官“了,而是私学的”师“,慢慢的,有着共同职业经历和共同三观的”师“们自然而然的聚在一起,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流派。

下面是《汉书-艺文志》中关于十家起源的描写,也是后代学者比较认可的的说法。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

司徒之官,是西周时期设立的一个官职,刚开始主要管授田和户籍这方面的事,也被称为地官司徒,后来权力边界逐渐扩大,等到汉代时候已是三公之一了,跻身进了权利中心。

如果看完上面的解释你还是觉得有些迷糊,那么您可以把司徒之官当成封建王朝集团里最典型的业务人员,处理国家大事,执行皇帝命令。这和儒家的教义也十分吻合,治国齐家平天下。

这批人原先乃是大周集团的业务骨干,由于时运不济失了业,但一颗热爱工作的心却一点没有凉,一心想用自己最后一丝力气把这个世界拨乱反正。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

司马谈称其为“道德家”,后来简称为“道家”,要注意,这里的道家和后来的道教并不是一回事!

汉书的作者认为这些道家的人,之前都是干史官这一行的,成天做的都是笔杆子上的工作。见惯了历史成败、存亡、福祸和古今之道,所以格外懂得“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的道理。

道家的牛人也是很多,如“老子”、“庄子”,都在中国哲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

羲和之官就事管天文的官,喜欢说“老夫昨日夜观天象”的就是他们。因此,也有人说阴阳家出于方士。

猛地一听起来阴阳家好像很不靠谱,仿佛是神棍之流,再加上受一些影视作品的影响,在大多数人印象里这些羲和之官好像就是那些只会慌慌张张冲进宫里说“陛下,大事不好了,臣昨日夜观天象,发现彗星西坠,实乃大凶之兆”之类无关轻重的角色。

其实则不然,中国历代有脑子的统治者都不会轻易忽略这群神棍,不,羲和之官的话,甚至每逢重大事宜的时候还要让其观天象来作为意见参考。古代统治者都称自己为真命天子,君权天授,既然是是老天爷的儿子,那当然得是不是看自己爸爸的脸色,那作为两者之间的沟通桥梁,羲和官们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

不难理解,法家流派扎根于古代司法系统里。

在那个百家争鸣的灿烂大世,法家杰出人物也是出了一波又一波,从春秋时期的管仲、子产到战国的商鞅、慎到、申不害再到后来的集大成者韩非子,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法家的口号大多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缘法而治”、“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现在看来也不过时),不过由于触及了古老贵族的核心利益,所以大多数法家都没能落得善终!

我个人是很喜欢法家的核心思想的,但也不得不承认在古代真正实施可能性微乎其微!

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

名家这个称谓,翻译成英文时,有时会被译作sophists(诡辩家),有时译作logicians(逻辑家),从单词来看,名家之流好像只是一群耍嘴皮子的人,但其实名家远不止于此,他们提出了中国哲学史上一个很著名的问题:名实之辩。

这里我们暂且不举名家一哥公孙龙的“白马非马”的例子,说个简单的。

我们来看两句简单的话:“这是个苹果手机”和“我是个大学生”,两句话中的“这”和“我”都是指具体的实物,是随着时间和空间变化的,是有生有灭的,这就是“实”;而“苹果手机”和“大学生”只是一个抽象概念,即名称,它是永远不变的。即“实”是相对的,“名”是绝对的。

由于篇幅原因,名实之辩就点到为止,我在文章末尾会推荐几本书,有兴趣的书友可以看一下。

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官

看过电影《墨攻》的书友可能会被这个神秘的群体震撼到,而现实中墨家在诸子百家中也是最神秘的,没有之一。

不同于其他学术流派松散宽松的氛围,墨家是一个组织十分严密的学术团体,每一代的老大称“巨子”。墨家的slogan是“兼爱非攻、明鬼天志”,提倡人与人平等相爱,停止战争侵略,从墨家的理念不难想象它日后不受封建统治者喜欢的原因。

虽然在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时候墨家流派受到了致命打击,以至于后来销声匿迹,但是在春秋战国时代,墨家还是相当显赫的一个流派。

法家的扛把子韩非子把墨家和儒家称为“显学”,儒家的孟子也说:天下之言,不归杨(杨朱,道家大佬),则归墨。

纵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杂家之流,盖出于议官;农家者流,盖出于农稷之官;小说家者流,盖出于裨官

上面这段话的大意是,纵横家大多是干外交的,杂家大多是言官,农家呢大多是搞农业出来了,小说家则大多数是没事记录市井杂谈、街长里短的这类角色。

这里要心疼一下小说家,一直以来游离在“诸子十家”之外,就连它的分类者刘歆也说:“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小说家已哭晕在厕所!

思想信念,薪火相传

百家争鸣乃是灿烂大世,但大世总有落幕一天,随着统一的大幕落下,诸子百家中的大多数到了尾声,因为对于封建统治者来说,这只是一件统治工具,好不好看不重要,只有好不好用、用得顺不顺手才是重点。

始皇帝的“焚书坑儒”,汉武帝的“罢黜百家”都是在挑选自己顺手的工具。但思想并没有因此消失,而是以一种新的形态存活在历史长河中,有的蛰伏着等待东山再起,但更多地则是选择了融合创新。

举个例子,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道家思想和法家思想就此消失了吗,并没有吧,而是渗入到了统治结构的深层,一直传承到了今天!

想用喜欢的一句法家名言结束文章,“圣人不法古,不修今”。

参考书目:《中国哲学简史》

                    《汉书》



来自诸子百家之瘫家大佬葛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