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认知五戒 || 做到这五点,认知升级才会水到渠成

 timtxu 2017-09-20

正向的认知提升努力固然重要,而克服认知缺陷也是非常的关键。短板不克服,认知天花板会早早的出现,再多的努力也是无济于事。

为克服认知障碍,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01
保持怀疑


互联网传媒时代,我们所能接触到到的信息、知识,其目的较多较复杂。有的是广告软文、有的是产品宣传。有目的的知识都是营造一种小范围的合理性,这种合理性是经不起更大视野里的推敲的。

怀疑不是否定,而是提高一种警惕,与知识拉开一定距离保持一个较为清晰的视角。便于我们独立思考、关照自己的问题需求、自己的视角。

没有怀疑这根弦,任何的认知都是对别人的低效放大,相当于被认知奴役。


02
拒绝次级认知、二手知识



次级认知指的是名人、大咖、朋友圈的一些,其他人对某些知识的认知和判断。也称为,二手知识。

这几年有一个很流行的说法:“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可以请其他人为我们读书”。这是一个看似高效,节省时间的事情。关键问题在于原生认知的很多丰富性被化约掉了。最终的“高效”只是获得了些“片面”“残缺的”认知。

因此我们要 拒绝次级认知和二手认知。

 


03
关注问题,而不是主题


主题是传播视角,知识的传播者的视角是将一个主题打包,便于传播,也便于快速学习。但不利于应用、不利于跨界。

问题视角是应用者视角,我们学习总是要用的,除非你是知识贩卖者。在问题视角我们考虑的是如何解决问题,并不在意是否是一个主题的内容。

区分问题和主题两个视角,对于认知提升非常重要。我们渴望跨界,却依然沿用主题学习模式,实际上主题学习是知识贩卖者的一个说辞。主题学习是跨界的天生障碍,开始就是无所谓“界”,恰恰因为“主题”多了才使得我们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界”。

另一个角度,主题里的知识是被肢解的,为了便于传播而打包的;问题里的知识是活的、是在用着的知识。


04


寻找可能性而不是原因



我们习惯于在认知中寻找明确的原因和结果,但是,我们应当追溯某些事件发生的方式,考察偶然事件在发展中可能或不可能起的作用。因此,不应把某些单一原因看作事件发生的决定力量,而应把它看成是导致某类事件发生的众多作用力之一。

可能性面向于未来,面向于创新。而原因更多的是历史的、过去的。

“寻找原因”更多的将我们带入一个单一的因果逻辑,而现实中一个事件的产生,从来不是那样的简单单一。而是一个复杂、情景化的综合因素。面向于可能性是,对情景综合因素的把握做的预测性展望。这对我们的认知非常的重要。

现实中很多单一原因的段子,①马云因为某某原因成就了阿里巴巴②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成就了特斯拉。等等,从本质上讲,一件事情的生成不可能被语言充分描述完全,靠简单原因就得出结论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正确的做法就是,我们尽可能的去了解一件事情的可能性,这样当我们真正的身临某一个事件时我们才有足够多的办法和出路。

而,寻找原因是一个认知死胡同。



05
不要过度归纳


本来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或者很直观的事实。总是有人解读出很多的真个能量、亲情、励志等等内涵。过度归纳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鸡汤化”。

在促进社会进步、传播正能量方面有'一说十'也许是可以容忍的。但是,过度归纳、借题发挥本身是违背认知规律的,属于“看的太少,想得太多”。没有足够事实支持的想象,缺乏拓展性和实践性。

因为一点点昙花一现的“正能量”,而罔顾事实、违背认知规律。最终得不偿失。

防止过度归纳,首先要忠实于自己、忠实于事实,同时也要循序渐进持续更新认知。

鸡汤(过度归纳)小喝怡情,常喝伤智。





上边简单总结了,认知方面的五个主要缺陷,很多人并没有觉察到。本文简单提出这五点,希望各位沿着这五点各自体会。



(作者微信:alheps)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