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罗兴亚人问题到底是怎么回事?

 peterchiu60 2017-09-21

最近缅甸的罗兴亚人问题再度热了起来。缅甸若开邦自上月末局势动荡以来,大批罗兴亚难民越境逃离。联合国难民署表示,冲突发生以来,共有超过30万罗兴亚人逃难到孟加拉国。西方多国一致认定缅军是在执行“种族清洗”的任务,质疑昂山纵容军队行凶,有蔑视人权之嫌,更有国际人权组织促请联合国制裁缅甸。19日,缅甸国务资政昂山素季首次就罗兴亚人问题发表电视讲话。在讲话中,她对一切侵犯人权的行为予以谴责,并表示缅甸不惧国际调查,会努力调解罗兴亚危机。昂山素季也邀请外国观察人员造访缅甸,了解实际情况。

其实这不是一个新问题。关于缅甸,坐观君以前整理过有关文章,在今天的第二条图文消息中重新编辑推送。

接下来将给大家分享有关罗兴亚人问题的文章。仅供参考。

特别说明:关于罗兴亚人的叫法,有洛兴亚人、罗辛亚人或罗兴迦人等多种说法。目前各路媒体使用的都是“罗兴亚人”这个概念,但下文作者缅甸问题专家李晨阳认为这个概念不够准确,表示应该使用“罗兴伽人”称呼。为尊重作者,下文中对这个名词不做改动。

作者:李晨阳,云南大学缅甸研究院

原载:《世界知识》

图片源于网络

罗兴伽人的由来与现状

罗兴伽人是缅甸目前最大的一个穆斯林群体,主要居住在若开邦北部与孟加拉国接壤的貌夺和布帝洞镇区,因而也被称为“穆斯林若开人”(Muslim Arakanese)。

关于“罗兴伽”一词的来源,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来源于缅甸若开邦的古代名称Rohang;二是“罗兴伽”在缅语中意为“从古老村庄来的老虎”,后一种说法的可信度较高。一般认为,罗兴伽人是阿拉伯穆斯林、阿富汗人、摩尔人、波斯人、土耳其人和孟加拉人等的直接后裔,在若开邦居住的历史已经超过了1300年,他们大都从海上来到若开,在与当地人的长期混居中发展成为今天的罗兴伽人。但是缅甸国内对罗兴伽人的来源和进入缅甸的时间有不同的看法,如若开族人认为罗兴伽人是英国殖民统治时期才迁移过来的,还有学者认为罗兴伽人是吉大港人和若开族土著的后裔。目前缅甸最大的罗兴伽人反政府武装——若开罗兴伽民族组织(ARNO)则坚决声称罗兴伽人不是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才来到缅甸定居。

罗兴伽人有自己的语言,但文字不成熟,没有字母表,并且一度失传。部分罗兴伽知识分子试图发明新的字母表来复活其语言,但终因内部分歧严重,这一尝试没有取得成功。

罗兴伽人伊斯兰教,但在其聚居区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佛塔和佛寺,对罗兴伽人的宗教信仰形成了一定的冲击。由于多数没有公民资格,在缅甸的罗兴伽人无法接受高等教育,而传统的宗教学校无法满足该民族的教育需求。

罗兴伽人以务农为主,小部分人从事渔业和商贸,个别人是工匠、铁匠和木匠。其中商贸活动以经营医药和大米为主。

罗兴伽人是缅甸若开邦的主要居民之一,但具体的数量一直是众说纷纭。若开罗兴伽民族组织认为在缅甸1948年独立之前罗兴伽人就有150万,当时他们要求与英国单独谈判来获得自己的地位,但英国政府没有同意;而目前罗兴伽人共有350万,其中在缅甸居住的约有200万,其余的分别居住在孟加拉国(约60万)、巴基斯坦(约35万)、沙特阿拉伯(约40万)和阿联酋、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共约10万)。但这个数字有一定的水分,研究缅甸民族问题的著名学者马丁·史密斯认为在缅甸居住的罗兴伽人大约在70—150万之间,联合国难民署也认为目前缅甸的罗兴伽人在75—80万左右。

在1948—1962年期间,吴努政府曾承认罗兴伽人是缅甸的一个土著民族,缅甸议会中有罗兴伽人的代表,也有罗兴伽人在政府任职。但从1962年执政至今的缅甸军人却公开否认罗兴伽人是缅甸土著,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缅甸政府就不再录用罗兴伽人为政府职员和军人。1982年,奈温政府颁布了新的《缅甸公民法》,这导致长期在缅甸居住而又没有按照1948年颁布的《缅甸联邦入籍法》和《缅甸联邦选择国籍条例》领取身份证的罗兴伽人成为了非法侨民,并且被禁止参加1990年的大选。

长期以来,缅甸政府对罗兴伽人在土地的分配使用、经商、清真寺的修缮和新建、出国朝觐以及自由迁移等方面设置了诸多的限制,甚至不允许罗兴伽人在同一个镇区的不同村庄之间迁徙。由于战乱和政治上的被压制以及生活贫困,缅甸的罗兴伽人一直不断外逃。据估计,在过去的60多年间,至少有数十万罗兴伽人移居其他国家。因此,罗兴伽人被国际人权组织称为“东南亚的巴勒斯坦人”。

罗兴伽人难民与缅甸对外关系

早在缅甸独立前,居住在若开帮北部的罗兴伽人就组建了自己的武装,占地自管。从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缅甸政府对罗兴伽反政府武装进行了多次围剿,同时政治上进行安抚,终于遏制了罗兴伽人的反叛。

但好景不长,1962年3月通过政变上台的奈温政府实行的大规模国有化运动以及取消马由边境特别行政区和罗兴伽语广播的政策,激化了罗兴伽人与中央政府之间的对立情绪,罗兴伽人又一次组织了武装叛乱。由于罗兴伽人反政府武装1974年加入了全国性的少数民族反政府统一战线—民族民主团结阵线(NDUF)加之缅共在若开邦的活动日益频繁,奈温政府于1978年初开始在缅孟边境的布帝洞和孟都开展了一场名为“龙王计划”的移民调查行动,打击少数民族反政府武装和缅共的活动,以加强对边境地区的控制。这一行动造成大约20万人越过孟缅边境进入孟加拉,其中有18万左右是罗兴伽人,其余2万是偷渡进入缅甸的孟加拉人。

奈温政府驱赶罗兴伽人的行为在国际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不仅孟加拉国猛烈抨击缅甸政府,石油输出国组织中的穆斯林国家声称要支持缅甸的穆斯林开展圣战。在国际社会的压力下,缅甸政府被迫妥协,同意接收孟加拉政府遣返的罗兴伽难民。到1979年底,缅甸共接收遣返的难民18.8万人,基本解决了这一次的孟缅穆斯林难民问题。

 

1989年底,缅甸政府在罗兴伽聚居区建立佛教徒定居点,导致部分罗兴伽人外逃。1990年,在驱赶因遭水灾而进入缅甸若开帮的孟加拉难民以及追剿罗兴伽人反政府游击队过程中,缅孟两国边防军发生了冲突,两国迅速在边境地区屯兵数万人,大规模武装冲突一触即发。缅甸的军事行动和驱赶罗兴伽人的行为再次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46个国家同时呼吁缅甸政府停止迫害穆斯林,沙特不仅提供援助帮助安置罗兴伽难民,并声称要制裁缅甸。与此同时,美国、部分东盟国家以及联合国、大赦国际也纷纷介入。1992年4月28日,缅甸与孟加拉国签署了有关协议,缅甸同意在“安全而又自愿的基础上遣返逃往孟加拉国的22.3万穆斯林难民”。但遣返工作进展并不顺利,到1994年2月才遣返了52689人。据估计,目前仍有20万人罗兴伽人在孟加拉打黒工,另有2.8万人滞留在难民营。

国际社会的再度介入与罗兴伽人的未来

2009年1月,关注罗兴伽人困境的一个人权组织透露,将近1000名罗兴伽人2008年底逃到泰国避难,但泰国军人拒绝他们入境,并且把只装了少量粮食和饮水的难民船拖回大海,还把船只引擎破坏,任其在海上漂流。这些难民大约有一半在印尼和印度海岸被救起,其余的则葬身大海。被印尼海军救起的罗兴伽难民还揭发泰国军人虐待他们。后经联合国难民事务署调查,由于贫穷和粮食短缺,2008年下半年有数千名罗兴伽难民从缅甸逃往孟加拉国,再乘船逃往其它东南亚国家。

处境尴尬的泰国政府一方面坚持泰国军人没有虐待罗兴伽人,所有移民都受到善待,否认在海上弃置难民,只是扣押和遣送他们回国,船上有食物和水,引擎也没有被破坏。泰国政府同时要求国际社会不要相信媒体的报道,一切等待印尼政府和联合国难民署的调查结果。为了挽回声誉,泰国首相阿皮实承诺查清此事。另一方面,泰国外长和副首相都表示,泰国政府遵照国际人道原则对待罗兴伽人,但罗兴伽人是非法进入泰国的,泰国政府绝不允许这些人在泰国定居,泰国没有设立难民营的计划,既然船民来自缅甸,就应该被赶回原地。因为泰国无法解决额外增加的20—30万人的生存问题。泰国政府还强调,这些罗兴伽船民是经济游民,并不是真正的难民。印尼外长哈山一开始也认定罗兴伽船民是经济移民,后又声称这些罗兴伽穆斯林受到了宗教迫害,可以向印尼政府申请难民保护,敦促缅甸政府停止对罗兴伽人的迫害,并为获救的罗兴伽人提供了医疗、食物和临时住所。

作为另一当事国的缅甸政府直到2009年1月31日才通过官方媒体做出回应,否认流落泰国、印度和印尼的罗兴伽船民来自缅甸国内,并且指出罗兴伽人不是缅甸的135个民族之一,还特别强调泰国政府的声明没有提到这些非法入境的船民来自缅甸。虽然缅甸政府也说相关部门“将采取与此事相关的必要措施”,但没有进一步说明,事后也没有实际行动。

在东南亚国家中,罗兴伽难民最多的是马来西亚,目前约有14300人。以前罗兴伽难民都直接入境马来西亚,但“9·11”后外籍员工进入马来西亚的手续十分复杂,因而多数罗兴伽人转道泰国再到马来西亚。但这些人在马来西亚出境十分困难,找不到工作,居住环境恶劣,既担心被遣返,与当地人的关系也日益紧张。

面对复杂的罗兴伽人问题,泰国外长主动表示愿意与马来西亚、缅甸、印度、孟加拉和印尼大使商讨此事。在泰国华欣举行的东盟峰会上,相关国家就如何解决罗兴伽难民问题进行了讨论,但时任缅甸外长吴年温依然坚持逃往他国的罗兴伽人不是缅甸公民,是孟加拉人,因此缅甸政府不能承担任何责任。

泰国和缅甸在东盟峰会期间签署了一项关于允许缅甸人在泰国工作以及在确保罗兴伽人回国后不受惩罚的前提下遣返罗兴伽人的协议,泰国外长还将在近期为此专门访问缅甸。联合国难民署官员也准备与缅甸军政府高层探讨解决罗兴伽人的途径。为了帮助罗兴伽人,联合国准备给在缅甸罗兴伽人发放身份卡,最终帮助他们获得缅甸公民身份。美国负责政治事务的国务次卿伯恩指出说,世界各国不能背弃缅甸人民,也不能允许缅甸军政府继续无视人类尊严。但从以往的经验看,缅甸不会在这个问题上做出很大的让步,即使妥协,也是暂时的。根据东盟的协商一致和互不干涉内政原则,东盟对缅甸也不可能采取强制手段。在金融危机的重压下,目前没有哪个国家敢于承诺为罗兴伽难民提供更多的帮助,即使是在沙特阿拉伯和马来西亚这样的伊斯兰教国家,罗兴伽人也被当做廉价劳工,干着最危险和最肮脏的活。

总之,现阶段只能寄希望于联合国难民署继续为罗兴伽人提供援助,但这是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计,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罗兴伽人问题要得到彻底解决,可以说还遥遥无期。

近年来缅甸的“罗兴伽人”(缅甸现政府拒绝承认“罗兴伽人”这个称呼,也反对使用“若开邦穆斯林”,要求用“孟加拉人”,本文用“罗兴伽人”纯是为了行文方便,没有任何预设立场)问题成为全球热点问题,在中国表现为“研究热”;在国际社会表现为西方国家政府、部分东盟国家、国际人权组织乃至部分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纷纷向缅甸民盟政府施压,要求缅甸政府和军队尊重和保护“罗兴伽人”的人权。其实这种“热”有很多非理性的成分在其中。

笔者是国内比较早关注“罗兴伽人”问题的学者,2004年撰写的《缅甸的罗兴伽人与罗兴伽人分离运动》发表于中山大学的《亚太评论》2005年第1期,但因该刊在香港出版,所以关注者较少。到2009年底,在中国知网上也只查到两篇相关文章,一篇是王梦平的《缅甸罗兴伽族问题简介》(《国际资料信息》2009年第7期),另一篇是笔者的《被遗忘的民族:罗兴伽人》(《世界知识》2009年第6期)。但是进入2010年以来,中国学者关于罗兴伽人问题的研究成果急剧上升。从中国知网搜索,其中篇名中包含“罗兴伽”的文章有11篇,篇名中包含“罗兴伽”的文章有15篇,另据我个人的不完全统计,至少有两篇硕士论文、一篇博士论文是论述罗兴伽人问题的。此外,多个刊物请笔者审稿的文章中,至少有四篇是关于罗兴伽人问题的,但都被笔者“枪毙”了。之所以不同意这几篇文章发表,是因为存在较多的问题。

首先是基本情况没有搞清楚。如“罗兴伽”的英文表述是“Rohingya”,很多人却译成“罗兴亚”,是典型的想当然。实际上“Rohingya”是缅语发音的转写,“gya”是一个不能再分的独立音节。又如,“Rohingya”是族群还是民族,很多人也没有去认真分析,所以出现了“罗兴伽人”“罗兴亚人”“罗兴亚族”“罗兴亚难民”和“罗兴亚穆斯林”等五花八门的称呼。

其次,文献来源单一,基本没有实地调研作为支撑。中国学者大多依赖一些比较老旧的英文文献尤其是网上一些带有偏见的非学术素材,很少采用缅甸语的资料,更不用说孟加拉语的资料。而且除了个别记者外,几乎都没有去过若开邦,更不用说到“罗兴伽人”比较密集的布帝洞和貌多镇区进行实地考察了。但是对于缅甸“罗兴伽人”问题的认知,实地考察的作用非常大,一次考察甚至可以彻底改变人的看法。

第三是缺乏必要的理论分析,除了个别学者从民族认同以及国家建构的视角进行研究外,其他成果基本停留在就事论事上。

国际社会对缅甸“罗兴伽人”问题的关注则有几分偏见,甚至是滑稽、可恨。

首先,西方国家、人权组织以及一些国际知名人士要求缅甸民盟政府承认“罗兴伽人”的公民权,保证其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可以说完全脱离了缅甸的政治现实,杜昂山素季领导的民盟政府不可能做到。“罗兴伽人”的境遇当然值得同情,保护普通“罗兴伽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应该是缅甸政府和军警的责任,但缅甸社会的主流民意是不赞成给予“罗兴伽人”公民权,如果民盟政府宣布承认“罗兴伽人”公民权,那么民盟可能会失去执政地位。所以,西方国家的批评、指责已经超过了民盟的承受范围。

其次,若开邦不仅仅存在“罗兴伽人”的权益保护问题,还有若开族的权益保护问题。有若开邦貌多镇区的当选议员2016年初在内比都指出,1948年缅甸刚独立时,貌多镇区的“罗兴伽人”只占当地人口的30%左右,但现在已经达到了90%,如果给“罗兴伽人”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若开族就只有彻底离开这个地区了。目前西方世界基本忽略了若开族的权益问题,只有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到若开邦实地考察之后,提出要妥善处理上述族群的权益问题。

第三,东盟的反应有些过度。由于大量“罗兴伽人”难民逃往马来西亚、印尼、泰国等东盟国家,且其中的一部分人与当地的恐怖势力有一定的联系,所以东盟非常关注“罗兴伽人”问题的外溢效益,有的国家甚至公开批评缅甸政府处理“罗兴伽人”的做法,事实上则是为了转嫁自己国内的政治危机。

第四,国际社会对缅甸“罗兴伽人”问题的责难深刻地反映了当前国际政治中的双重标准问题。无论是缅甸军政府,还是吴登盛政府抑或民盟政府,处理“罗兴伽人”问题都不得力,这是客观现实,但是包括多名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在内的国际社会活动家联名指出缅甸领导人杜昂山素季涉嫌“种族清洗和违反人权罪”则有欺负弱者的嫌疑。美国入侵伊拉克、煽动中东北非地区的“Colour Revolution”,可以说美国是导致近年来欧洲难民危机的始作俑者,但这些所谓的名流却没有勇气去批评美国,这就是双重标准的体现。

以上,仅供参考。对缅甸感兴趣的朋友,可移步第二条图文消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