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筭:中国古代数学中有没有零的概念?

 pgl147258 2017-09-20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说数字0的历史再次前推500年,用测年方法显示大概公元224年~383年的某个时间。有位网友说中国五千年前发明的筭,如果没有零,肯定是无法做十倍整数的计算,仅仅说符号0没有任何意义。我真的查了一下筭。

筭:中国古代数学中有没有零的概念?

1983年12月,考古人员从湖北江陵张家山247号汉墓发掘出一批竹简,随后从中整理出一部不见于著录、早已失传的古代数学专著——《筭数书》。与《筭数书》同时整理出来的古代文献还有《二年律令》《奏谳书》《盖庐》《脉书》《引书》“历谱”等。“历谱”所记最后一年是西汉吕后二年,即公元前186年。考古人员认定《筭数书》成书年代的下限是西汉吕后二年,实际成书时间应当早于此年,可能是秦代或先秦的著作。

《筭数书》有“一乘十,十也;一乘十万,十万也;十乘十万,百万。十乘千,万也;十乘万,十万也;十乘十万,百万;十乘百万,千万。百乘万,百万;千乘万,千万。半乘百,五十;半乘千,五百;半乘万,五千。”其间各数全都是十进位制。

筭:中国古代数学中有没有零的概念?

试想一下,的确如果没有零空位的概念,肯定也不会有“一乘十,十也;一乘十万,十万也;十乘十万,百万。”这样的描述。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的国家。古代埃及采用的是“十进累计制”记数法;古巴比伦采用的是“六十进位值制”记数法;印度虽然采用的是“十进位值制”记数法,但已到了了公元6世纪。商周的甲骨文和钟鼎文中已有了系统的个位、十位、百位乃至万位的自然数数字,大于十的自然数都用十进位制。

来看一下甲骨文、金文中表示“十”是怎样表示的?如下图可知:殷商甲骨文时期,十字就是用一个丨来表示。而到金文时期,十字就用丨加一点来表示,这个点就有多出一个空位的意思了。

金文是指铸造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因为周朝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 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西周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800多年。

筭:中国古代数学中有没有零的概念?

另外,古巴比伦泥版上也有表示空位的符号,这些都是早期零的符号。中国人很早就有“空”、“无”的认知思想,所以十进制的最早发明在中国就不是很奇怪了。至于为什么现代人把0这个符号发明权归于印度,我想可能的原因是现代科学主要是使用阿拉伯数字的原因。

什么是科学?群体性感应信息的意识工具化。这里群体性很重要,也就是主流认知。昨天在我的关于缸中之脑那篇文章里很多人还是迷惑,因为他们都还是在用个体的思维来分析看待事物的。用群体性感应为标准重新来看笛卡尔普遍怀疑、庄周梦蝶、还有缸中之脑等,一切就会清晰起来。

筭:中国古代数学中有没有零的概念?

鸟群、鱼群,群体性感应信息取决于所有个体的感应的综合,这种群体性感应信息可能是通过基因信息的形式带给所有个体的,如果个体或者少部分群体与主流群体感应有明显偏差,就无法生存。人类的群体性认知也一样。我们很多今天的认可的东西,都源于今天人类主流认知(西方的认知),而很可能的是人类早期也有的思想因为文明的中断(中断的很多,如苏美尔文明、古巴比伦文明等等,他们也都有发达的数学),今天不被认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