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在动笔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猫眼依然能够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不是来自别处,而正是来自此时阅读这篇文章的诸位同好。 正如大家已经注意到的那样,猫眼的读者、顾问团、投稿人群体中有许多极为优秀的藏家,一些甚至可以称为世界一流藏家。这些同好们以点评、投稿或者参与晒币的方式为大家展现了他们的学术水平和藏品实力。 这些圈内大咖利用猫眼这个平台分享知识、心得与藏品的过程中给了大家不少激励,也给还不那么成熟的藏家造成了不小的压力。于是,猫眼有时就会收到各种提问——
如大家所知,猫眼本身也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藏家,以上三个问题也曾是猫眼与诸位顶级藏家交流中时常自问的问题。那么既然都有疑问,不妨就借着今天这篇文章与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吧。 一、钱币收藏者的情操论以前上学的时候,猫眼有个老师叫做金正昆,他上课时有一句名言,说“尊重别人就是尊重别人的选择”。这句话是从尊重人的角度说起来的,但也同时说明了另外一个道理,即一个人所做出的选择比任何言语都更能体现他的性格与情操。 从一个收藏者的角度来看,这不是一个十分具有启发性的论题吗? 我们选择的藏品就是我们对自己眼中的世界的反馈,我们组织藏品的逻辑体现的正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年份、人物、产地、面值、材质、币文,每一枚钱币都可以为我们提供足够的历史信息。我们可以通过收集这些钱币,将我们关注的历史事件、艺术流派、文化现象、意识形态组织起来。 在这样一组有特性的收藏中,每一枚钱币都提供一些元素,我们将这些元素穿起来所构成的那条线就是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它将我们的兴趣、审美、价值观、思辨有机地结合于一体。 所以,收藏这个行为的意义在于对认知的表述。 通过组织起一组藏品,我们创造了一套属于自己的语言,以此来向这个世界展示自己的认知。 说得具体些吧。 在美国,许多人热衷于构建以1776年为专题的各国钱币收藏;在墨西哥,许多人热衷于构建以1821年为专题的各国钱币收藏。 钱币藏家们通过收集自己国家独立战争前后各参战国的钱币来描绘自己眼中的画卷——那时的世界格局、那时的人们、那时的价值观、那时的好人与坏人。 再来举两个例子:
猫眼见过一个热爱航海主题的藏家,他收藏一切海洋帝国的海战纪念章与钱币,以及一切著名海战发生时参战国带有相关年份的流通币。 他将这些钱币和纪念章按照战役组织起来,以此全方位地展示参战国在那个时间点的面貌。
在一个更加极端的情况下,猫眼见过第三帝国的狂热粉丝以钱币收藏来描绘自己的历史观:他的藏品包括一些带有相同符号和纹章的神圣罗马帝国和德意志邦国钱币、一枚“黑色耻辱”纪念章、一枚德奥合并纪念章、一些兴登堡样币和流通币以及一些其他相关币章。 他通过自己的藏品描述了德意志民族的分裂与统一、荣耀与耻辱,以此展现了对第三帝国的同情。 我们可以否定他的历史观,但作为同好藏家,我们可以理解他通过这组藏品想要表现的内容。 所以,我们通过选择合适的藏品来展现自己对历史的认知。一组成功的收藏本身就是一套语言,我们钱币同好之间能够互相读懂,互相理解。 如果说,收藏这件怡情的小事也可以有什么大义与深度的话, 这就是了吧? 二、重新认识“名誉品”以高于人类语言的方式描绘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单就这一点来看,创造艺术作品和打造一套收藏的目的是一样的。所以,收藏是一种语言的构建,正如一切艺术创作。 如果每一枚钱币都是一个点的话,我们通过构建收藏而将这些点连结在一起,就构成了一条线,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浓缩着我们的价值观的世界线。
任何藏家出于任何目的构建的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钱币收藏总是无法避开哥特体克朗; 任何关于国际贸易金银币的收藏总是无法避开西班牙地球双柱; 任何关于民主革命的收藏总是无法避开天使埃居; 任何关于航海主题的收藏总是无法避开巴达维亚的帆船; 任何关于古希腊钱币的收藏总是无法避开雅典的猫头鹰; 所谓“名誉品”就是,无论你以怎样的角度看待这个世界,都必然要看向的方向。 它们是所有人目光的交汇点,是一切逻辑与认知的纲目,是一切世界线的节点。 一套藏品所划出的世界线,只有经过那些必须经过的节点才算是“语法正确”,才能够成为与同好藏家站在同一个次元上交流的语言。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但这就是世界的本质。 三、一个自圆其说的经典案例
我们有幸结识了曾晨宇、纯熙等这类学者型藏家,理解了他们如何通过考据钱币来解释这个世界;我们有幸拜读了王启鹏、Sinial等钻研型藏家的文章,见识了他们如何通过深入钻研一类钱币来展现一国的整体面貌。 考据和钻研固然是收藏爱好者最难能可贵的精神,但除此之外,许多藏家也会基于欣赏和审美构建自己的一套藏品。
这组由1211枚钱币构成的松散的收藏就是如今如雷贯耳的“千年集藏”(国内或音译为“米兰尼亚集藏”)。 这套所谓“千年集藏”没有遵循传统意义上钱币收藏的“系列性”,即以一国一个时期或一类面值为主线的收藏方式。它是以藏家本人的世界观为基础而构建,由三个互不相关的系列(事实上全套藏品都不具有任何关联性)组成,分别是“西方古代钱币”、“欧洲(旧世界)钱币”、“新世界(含东亚国家)钱币”。 为了清晰地展现自己的想法,“千年集藏”的收藏者咨询了史密森学会高级钱币学家理查德·G·多迪,美国钱币学会馆长罗伯特·威尔森·霍格,英国钱币专家和自由撰稿人布鲁斯·劳瑞克,金堡拍卖公司创始人艾拉·高柏,希腊与罗马钱币专家和学者大卫·维吉等业内一流专家。 西方古代钱币专家大卫·维吉,目前担任NGC古代钱币部总监 在与藏家本人交流之后,猫眼又分别向艾拉·高柏、布鲁斯·劳瑞克、大卫·维吉和最终负责“千年集藏”拍卖工作的金堡拍卖公司负责人大西次郎先生求证了一些细节,最终算是初步了解了这套集藏的内涵。 艾拉·高柏,美国金堡拍卖公司创始人 藏家本人当年的愿望事实上非常理想化。他想要将世界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最精巧的钱币凑在一起。换言之,“千年集藏”本身是一个“名誉品”的大合辑。 “千年集藏”第447号拍品——1839年尤娜与狮子5磅金币 “千年集藏”第710号拍品——1876年希腊王国100德拉克马精制金币
在筛选新世界钱币作为藏品的时候,藏家本人表现出了非常强烈的主观喜恶,这也曾一度让为其提供咨询服务的专家非常困扰。 比如,藏家本人对“美”和“丑”这种模糊的概念非常执着,因此他会试图在这套集藏中罗列相似但又不同的钱币互相佐证。 他认为,玻利维亚独立后钱币上的玻利瓦尔肖像虽然粗糙,但却是真挚的。 为此,他买下了玻利维亚这一时期前后30年多种材质和面值的玻利瓦尔肖像钱币进行罗列对比。他的结论是,这些头像确确实实是当时玻利维亚人能够实现的最细致的雕刻,且随着技术的进步,造币厂的雕刻师是有心将头像做一些美化处理的。
在筛选西方古代币的时候,藏家原本只执着于艺术性较强的古希腊和罗马钱币。但随着收藏延伸到拜占庭和近东地区,他认识到不能单纯以直观美感作为判断优劣的标准。 “千年集藏”第99号拍品,公元72-79年罗马帝国图密善时期金奥利厄斯 一些民族在历史上缺乏钱币艺术传承,如阿克苏姆帝国和西哥特王国,他们利用有限的技术和笨拙的原始手法而竭尽全力展现出的钱币可能还是远不如衰亡中的罗马帝国钱币美观。但是,前者是从无到有的创造,后者却是在荒废先人的伟大成就,从精神面貌上来看反而是前者更令人感动。 “千年集藏”第160号拍品,阿克苏姆帝国金币 于是,这位藏家就这样无可救药地开始探索那些近东和日耳曼民族的“丑”币,并将一些他认为象征着进步的钱币收入到“千年集藏”之中。 “千年集藏”第171号拍品,公元610-612年西哥特王国贡德玛尔国王时期三分之一索利多金币
他对走向强盛的民族充满敬意,同时也对走向衰落的民族不屑一顾。 “千年集藏”中的西班牙部分(藏家带有西班牙血统)从中世纪开始,但到了拿破仑时代就戛然而止。藏家没有购买任何19世纪和之后的更加精美的西班牙钱币,这和对待英国近代钱币那细致入微的态度截然相反。 “千年集藏”第824号拍品,15世纪卡斯蒂利亚与阿拉贡的伊莎贝尔与费尔南多时期4埃克赛兰特金币
对待中国钱币,他的态度谨慎而复杂。他没有购买任何民国及之后的中国钱币,因为他认为那些钱币脱离了中国审美和传统,不具有文化代表性(这一点猫眼持反对意见)。 “千年集藏”第887号拍品,光绪丙午年造大清金币库平一两 但即便对于清代机制币,他的态度也相当消极,他认为龙洋设计缺乏创造力,其中最受追捧的顶级钱币又多以外国代铸的样币为主。在他看来,拉美钱币那种虽然很丑但很进取的态度更能让他欣赏。 “千年集藏”第885号拍品,光绪三十年湖北省造大清银币库平一两小字版 “他所要展现的是一个积极的世界,” 艾拉·高柏先生这样评价“千年集藏”。 总之,这是一个很微妙的地产商的世界观。
即便那些粗陋的西哥特金币也可以与维多利亚的“尤娜与狮子”相提并论,因为它们背后展现的同是一个民族对卓越和进步的追求。 “千年集藏”第918号拍品,1813年波多西造币厂代铸的拉普拉塔联合省8埃斯库多金币 我们如今回头再看“千年集藏”,是否还是觉得藏品之间缺乏联系,是生拼硬凑的呢? 可能仔细看看还是会有这种感觉吧?但是,藏家本人难道没有自圆其说吗?你能说他的意志没有传达出来吗? 所以,这样来看,“千年集藏”是一套相当优秀的钱币收藏。 最后,我们回到本文的主题。究竟如何才算一个优秀的钱币收藏家? 如果你有精力有兴趣,你大可以成为Sinial那种精于一个领域的藏家;如果你有学力,你大可以成为曾晨宇那种学霸级的钱币研究者。 但如果以上两种都非你心所向,那么你至少可以成为一个创作型的藏家。你可以有目的地构建一套收藏,用自己的藏品来谱写自己的世界观。当然,前提是你必须能够自圆其说,你的组织藏品的逻辑也必须清晰且成熟。 这样看来,钱币收藏这个事情本身也可以是一次艺术创作。那么,不妨就让你的同好和后人来好好看看你写下了什么吧。 猫眼看币®️——系头条号签约作者,所有文字皆为原创,不可自行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