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速公路下穿既有运营铁路施工关键技术及安全控制

 GXF360 2017-09-19


滕居根,刘义丰

(江西省公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江西 南昌 330006)

摘要:我国公路网建设中,高速公路与铁路交叉的现象屡见不鲜,高速公路下穿铁路施工工艺应用广泛,其主要采取的是顶进式地道桥箱涵结构,目前此技术体系发展得较为成熟。因此,阐述顶进式地道桥箱涵结构施工工艺的基本原理,分析高速公路下穿既有运营铁路施工安全风险与控制,以工程实例为基础展开详细探讨,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速公路下穿既有运营铁路;顶进式地道桥箱涵;施工技术

0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交通路网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各种公路、铁路的新建、改扩建,使交通网络的密度急剧增大,“交叉”现象屡见不鲜,文中主要以高速公路下穿既有运营铁路为研究对象,此种交叉施工方式难点集中在公路新建与铁路运营的矛盾,安全风险较大,必须重视规范开展施工操作,做好安全控制,保证施工作业的顺利开展。

1 顶进式地道桥箱涵原理

目前,针对我国高速公路与既有运营铁路交叉问题,主要采取立体交通模式,既有运营铁路不变,高速公路上跨或是下穿铁路。顶进式地道桥箱涵结构是典型的下穿施工工艺,原理如下:①在交叉道路的一侧,开挖工作坑,修筑滑板、隔离层,同时在滑板上预制箱涵(严格按工程实际情况确定箱涵尺寸规格,保证通车顺畅);②对交叉道路开展加固、防护施工,确保施工安全后方可继续箱涵的顶进作业,直至箱身就位;③箱身就位后,可作引道,贯通前后道路。

2 施工安全风险与控制

2.1 箱涵顶进风险

开挖岩土体是箱涵顶进施工的必要前提,因此无论采用何种技术、设备,均无法避免对岩土体的扰动。箱涵顶进作业中,部分岩土体被掘出,整个地层的平衡被打破,出现应力变化,主要表现为地层移动、变形,若是箱涵顶部覆土不够,则会导致此种应力变化波及地表,产生路基变形、路面损坏等情况。基于此,加强沉降计算,做好沉降控制调整、顶进步长控制与安全防护工作是关键[1]

2.2 列车动载风险

由于顶进式地道桥箱涵时,既有铁路依旧处于运营状态,列车带来的动荷载难免会对工程施工产生影响,带来一定的安全风险。基于此,合理确定列车行驶速度限值、科学制定轨道加固方案是关键。

2.3 降水作业风险

开挖工作坑是顶进式地道桥箱涵施工的首要环节,基坑的开挖中,基底标高在地下水位之下并不罕见,降排水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但是,基于交叉施工背景下,基坑降排水面临着重要问题,即:基坑降水必然会破坏水土平衡,周边的土体必然都要受到影响,若是降水量控制不当,则会引发地面沉降问题,造成铁路地基变形。基于此,合理制定降水方案、做好安全防护工作是关键。

3 实例分析

3.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某高速公路下穿既有运营铁路项目,此铁路运营的是2万t级重载列车,具有行车频率高、载重大的特点,高速公路下穿施工难度较大。此工程采取的是顶进式地道桥箱涵施工方法,地道桥型式为框架桥,穿越的是铁路上、下行线两股道(直线区段),分别为轻/重载线,钢轨参数为:60kg/m(轻)、75kg/m(重),间距4.2m,钢筋混凝土轨枕。此次下穿施工,净跨2~14m,高速公路与既有运营铁路的交角80.21°,根据地质勘察显示,此铁路路基高4m,地面下5.3m分布的是粉土,框架桥顶进施工时不受地下水的影响。

3.2 施工技术

本次采用框架桥顶进施工工艺,框架桥主体长30.9m,宽16.41m,采用320t液压顶镐,顶程32.8m、最大顶力5052t。按照中—活载(2010)图式,确定列车行驶速度限值为45km/h。框架桥施工材料选用如下:框架桥、顶进三角块:C35—P8混凝土,HRB335、Q235钢筋;滑板、后背:C20混凝土;出、入口挡土墙:C25混凝土。

3.2.1 挖孔桩施工

由于本项目为高速公路下穿既有运营铁路施工,故为确保铁路运营安全,在开挖工作坑前,开展线路北侧防护桩、后背挖孔桩的施工作业;在预制框架桥时,开展线路南侧防护桩、支撑桩、抗横移桩施工。

3.2.2 工作坑开挖

工作坑开挖深度距原地面、轨底分别为9.9m、5m,开挖线与路基坡脚相距达到2m,决定采用分层全断面开挖法,人工刷坡,按照既有线原坡度开挖。为了保证基坑开挖安全,采用喷锚支护井壁,选用φ20mm锚固钢筋(长度:2m)、φ6mm钢筋网(规格:300×300mm),锚固钢筋间距控制在1m。

3.2.3 滑板施工

完成工作坑开挖工作后,检验基底承载力,确认达到设计要求后,铺设碎石垫层、浇筑滑板混凝土,在顶进方向,需保证留有0.3%的坡度,滑板布置地锚梁,规格:350×450mm,间距:3m。做好滑板混凝土的压光作业,浇筑第2d在顶面撒滑石粉,厚度控制在3mm左右,铺设塑料布隔离层,搭接宽度必须超过0.2m。完成隔离层的敷设后,涂抹水泥砂浆,并在滑板两侧20cm处,布设长旧钢轨导向墩,长度:1.5m,间距:3m。

3.2.4 框架桥预制、防水层施工

预制框架桥,根据工程现场实际情况,合理调整船头坡,预制作业主要包括两个阶段:一是底板浇筑;二是边墙、顶板浇筑,要求底板强度达到设计值的50%后,方可开展第二阶段的施工。本工程施工中,采用的是定制9015型钢模板、C35—P8混凝土,养护时间≥14d。

防水层施工,采用防水涂料冷作施工工艺,施工顺序为顶板→边墙,框架桥主体养护≥7d后方可开始施工,冷涂完成后施作保护层,采用c40钢纤维混凝土,预留0.5%流水坡。

3.2.5 后背施工

后背采用的是C20混凝土作分配梁,规格:1.5×2.5×32.9m,滑板下埋深1m;C25混凝土作挖孔桩,长9m,滑板下埋深5m,密排布置。分配梁、挖孔桩均采取人工开挖施工方法,后背与顶进方向呈90°,同时平行于底板三角块[2]

3.2.6 土体注浆加固、既有线路加固

为保证本工程施工安全,在顶进施工前,对框架桥两侧的路基、既有线路进行加固处理。①两侧路基选用注浆加固方法,选用1:1水泥浆液、φ50mm注浆孔,注浆孔以梅花型布设,孔间距为1.2m,深度为线路下9.5m。在灌注浆液时,注浆压力:0.3~1.0MPa,顺序:帷幕孔→中间孔。当注浆靠近路基2m,需降低压力值,不得超过0.3MPa,防止出现路基隆起的问题。②既有线路选用纵挑横抬法加固。

3.2.7 框架桥顶进

本工程采取斜向顶进法,配置了24台320t顶镐,并增加1台作为备用,框架桥角度为80.21°,两侧三角块各配置12台,顶镐后端垫厚2cm的钢板。当框架桥处于空顶状态时,需及时调整桥体轴线,确保刃角吃土方向精确;刃角吃土后,需立即加快挖土,确保桥体持续顶进,若是不得不中断顶进,也需间接顶动,避免桥体继续顶进时阻力变大。

3.3 安全控制措施

框架桥顶进施工过程中,做好安全监测工作,主要内容包括:箱桥结构内力监测、孔隙水压力观测、深层土体位移监测、基坑边坡稳定性监测、路面沉降测试。根据施工监测结果,比较预期情况与实际情况的差异,判断施工方案的合理性,预测后期工程可能会产生的问题,为工程施工改进优化提供数据支撑,保证施工安全。此外,工程施工前需制定安全应急方案,预测各种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事先确定处理措施,以最大限度保证工程的安全顺利开展。

4 结语

综上所示,高速公路下穿既有运营铁路是解决“公铁交叉”问题的重要途径,顶推箱桥则是实现“下穿”的重要施工技术。由于新建高速公路与既有铁路交叉,施工中难免会对铁路路基产生一定冲击,从而引发安全事故,同时既有铁路必须维持正常运营状态,也就对高速公路的施工、防护技术等提出较高的要求。基于此,在顶进式地道桥箱涵结构施工中必须控制好各项技术措施,做好相关加固、防护工作,对施工全过程开展安全监测,切实保证施工人员、铁路工作人员乃至于相关乘客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徐珂. 高速公路下穿既有运营铁路施工关键技术及安全控制研究[D]. 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

[2] 赵挺生. 公路工程建设安全管理[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编辑:刘学文)

中图分类号:U458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7-04-20

作者简介:滕居根(1982—),男,助理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公路工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