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湿热痹症

 清茶清清 2017-09-21

 
风湿热,中医根据临床表现,大致包括在热痹范畴之中。
辨证论治
(一) 三阳合病证
 临床表现:发热恶寒,头痛身痛,骨节疼痛,口干,五心烦热,脉弦数。
治法:解表散寒,清热除湿。
 方药:柴葛解肌汤。
 柴胡12克  葛根12克  羌活9克   白芷9克  生石膏30克  白芍15丸 
桔梗12克  甘草12克  生姜9克  大枣七枚。
(二) 风湿客表,湿重热轻证
 临床表现:发热,午后严重,全身关节肌肉疼痛,汗出,脉浮数或滑数。
 治法:解表除湿清热。
 方药:麻杏薏甘汤合宣痹汤。
 麻黄6克   生薏米30克   杏仁9克   甘草9克   防己9克   滑石12克 
晚蚕砂18克  海桐皮12克  片姜黄12克  秦艽12克   连翘12克   地龙9克 
赤小豆30克。
 (三) 外受风寒,湿热伤阴证
临床表现:关节肿痛,发热,午后加重,偶有自汗盗汗,脉滑数。
 治法:疏风散寒,清热除湿,佐以养阴。
 方药:大秦艽汤加减。
 秦艽9克 羌活9克  独活9克  防风9克  川芎9克  白萑9克  黄芩9克 
当归9克  白芍9克  白术9克  茯苓9克 生石膏15克 生地30克  熟地15克   细辛3克。
(四) 湿热久蕴,气阴两伤证
 临床表现:面色恍白,自汗盗汗,疲乏无力,发热,关节肌肉疼痛或关节肿痛久久不愈,舌苔白,脉虚大滑数。
 治法:养阴益气,燥湿清热,佐以疏风通络。
 方药:三妙丸加味。
 苍术9克  黄柏9克  怀牛膝9克  党参9克  麦冬9克  五味子9克  石斛9克  黄芪15克  桑枝30克  晚蚕砂15克。
(五) 湿热久蕴,内伤血络证
 临床表现。关节肿痛,结节红斑,发热,五心烦热,脉滑数或沉滑数。
 治法:除湿清热,活血通络。
 方药:宣痹汤加减。
 连翘12克  丹参12克  片姜黄12克  生苡仁12克  赤勺12克  知母6克晚蚕砂12克  海桐皮12克  川牛膝12克  赤小豆30克  滑石10克  地龙9克。
(按) 辨证论治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辨证  
 本病辨证的要点有三:一面色,二脉象,三热型。
脉象;浮紧,为风寒;滑数,为阳明实热或痰热;浮虚,为气虚;虚数,为气阴两虚;细数,为阴虚热盛;濡,为湿热。
面色:面色恍白,为气阴两虚或气血两虚;面色萎黄透青,为湿热侵及血分。
 热型:恶寒发热,为风寒;日晡所潮热,为湿热;骨蒸劳热,盗汗,为阴虚;发热汗出,畏风,为气虚或气阴两虚。
(二)论治
 在治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本病在治疗时,不可因名叫风湿热,而长期采用祛风除湿清热药,否则气血俱伤,病必难除。
 2.发病开始,以风寒为多,因此祛风散寒,佐以清热,大多有效。病程稍久,脉象濡数,面色正常,多因湿热,故除湿清热为主要治法;病程已久,气阴俱伤,湿热又盛,应以补正为主,燥湿清热为辅,绝不可单纯祛邪伤正。
3、《温病条辨》宣痹汤,虽对风湿热有很好效果,但对气阴两虚、湿热久蕴和风寒较盛者,效果则不明显。朱进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