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梁漱溟让人豁然开朗的七句话

 指月軒 2017-09-21

图片发自简书App

梁漱溟(1893-1988),中国现代著名思想家、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他坚持独立思考,特立独行。梁老先生的口头禅是“爱用心思的我,不停地在观察、在思考”,如果放在今天,应该会是他微信朋友圈的签名。读完梁先生文集《我的人生哲学》,撷取7句令人有所思考的句子,加以扩展,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悟,算是对阅读、对人生的一种关照。


1

鸟兽繁衍,动物迁徙,流转了千百年,依旧是原本的习性,它们没有前进。唯有人类面对茫茫宇宙,动了心思,用了心思,便有创造。创造,有大有小,有内有外。有的人富于创造性,非得不安分地在天经地义的世界里玩出花样,于是有了改变生活的发明家,改变社会的革命家,改变文化的思想家;大多数人没有改变世界的大创举,但是有改善生活的小创造,只要肯花心思,一张构图别致的照片、一碗改良食谱的面条,甚至于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有新的内涵。有些创造可以外化于物,比如创作一幅字画、规划城市发展,其效果显而易见;有些创造内化于心,比如将一项技艺修炼到炉火纯青,或是培养自己通达、果敢、仁厚的品性,其内涵不是光看外表就能明了的。人生有长有短,角色有大有小,人生的意义就在于用有限的时间、花点心思去创作生命这件作品。


2

人日常生活的倾向是一个人“人生态度”的反映。人生态度由浅到深可以分为三层:一曰“逐求”,兴趣诱使或迫于生存而追求饮食声色、功名利禄;二曰“厌离”,因人生无常、众生太苦,回头反观时,欲望纠葛、嫉仇私怨、生离死别,常让人失掉人生的意思,于是厌世离世;三曰“郑重”,即看清这个世界依然深爱它,顺应自然,自觉地尽力过好当下的生活。人的成长往往也依循这这三个层次发展,但也有很多人终其一生也没能走完全程,有人终身茫茫然追逐,有人遭遇变故半途出家,剩下的一部分人在离厌生活之后,重新回归当下尽力生活。真正的尽力生活是没法假装的,唯有你自己才能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3

西洋风气进入中国社会后,带来很多社会变化,其中一点便是一改国人耻言利的态度,极力追求物质享受。而在疯狂追逐利欲之后,人又容易引起对物质的厌烦,于是转而清修佛道。这样两种相反的态度同时出现在一人的身上,也是越来越常见,常有一个贪婪的官僚同时也是个讲佛念道的修行者。人的本性既不是贪婪无度,也不是禁欲无求,徘徊在这两个极端之间,是因为我们找不到一条合理的路。大概人人生来时内在都蕴藏着一团力量,需要依照自己的聪明才力,找到适合的活动去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这样才有了人生的乐趣。


4

人生始终脱不开与人互相交涉的。英语有句谚语:告诉我谁与你同行,我便能说出你是谁。(Tell me with whom you walk and I will tell you who you are. )一个人在社会中的信用和位置,可以以朋友作标准。交什么朋友就归到那一类去,为社会看为某一类的人。朋友交往,大概是在兴趣、好恶方面有相通的地方,气味相投,有话可聊,有事可做。由个人相交而成朋友的,这是老的方式。现在的朋友关系已随社会发展而变化,不单是个人彼此的关系,而是一群人聚合在一起,成为一个个团体,如跑团、读书会、助学小组。


5

小合作有小成就,大合作有大成就,不合作就毫无成就。人类社会的关系慢慢地越来越复杂,人们的关系趋向于非合作不可,如果都只顾自己,不但自己无法生活,整个社会的关系都难以维持。怎样才能合作呢?“气要稳,心要通”。气稳就是要将注意力放在当下,在当前的问题上下足功夫;心通就是互相为对方考虑,不容专替自己方面着想。通就能做,做更能通,越做越通,大家心情都顺了,才能共谋一种好的生活。


6

与西方社会强调个人自由的文化相比,中国文化强调人与人之间一种温和的态度,带着几分情意和兴味,而这种情志意趣的起源就是家人之间的感情,这最能使人快乐。家人融洽,心里时常愉悦,就不会发生不好的行为。所以,要一个人好,在于培养他的情志和意趣,而非理智,因为增加知识不一定让人更好更快乐。只有理智的生活太少趣味、太使人不能忍耐。


7

古时候儒家讲到“五十而知天命”,近期很红的《极限挑战》的节目口号叫做“这就是命”。但是什么是命?佛家解释生命说:一个人不单有一身体,各人还各有其宇宙;而彼此的宇宙互联相通,大家在我的宇宙中,我亦存于大家的宇宙中。很多事情看起来机缘巧合,出于偶然,找不到解释,于是就都归结为命。但是其实没有偶然的事,只是自己识力太短浅,找不清事情前后的因果关系而已。人生有无数的线,将自己与亲人、朋友、敌人、见面或不见面的人牵连在一起。所以姑且把命称为“时间之结”,一切的相遇都是时空旅行中的久别重逢。


《我的人生哲学》

梁漱溟先生青年时代崇信改良主义,后潜心研究佛学,经过反思又逐步转向儒家,成为新儒家代表之一。他一生发表了许多著作,多关涉人生和社会问题,以自己的人生实践,予以后人启发。文中撷取的句子不足以展示作品全貌,做个引子,有兴趣的可深读《我的人生哲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