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镇江市[丹阳市]〗齐明帝兴安陵、梁文帝建陵、梁武帝修陵、梁简文帝庄陵、齐武帝景安陵石刻

 轻风无意 2017-09-20
〖镇江市[丹阳市]〗齐明帝兴安陵、梁文帝建陵、梁武帝修陵、梁简文帝庄陵、齐武帝景安陵石刻

突然想起我原定三篇丹阳南朝石刻系列至今只写了个上,惭愧,可不能就这样烂尾了。说实话,网上南朝石刻游记的已经多到泛滥,写起来也没什么激情,不过照片还是要发的。唉,谁让我去过的地方不多呢?只能靠陈货维持存活了。接上篇,在云阳大桥乘丹阳-访仙专线至华莱士西服厂下,便可以看到这块“中华齐梁文化旅游区”的指示牌,沿小道向北走就是了。


端午时节的乡野,景色平平,但是气温正好,适合暴走。


所谓的“文化旅游区”,八字还没一撇呢。


这几处探访难度实在是太低了,甚至在百度卫星图上就能分辨出石刻和国保碑。所以不多罗嗦,文字以拷贝粘贴为主,主要是把拍的照片发上来给大家瞅瞅。


齐明帝萧鸾兴安陵石刻,坐落在荆林乡三城巷东北500米处,北距梁文帝建陵石刻约60米。南齐建武元年(494年),萧鸾继废帝海陵王为帝,永泰元年(498年)卒,谥明帝,葬兴安陵。现陵已平。陵前现存石兽l对,两兽间隔一小沟。北兽仅残存部分前躯。南兽为公麒麟,4足全失,独角已残,身长3.02米,残高2.7米,颈高 1.35米,体围2.78米;兽身雄健,颈项短肥,头上昂,4小翼组成l大翼,形状别致,装饰味浓厚。1957年南兽麒麟扶正人座。1985年1月,北兽残躯向东北方向平行移动12.5米,加固入座。


实测国保碑GPS坐标为N32°0'45.11",E119°39'11"。再次强调一遍,由于我国所有电子地图及导航设备都加入了“国家保密插件”,只能显示“火星坐标系统”,但GPS测得数据为真,两者不相匹配,所以我提供的坐标数据必须在Google Earth里使用(这也是为什么GE经常会在敏感时间段挂掉),不要试图复制到谷歌地图中。


相对于永安陵和修安陵石刻的流畅曲线和跋扈气势,兴安陵的麒麟呆板凝滞了许多。


也许这正预示着,齐国离被取代不远了。


想起上海外滩的金融牛,显然今人没有古人写实。当然写实也有写实的坏处,就是容易折断。


水塘北侧是另一只残缺的神兽。


回望。


太可怜了这只。五马分尸了,只剩躯干。


CT断面?初步诊断,貌似是长期坐姿不正造成了脊柱侧弯,小孩子们要引以为戒哈。


向北没几步就看到下一处石刻了。这两处几乎是贴身而建。


梁文帝萧顺之建陵石刻,坐落在荆林乡三城巷东北、齐明帝兴安陵与梁武帝修陵石刻之间。萧顺之为齐高帝萧道成的族弟、梁武帝萧珩之父。梁天监元年(502年)被追尊为文皇帝,庙号太祖。与妻张皇后合葬之陵寝名建陵。陵前神道进口依次列有石兽、方型石础、石柱和石龟各1对,计8件,是南朝诸陵中遗存石刻最多的一处。石兽南为麒麟,北为天禄,两兽相距16米。麒麟独角已残缺,四足尽失,身长3.05米,残高2米,颈高1.25米,体围2.7米,天禄双角及4足已无,身长3.1米,残高2.3米,颈高1.5米,体围2.76米。两兽均为为公兽,挺胸昂首,动势对称。1957年扶正入座。方形石础边缘有“T”形榫眼,础上结构无存,难以辩明石刻原来的形制。石柱分上、中、下3部分。下为双螭座,方石四周浮雕文饰已模糊不清。方石上雕有一对环绕相对的螭龙,口内衔珠,头有双角,4足,修尾。中为柱身,柱表饰凹槽纹和束竹纹,柱身上部有一矩形石额,刻有隶书“太祖文皇帝之神道”。石柱置于神道两侧,石额相对,刻文一为正书顺读,一为反书逆读。柱顶原有覆莲状顶盖,盖上立1小兽,现俱坠落在地。石额现藏文化馆内。现今南柱自上而下裂为2,一半尚挺立。北柱已倾。龟趺之丰碑现已无,仅存趺座。趺座形如巨龟,雕刻简朴有力,形象逼真。1982年发现趺座四周铺设有宽约70厘米人字型的砖面走道,高出原平地19厘米,两排竖砌砖块收边。石柱柱础四周也发现有宽38.8厘米的类似走道。实测国保碑GPS坐标为N32°0'48.65",E119°39'11.1"。


麒麟。四脚明显是后补的,工艺太生硬了。


喜欢给石刻拍表情特写。……大部分挺二的。


天禄。


趺座。


石础。


正书“太祖文皇帝之神道”。


反书“太祖文皇帝之神道”。


螭龙。


来张全景。


向西看去。


向东。丹阳最完整的石刻,居然还这么乡野气息,再想想大门紧锁的萧秀墓,只能抱怨南京城市化进程太快了。


离开建陵,继续向北。


四百米,就可以看见树丛中一只孤单的白色神兽了。


梁武帝萧衍修陵石刻,坐落在荆林乡三城巷刘家庄附近,南距梁文帝建陵石刻约360米。萧衍是南朝梁的创立者,太清三年(549年)被侯景幽囚而死,与德后郗氏合葬陵寝名修陵。陵前仅存一公天禄,位于神道北侧,南向。身长3.1米,高2.8米,颈高1.45米,体围2.23米;双角顺颅顶后伏,中部起节;双翼,前为阴刻涡纹,后续浮雕翎羽。兽体骨劲肉丰,4足粗壮,足5抓,右前足有1小兽,唯物非凡。1957年扶正入座。


实测国保碑GPS坐标为N32°1'3.33",E119°39'10.57"。


萧衍鼎鼎大名,他可是信史中寿命最长的中国皇帝,活了八十五。可是他陵墓的寿命就没他本人那么出众了,如今只剩下一只天禄。不过可贺的是,这天禄双角还是完整的。


修陵和庄陵的距离之近,可以用匪夷所思来形容。真不知当初是怎么把它们确定为两处石刻的,也不知当初为墓葬选址的大臣脑子里在想什么。梁简文帝萧纲庄陵石刻,坐落在荆林乡三城巷刘家庄附近,南距梁武帝萧衍修陵石刻约60米。萧纲于梁大宝二年(551年)被侯景所杀。梁承圣元年(552年),与简皇后合葬陵寝名庄陵。陵前有萧港,直通陵口。陵前存1天禄,北向,仅有前躯,体形硕大,身高3.16米,左前足5爪上张,足下所连石板残部厚26厘米。天禄举颈昂首,纹饰与齐明帝兴安陵石刻大体相同。1985年1月扶正入座。实测国保碑GPS坐标为N32°1'5.18",E119°39'9.36"。


被腰斩了……惨、惨、惨。


当年陵前可以坐船直通陵口,现在则可以坐高铁直达帝都。离开庄陵向东,穿过一座几乎看不到居民的村子,就是建成不久的京沪高铁丹阳站。只有在这种空心化的小村街道中,你才可以深切的体会到高铁的噪音还是很大的。呼呼的。


还是要质疑下高铁沿线小站的选址。上海广州的高铁站偏远,但至少有地铁连接,并且大城市有足够的吸引外来人口并且向周边摊大饼的能力。但是小城市会有这么幸运吗?偏远的站点设置改变不了当地人的出行习惯,也无法体现出高铁本应有的快捷便利的优势。于是不可避免的,走上一条无乘客、无配套、无公交的恶性循环。其实铁道部也不想选址在这种地方,估计是被梦想着平地起GDP的地方政府绑架了。


不知在此苦苦候车的外地游客看到公交站牌上的宣传照片时,是否意识到照片上的石刻就在不远之处呢?


继续靠双脚。


好在一条与高铁并行的新建斜向道路大大缩短了去下一处石刻的步行距离。还可以顺便拍拍车。


飞驰而过的CRH380BL。还是更喜欢南车的AL。


行车密度很高啊。


沿前艾东路向东,一直走到底,然后向北拐。


路过戎家山遗址之后,景安陵就不远了。注意左手,国保碑就立在路边。


齐武帝萧赜景安陵石刻,坐落在前艾乡田家自然村附近。萧赜卒于南齐永明十一年(493年)七月,谥武皇帝,九月丙寅葬于景安陵。陵现已平。陵前现存石兽1对,东为天禄,西为麒麟, 均为公兽。天禄身长3.15米,高2.8米,颈高1.55米,体围3米。因其体长,高颈斜出,双目平视,显得俊逸秀美。麒麟身长2.7米,残高2.2米, 颈高1.4米,体围2.5l米。四足已失。因风化剥蚀,雕饰模糊,但形态矫健。1956年,两兽均保持原方向后移1.5米,安放在混凝土基座上。


实测国保碑GPS坐标为N32°0'53.29",E119°41'16.89"。


这天禄的表情真是二的可爱。


侧面看,纤细修长。


麒麟位于天禄西侧,卫星图上看,似隔了片洼地,现场倒没看到积水。


磨损过于严重,俨然成了白鹅……


以上是“丹阳北站片区”的五处石刻,共计步行10km,从看到第一处石刻,到作别最后一处石刻,共计用时2.5个小时。接下来,乘丹阳-陵口专线到底,完成丹阳管辖范围内最后一处南朝石刻的探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