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会是老百姓常说的寒性体质吗?

 天马鞋行 2017-09-20

阳虚体质,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寒性体质,是当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时,易出现体内阳气不足、阳虚生里寒的表现。多因先天禀赋不足、寒湿之邪外侵、过食寒凉之品、忧思过极、意志消沉、久病不愈、过劳过极、气血虚衰不行等引起脏腑功能损伤,“阳消阴长”,阴寒之气偏盛而生里寒,表现体内阳气不足,机体失去温煦、推动、蒸腾与气化等作用减退、甚者出现水液停留的证候。

常见面色苍白,气息微弱,体倦嗜卧,畏寒肢冷,或有肢体浮肿,舌淡胖嫩,边有齿痕,苔淡白,脉沉微无力,同时并见各脏的相应病变而见不同症状,以心、脾、肾阳虚为常见。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

应以益气温阳散寒为治则,还应针对脏腑辨证,分别温补心、脾、肾之阳气。用温补阳气药时加少量补阴之品。浮肿、尿少加茯苓、泽泻、车前子利水消肿;遗精加金樱子、桑螵蛸收涩固精。由于阴阳互根,“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补阳同时加补阴之品,如枸杞、熟地、桑椹,如成药“右归丸”。阳虚常由气虚进一步发展而来,常加用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山药、白扁豆健脾益气。

平素注意调护改善阳虚体质,饮食上要多吃些令身体温暖的食物,如羊肉、牛肉、鸡肉、狗肉、鹿肉、等肉类,烹调时配以桂皮、小茴香、肉豆蔻、丁香、韭菜之类药食同源的调味品;补品可选海马、鹿茸、锁阳、肉苁蓉等,生活起居有规律,戒烟酒,舒情志、少烦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