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organ Housel 翻译:阑夕 来源:阑夕(ID:techread) 前段时间,亚马逊刚刚度过了它的22岁生日。 在22年前的最初版本里,它的界面是这样的: 最精妙之处不在于那些已经被改版掉的地方。而恰恰在于一直留存了下来的细节。 「百万图书,坚持低价。」 这样一句看起来像是市场营销式忽悠的话,解释了为何亚马逊在所有竞争者都倒下之后,依旧屹立在市场上。 1995年,互联网的所有欲望都涌向了「变」的诱惑力。新模式诞生。旧策略被抛弃。一切都在呼唤全新的思考模式。 然而亚马逊从始至终坚持着它固有的关切。丰富。低价。从千禧年开始,这种理念就一直被保持了下来。 杰夫·贝佐斯曾经这样解释这种坚持:
这是一件基础到被很多聪明人士忽略却又的确十分重要的事情。 变化中的事物是奇妙的。它们会刺激市场的激增。 但是变化这件事情本身就是艰难的。投资者希望在变化到来前抓住它。而消费者需要用自己的行为来促成改变。这两者几乎是同极磁铁一般相互排斥。而且变化一旦开始就必须保持下去。 一个声称「我们只做革新」的公司,必须每年或者更加频繁地更新它所有的产品线。每一次迭代都是一场全新的前线战争,尽管你已经在上一场战役中筋疲力尽,而且已经在成功中变得过于自信。 所以关于胜负的赔率在你面前越累越高。而对一个投资人来说,想要在40年的职业生涯中,对这些不断的变化保持胜率,绝对是难度十级的任务。 变化往往会带来爆发式的机遇狂潮。但是经营者和投资人都需要这些转瞬即逝的爆发之外的东西,去保障自己的成功。他们需要持久盈利。持久盈利是一场长时间的赌局。在今天你投入的所有能力和资本,都必须有足够的理由去确保能在十年后带来胜利。也就是说,需要更稳固的模式。 这看起来似乎是风险投资的异端理论。马克·安德森曾经有一次被问到,他觉自己和沃伦巴菲特的投资风格有什么不同。他是这样回答的:
看起来好像的确是这样。但是我并不觉得这两者之间有黑白之别。所有的投资者其实都追求同样的东西,只是他们看待这些东西的方式不同。 每一个成功的投资案例,都包含一系列可以促成竞争的变化,以及一系列可以促成合作的不变。无论行业和产业的大小,很少有例外可言。 巴菲特从1951年开始持股政府雇员保险公司(GEICO)。时至今日,这个公司从最初在自助餐厅销售给政府雇员的车险,变成了在iPhone上给政府雇员推售保险。公司的数据分析也更新到了AI技术层面。这都是不小的变化。但是有一件事情是永远没有变的,那就是保险公司直接销售的模式,比起委托第三方支付机构来说,更加节省成本且操作便利。这就是巴菲克控股这家公司66年的动因。它是不会被时间改变的。 安德森·霍洛维茨基金的一位合伙人近日里谈到了保险业创业公司的两个趋势。「软件的更新让整个保险业的购买和推销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他说,第二个趋势是资本结构,「我们期待有更多大众保险业公司诞生,这会让融资成本降低。」这两点都在期许更低的成本和更便捷的方式。这正是GEICO历经时间考验的核心。 投资人都会衡量变化和恒定之间的区别,但是伟大的公司总是对这两点兼而有之。极端的选择是无法存活的。 看看上世纪90年代的三家公司:Sears,Beenz和亚马逊。 Sears押注于互联网将一成不变,所以它失利了。 Beenz押注于互联网会改变所有——它创造出一种只能在网上商家之间流通的货币——然后它也失败了。 亚马逊,它押注于互联网会改变产业的布局,但是核心的模式和策略却是永恒的。它立足在由变化和恒定交叉组成的韦恩图中心。一边制造了竞争,另一边又制造了联合。所有成功的公司都会这样做。 在过去的100年里,我们从马车进化到喷气机,从信件进化到Skype。但是每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里都聚集着一系列恒定的策略:
你可以在这些选项上进行长期大额的押注,因为即使在未来,人们的关注点也会一直聚集在其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