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失去的独桅帆船--见证千年古文明交流的传奇

 RK588 2017-09-22


20世纪90年代末,一位渔夫在印度尼西亚的勿里洞外海潜水捕捞海参时发现了一堆陶器。随后,一家德国公司闻讯而来,在证实这是一艘沉没古船并命名为“黑石号”后,立即于1998年开始了持续近一年的打捞。数万件古代陶瓷制品及众多精美的金银器、铜镜等由此重见天日。2014年12月至2015年4月,加拿大多伦多阿迦汗博物馆(Aga Khan Museum)与新加坡合作推出《失去的独桅帆船: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现》文物展,通过数百件来自约1200年前沉没的阿拉伯商船上的中国唐朝珍宝,为人们讲述了“隐没”已久的海上丝绸之路的一段故事。

加拿大多伦多飞雪的冬日,远离喧闹市中心的北约克,安静地伫立着一座白色花岗岩层覆盖着棱角分明的现代风格建筑,俯瞰着DVP高速公路日夜穿息的车流,这里就是加拿大穆斯林阿迦汗博物馆。这座陈列各类文物的殿堂级建筑是由日本建筑师稹文彦与当地建筑设计公司Moriyama & Teshima合作设计的。光线是这个博物馆的设计灵魂,设计师运用灯笼结构巧妙地创造光影效果使得这个建筑本身成为一个艺术珍品,而室内贯穿使用的伊斯兰世界的装饰图案纹理,实现文化的美妙融合,带你步入一千零一夜的神秘与浪漫。阿迦汗博物馆被认为是多伦多彰显多元文化、促进不同宗教和种族相互了解的一个重要场所。
阿迦汗博物馆常年设展的文物多来自阿迦汗四世的收藏,其中不乏中国古代文物或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伊斯兰艺术作品。2014年12月至2015年4月,这里推出与新加坡合作的专题文物展《失去的独桅帆船: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现》。数百件来自1200年前沉没的一艘阿拉伯商船上的中国唐朝珍宝,向人们娓娓讲述着泱泱盛唐的国际情怀。

有缘人千里寻宝
将沉船打捞出来的是一位47岁的德国业余探险者沃特法(TilmanWalterfang)。沃特法先后打捞到3艘古代沉船,其中包括轰动世界的黑石号。
沃特法原先只是德国一家水泥厂的老板,他听厂里印尼工人提到婆罗洲和苏门答腊之间的岛屿水域有古代珍宝,1996年,他带着潜水装备与印尼工人赶往传说沉有宝藏的水域。本来他仅是利用假期潜水并感受海底寻宝,不想很快就有收获。1997年沃特法发现了明代鹰潭号沉船,1998年又发现了马热尼号沉船,并于同年在勿里洞岛外海一块黑色大礁岩附近发现了一艘沉船,将其命名为“BatuHitam”,中文意译为“黑石号”。对黑石号的打捞始于1998年9月,至1999年6月基本完成,从2000年开始对打捞文物进行整理。因为出水长沙窑瓷碗上带有唐宝历二年(公元826年)铭文,结合其他器物考证,沉船的年代被确认为9世纪上半叶。

一个真实的辛伯达航海
《天方夜谭》里有一篇《辛伯达航海记》,记述辛伯达曾远航到达中国,开辟了阿拉伯到中国的航道。这个出自天方夜谭的故事并非完全天方夜谭,经考证为哈鲁恩·拉希德在巴格达执政期间(786~809年)发生的事,可能参考了8世纪末到9世纪初的航海故事,并参阅了阿拉伯地理资料和远航水手们讲述的故事。而黑石号沉没的年代恰恰是9世纪上半叶,从结构上也是典型的阿拉伯缝合船,制作船体时不使用铁钉而是用椰棕绳连接而成,船头船尾可交替使用。就如后世的马可波罗在传记中描述的:他们把椰棕浸没在水中,直到它们成为马毛一样的细丝,然后搓成绳子来连接他们的船体。
为了验证辛伯达航海历险的真实性和可能性,爱尔兰探险家蒂姆·赛弗林曾在阿曼政府资助下,建造了仿古阿拉伯缝合船体帆船“苏哈尔”号,于1980年11月至1981年7月间,费时7个半月从阿曼航行到中国广州,全程6000海里,验证了阿拉伯古代缝合船具有一定远航能力,也验证了古代阿拉伯缝合船确曾到过中国,可能在风暴中沉没于返航途中。

胡商离别下扬州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杜牧的诗句里提到他在扬州呆了十年。有趣的是,黑石号沉没的年代恰恰与晚唐诗人杜牧的年代重合,而黑石号上六、七万件文物很有可能是在扬州购买装船的。也许杜牧有幸目睹了这艘来自大食的商船,甚至与船主同游青楼。唐朝三百年间,扬州城凭借其独特地理位置和精湛的手工艺水平,吸引了无数的波斯和阿拉伯商人冒险淘金,因此才有了杜甫“胡商离别下扬州”的诗句。
在黑石号打捞的文物中,陶瓷制品多达67000多件。其中长沙窑瓷约56500件,器型以碗为主,其次为执壶。有件瓷碗带有“宝历二年七月十六日”铭文,碗心图案接近阿拉伯文“安拉”,宝历二年为唐敬宗年号(公元826年)。瓷碗内有大量花叶、莲蓬、飞鸟、摩揭鱼纹等纹饰,这些新发现的长沙窑产品大大丰富了长沙窑瓷的内涵和艺术装饰,带有阿拉伯风格的图案和阿拉伯文字装饰,说明了唐代长沙窑为了适应西亚市场需求而调整了自己的产品艺术特色。
打捞瓷器还包括200件浙江出产的越窑青瓷(其中包括镂空香熏等罕见造型),350件七方白瓷(其中三分之一被考证为河北邢窑白瓷产品,其余多为河南巩县窑白瓷)、200件北方白釉绿彩陶瓷和700余件广东地方窑口烧造的粗糙青瓷。最名贵的是3件唐青花瓷,是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最完整的青花瓷。最罕见的器型,是一个高达1米的西亚风格长柄高足壶,造型修长而奇特,在国内同样造型的产品从未发现过。


高达1米的西亚风格长柄高足壶

瓷碗内有大量花叶、莲蓬、飞鸟、摩揭鱼纹等纹饰

比较奇特的文物包括10件金器,金器之精美可媲美1970年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金银器。其中最华美精致的要数八棱胡人伎乐金杯,其主题纹饰为一名乐伎和七名手持不同乐器的乐工,分布在杯子八个棱面上。另有24件银器、18枚银挺和30件铜镜,银铤单件重达2公斤。
出土的铜镜中有罕见的专贡皇室的江心镜,镜中并带有四神八卦纹饰和铭文。据传,铸镜者必须在每年五月五日子时铸于扬子江江心,因此得名扬子江心镜。还有一枚唐代真子飞霜纹铜镜,纹饰内容为俞伯牙弹奏一曲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

身世之谜
在唐朝,使用金银器是权力和富贵的象征。唐律禁止民间金银器交易,规定只有三品官员以上才能使用金银食器。同时金银器也常作为外交礼品,赏赐来外邦的使节。这次黑石号出土的大量皇家使用的金银器,盈字款、进奉款白釉绿彩瓷等,似乎都在揭示这条阿拉伯商船的不平常之处:它很可能搭载了外交使节或兼有外交使命,甚至有学者提出,这些金银器是公主通婚的陪嫁品,黑石号是一艘唐朝公主的和亲船。这个猜测的依据是,出土金银器的纹饰非常华美,而且大多是象征爱情与婚姻的成双成对的喜庆图案。

从“黑石号”沉船上打捞起的天鹅团花金碟

此次在加拿大阿迦汗博物馆举办的“沉船文物展”,为我们带来了叹为观止的文物展品,同时也将改变人们对一千多年前东西方贸易交往的看法,让我们能从不同却深具历史意义的角度重新看待我们的历史。(文章有删减,完整阅读请查看《中国宝石》总第100期,2015年3-4月刊p66-p69)

作者/张惠明

编辑/孙晓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