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军横扫六国,不仅仅依靠军事力量……

 HzQ奇皇 2017-09-19

尉缭给秦始皇设立的横扫六国战略是以一鼓作气,灭韩魏,然后以韩赵魏为中心,切断燕赵与楚国的联系,依次击破的目标为,赵国、韩国、魏国、燕国,楚国,齐国。

尉缭的理论依据是,赵国是山东六国中,唯一还具备精锐部队的国家,赵国虽然在长平之战中国力损失殆尽,但是,赵国的代郡属于游牧民族,游牧民族成军非常的迅速,即,秦国必须消灭赵国的骑兵之后,发动灭国攻城战才不至于被赵国骑兵所搅扰。灭掉赵国之后,可以集中军力,攻灭韩国,夺取韩国铁山,提升军工制造资源,再夺魏国,建立中转粮仓。再以魏国为中心基地,破楚,破齐。

尉缭的灭国战略,看似简单,实则都是钱,也就是说,秦始皇为了达成灭国战略,必须一次性准备灭国物资,不能给六国有丝毫的喘息时间,一但让六国有喘息时间,则秦国必然又会无功而返,徒费国力。比如,尉缭在给秦始皇制定战略计划的时候,初略规划,秦国要想灭六国,共需要百万大军,显然,秦国虽然强大,却无如此强大的军事力量。秦国的国力只能供养六十万大军,说到底,秦国还不够富强。秦国在商鞅变法后,国力强盛,开垦了关中平原,但是秦国毕竟是游牧底子的民族,在农耕上面的一些科技并不先进。

这一年,公元前246年,是秦王政元年。本来就想发展水利的秦国,恰巧,韩桓王制定了一个非常拙劣的所谓“疲秦”的策略。他以著名的水利工程人员郑国为间谍,派其入秦,游说秦国在泾水和洛水(北洛水,渭水支流)间,穿凿一条大型灌溉渠道。表面上说是可以发展秦国农业,真实目的是要耗竭秦国实力。秦国大喜,正所谓心想而事成,很快地便采纳这一诱人的建议。并立即征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任命郑国主持,兴建这一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韩国“疲秦”的阴谋败露,秦王大怒,要杀郑国。郑国说:“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臣为韩延数岁之命,而为秦建万世之功。”《汉书·沟洫志》。秦王觉得郑国是个人才,杀了可惜,因此下了逐客令,将所有山东列国的士子尽行驱逐。后,李斯给秦王写了一封信,劝秦王不要逐客,这就是有名的《谏逐客书》。他说:“我听说群臣议论逐客,这是错误的。从前秦穆公求贤人,从西方的戎请来由余,从东方的楚国请来百里奚,从宋国迎来蹇叔,任用从晋国来的丕豹、公孙支 。秦穆公任用了这五个人,兼并了二十国,称霸西戎。秦孝公重用商鞅,实行新法,移风易俗,国家富强,打败楚、魏,扩地千里,秦国强大起来。秦惠王用张仪的计谋,拆散了六国的合纵抗秦,迫使各国服从秦国。秦昭王得到范雎,削弱贵戚力量,加强了王权,蚕食诸侯,秦成帝业。这四代王都是由于任用客卿,对秦国才做出了贡献。,如果这四位君王也下令逐客,只会使国家没有富利之实,秦国也没有强大之名。”秦王明辨是非,果断地采纳了李斯的建议,立即取消了逐客令,李斯仍然受到重用,被封为廷尉。

秦王赢政是位很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在纳了李斯的谏言之后,重新考虑了郑国的提议,认为郑国说得很有道理,同时,秦国的水工技术还比较落后,在技术上也需要郑国,所以一如既往,仍然加以重用。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全渠完工,人称郑国渠。郑国渠修成后,大大改变了关中的农业生产面貌, 用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就是用含泥沙量较大的泾水进行灌溉,增加土质肥力,农业,迅速发达起来,雨量稀少,土地贫瘠的关中,变得富庶甲天下 (《史记·河渠书》)。

秦国自修了郑国渠之后,国力更加充足,已经初步达成了尉缭所提出的供给百万大军的初衷。

优己/著 收录 《纷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