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耳朵先生 来源:王耳朵先生(lD:huangezishiba) 01 如何成为一个越勤奋却越失败的人? 关于这件事,我有足够的发言权。 本科毕业后,我在一家大型零售企业工作过, 做品牌营销。 那是我的第一份工作,所以做得分外带劲。 我每天7点半到公司,吭哧吭哧干到下午6点下班,再在办公室点个外卖,加班到晚上10点多回家。 然而前两个季度业绩排名出来,整个部门,我倒数第一。 有个同事,几乎没看到他呆在办公室,业绩却一直稳居榜首。 我不服啊,我跑去质问他。 我不无哀怨:“上帝是不是患了白内障啊,看不到我的努力?” 同事答:身为品牌营销人员,你对业务方向的发展不敏感,对人际关系的管理能力又欠缺,一直呆在办公室是没用的。恕我直言,你那叫辛苦,不叫勤奋。 所谓醍醐灌顶,一定说的就是我当时的感受吧。 02 曾经结识过一个朋友, 因为他换工作很频繁,就叫他换先生吧。 换先生是我见过最勤奋的人。 每天工作时间都在12小时以上, 周末时,换先生就去参加各种聚会,挤进各种“圈子”, 几年下来,换先生微信中的联系人已有5000,加入的微信群也有几百个, 换先生说,这些都是我的人脉。 换先生的事业却越做越差, 先是自己创业,然后经营不善去上班,但一直都是普通员工,工资收入越来越低。 为什么会这样? 其实,换先生的勤奋,只是看起来很努力,是一种表面的仪式感。 这种努力既没有现实目标,也没有使用效率。 没有内涵的勤奋,从来不等于真正的努力,自然越辛苦,越失败。 03 还有一类勤奋叫“偷懒式勤奋”。 每个单位,应该都有这样一类人: 他们在单位工作的时间久,平时也兢兢业业,但一直都成不了管理层,收入也多中等偏下。 不要以为这种结果不公平。 作为老员工,做同样的工作,他们本应该比普通同事更有效率,更能节约时间。 换句话说,普通员工需要1个小时才能做完的事情,老员工应该半个小时就能够完成,他们应该比普通员工更轻松。 然而,他们依旧那么劳累,依旧每天忙得让人感动。 原因只有一个, 他们在重复性地做一件事情,却缺乏有益的思考, 他们在重复性地做一件事情,却缺乏改进与提高, 这看似勤奋,实际上也是一种偷懒。 这样的人,自然只能一辈子呆在底层。 04 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是, 你要十分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这句话当然不错,但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 你要真正勤奋,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职场中的勤奋,其实至少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肢体勤奋,这体现在工作时间与工作效率上, 另一种是思维勤奋,这包括摆脱惯性思想、把事情想透彻,树立精准的目标等。 只有肢体和思维并进,才是真正的勤奋, 否则,只能算是辛苦,或者是疲于奔命。 比如,你每天都在和客户沟通,却从来没有对客户进行过分类管理, 比如,你坚持每天睡觉前看几页专业书籍,但第二天就忘记了, 再比如,你每周参加一个策划专题会,但连会议笔记都不愿意做, 这些,充其量只是身体上的勤奋。 我们常常重视身体上的勤奋,却忽略思维上的勤奋。 05 很赞同咪蒙的一种提法: 我们身边存在着一种“勤奋歧视”。 我们不崇拜努力,更崇尚天才,崇尚举重若轻。 但比起“勤奋歧视”,更值得关注的,是“勤奋幻觉”。 你以为你很忙,其实你是在浪费时间, 你以为你在努力,其实你是在刷存在感, 你以为你在努力,其实你只是感动了自己。 为什么同事早已在这个城市定居下来,你却每天只能从出租屋匆匆赶往地铁站? 为什么别人早已财务自由,你依旧在菜市场和小贩为五毛钱而争吵? 为什么在职场上,别人总走得比你快? 许多人之所以一事无成, 只因他们拼命瞎忙,从不深度思考。 如何让人生走上更高阶层? 辛苦没用,你得真正勤奋。 忙碌是一种瘾,它可以让我们生活“充实”, 但只有务实的勤奋,才能带我们去远方。 作者:王耳朵先生,青年作家,知名媒体前首席记者,关注于职场和个人成长,千万级阅读代表作《别扯了,这世界上根本没有稳定的工作》,个人微信公众号:王耳朵先生(lD:huangezishiba)。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授权! 声明:版权问题,投稿,爆料,商务合作请加微信/QQ:904707301 1000万老板最喜欢看的公众号推荐您 企业家参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