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研不管是在职的,还是全日制的,如果只是混个文凭,那就没意思了。真正的读研应该是一次系统地升级自己“研究系统”地机会,以改造自己的学习、研究和写作的能力。读研究生最大的收获,其实是通过写论文,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为今后的工作、生活和人生提升规格。研究能力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大到你对世界、对人生的体悟,小到日常处事、待人接物的情商,都是研究能力的具体体现。
读研,只有读到足以改变你生活的程度,才是有效的。所谓教育,其实是等你上完课,基本忘掉之后,还剩下的东西。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不写论文,很多东西,你就不会真正去摆弄,去研究。实际上,毕业论文是一个促动你去重构、吸收和整合知识的好机会,毕业论文的存在,恰恰可以让你去好好吸收。毕业论文是一个提升自己研究能力的绝佳机会。
首先,做事的原理是相通的,你学会了做论文,触类旁通,多半也就学会了其他的做事方法。
那些毕业论文做得好的学生,不管是否继续读博、从事科研,他的人生路都会更顺利。最后,做人做事千万不要敷衍。你敷衍人生,人生就会敷衍你!其实,每一段人生经历都不会白费,都会成为你人生的底色。每一个人生的输入,都会有痕迹,它都会构成你生命的底色。
二、做读者的老师!
针对硕士的毕业论文选题,我只想强调两点。
第一,一定要有学术性、知识性。研究可以分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但是任何研究都可以做出学术性、知识性。毕业论文也是一种学术作品,而学术作品的关键是,一定要能够为社会提供新的知识。也就是说,你一定要写出一些他人有可能不知道的内容,告诉一些别人不知道的道理,形成自己研究的“贡献”、“优势”。
第二,要讲出自己的独创性观点和贡献。做研究你得形成自己的独创性观点。你要搞清楚,从哪一个角度讲,能够说点新东西,就是你的研究贡献。
事实上,答辩委员很有可能并没有阅读过相关文献,没有做过调研,更加没有系统思考,他更需要接受你的新鲜知识。记住这一点:你去答辩,是去“做老师”的!
三、开题“三板斧”

很多人对开题报告比较犯怵,觉得开题报告很艰深晦涩,很难搞定。千万不要这么想!
开题就是向专家论证你的研究课题。
第一步,论证研究项目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你得论证出,你的论文是值得研究的,千万不能是做了两年都是无用功的项目。
第二步,论证你的项目具有独创性。告诉你的导师和答辩老师:你的研究具有何种程度的独创性。
第三步,论证你的研究具有可行性,你的研究计划、研究方法等都是扎实可靠的,能够在可预期的范围内把它做出来。
四、如何写出三万字
其实,写硕士论文的目标很明确:写出3万字。那么,怎么才能写出这三万字呢?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任何输出,都要以输入为保证。压缩、提炼是一个萃取的过程,为了保证输出的质量,则必须保证输入的质量和数量。
假如你想写出3万字的论文,那么,你至少得准备10万字。不是说你读10万字,你就能写10万字吧。所以,为了写这10万字,你至少得读100万的书。
时间是最好的解药。习惯是最强大的防身利器!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功夫在平时。凡事贵在坚持。开始是最难的,但是你只要跨过这开头的陡坡,一旦形成了惯性,这个惯性成了自然。

四、导师指导有保质期的
写论文一定要及早行动,要做好计划,尽快跟导师商量。
导师制度是为了让你可以在规则的范围之内,合法地请教导师!但是千万不要临答辩前再去找导师修改论文!老师没有佛脚,抱起来也没用。
一定要提前和导师多番讨论,让导师充分了解你的工作和经验,然后让他协助或帮助判断,哪里是值得做的,这些问题又应该如何层层推进。
总之,千万不要拖着不找导师。我很负责地告诉你,越早找导师,越有利,越到后来,导师指导有保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