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乘船去伊豆

 圆角望 2017-09-20

◎ 斯尔然 (北京 文学博士)

是否曾在清晨坐船去另一个地方?

雾气晕湿了轮渡小窗,远远望去,海的那边有被云遮住的山,不是青山眉黛低的那种,霞光把它们变成暖粉色。云层缓缓走近,将醒未醒间的人还带着残存的梦,觉得自己所乘的轮渡终将被这团棉花糖包裹,带着若隐若现的甜,而湿度恰好,黏到脖子上温暖又不会难受。

从佐渡乘船返回新瀉,再去伊豆半岛。据说热海有全日本最好吃的金目鲷与最美的日落,然而立秋后连日雨,偶尔天公放晴,海边云层厚,也无法看见日落在海中是如何“落日熔金”。沿着伊豆东海岸来回,这一路的海很相似,潮水翻涌,颜色在碧蓝与灰蓝间徘徊。城崎海岸有礁石、树林与灯塔,连绵冷雨,海鸥飞得很低,叫声被风吹散。

伊豆的海恰似天下所有的海。而我总记得八月天的飒飒雨,风微微凉,通向城崎海岸的小路居然种着棕榈,先前一直以为这种南国佳木无法在纬度高的地域生长,大约是海边雨水丰沛,它们高而茂盛,耸入云天。路边有西式的小别墅群,与山峦一般安静,路上行人也少,少到偶尔遇见一个都觉得可疑。

若不是川端康成的那篇半自传小说,伊豆或许不会吸引如此多的游人。国人知晓此地多半因为山口百惠主演的同名电影,青春的美人永远封存于镜头前。少女新浴的片段令人魂牵梦萦,如若不是家长们关电视时的惊若飞鸿,孩子们一定不会注意那一晃而过的美丽裸体。多年后特地找来日文版从头看到尾,长镜头上只能看见女人雪白的酮体轮廓,又有影评家信誓旦旦地说这显然是裸替。可以猜想的是,当年有多少小男生对着这张美丽面孔心猿意马。

今之游人来河津,多半要去修善寺。修善寺有全伊豆最古老的温泉,川端康成的书中,少女清晨出发,穿木屐走在湿滑的山间小道,向修善寺处走,晚间便回。山脚下水流湍急,水浪溅到岸边石,笼起白色的细雾,从高处看,像是蒸腾出热气的温泉。此处确实有温泉,山路的另一边建有小木屋,上书“热汤”二字,山间多有这种简易温泉屋。临山路这边有长条石桶,引入温泉水,供游人歇息濯足。山间花草多有好听的名字,甘茶、红额、蓝姬、紫鸢……叫八丈千鸟的那种看起来像极了百合,只是枝蔓更长些。

当地有少年与舞女的石像,常在湿润环境中,周身起了青苔。舞女沉吟不语,少年拎箱子,似别离的前夕。少年最终与舞女分别,一人乘船向东京,与萍水相逢的短暂过往作别。“我把胳膊肘支在窗台上,久久地远眺着街市的夜景。这是黑暗的街市,我觉得远方不断隐约地传来鼓声,不知怎么的,我的眼泪扑簌簌地滚落下来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