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水学的理论结构中,很多地方都附会着伦理观念。如在看龙脉时由远到近,逐次寻找太祖山、少祖山、父母山、一直到正穴。其结构体系就好像五代同堂的一个大家族一样,古时以五代为一服,所以在寻龙脉时,从太祖山找起,接着太宗山、少祖山、父母山直至龙穴山脉人首之处。其结构归纳称之为三纲五常,用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来形成风水学体系。 一、三纲五常 所谓三纲,旧时礼教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用风水比喻即:一曰气脉,为之富贵贫贱之纲;二日明堂,为之砂水美恶之纲;三日水口,为之生旺墓绝之纲。 所谓“五常”,即一曰“龙”,龙要真;二曰“穴”,穴要的;三曰“砂”,砂要美;四曰“水”,水要抱;五曰“向”,向要吉。用此五常来比作寻龙点的主题,为此将综合成“寻龙点穴的四大准则”。 二、寻龙点穴的四个原则 阴宅风水主要讲究择地安葬,那么在茫茫的大地上,到底在何处立坟安葬为合适呢?古人用三纲五常来作寻龙找脉的主题,《葬经》说:葬者,乘生气也。意思是说如要立坟安葬,必须要选择在有生气的土地上,但大地的生气是无形的,况且天地之大到处有山有水,如何才能找到生气凝聚之处呢?古人用三纲五常来作为选择风水穴地的提纲。 中国传统风水学提出,选地离不开四个准则,即:一要龙真,二要穴的,三要砂环,四要水抱。以此四个原则来论定大地中生气凝聚之处,无论山川还是平原,只要凭着这四大准则,即可找到生气凝聚的佳穴。这当中需注意的是,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是诸于内必形于外,若在山区选穴,只要看准山脉蜿蜒起伏的形态,即可认定内中必有气流凝聚的地点。若是平洋大地既无山川又无水流的平原大地中,只要掌握住高一寸为山,低一寸为水的原则,其寻龙之法与山川寻龙一样,同样可寻找出真龙真穴。 三、何为“龙真” 风水学中的龙为穴的本源,要找生气的凝聚之点,必须循着生气流动的山脉才能找到生气凝聚之点。如不确定龙脉走向,那么在茫茫的山区或大地中就无法认定出生气凝结点的所在,也就是说寻龙就是为了找穴,而找穴必须寻龙。 古人云“龙真易找,穴地难求”,说明来龙去脉很容易确定,若要在茫茫的众山中确定出丝毫不差的穴地,乃是比较困难之事。 四、穴的 关于“穴的”就是认定生气凝结的确之处,称之为穴的,要确定“穴的”,必先要确定龙真,没有“龙真”就不存在“穴的”。所以,虽见山势磅礴秀美,不一定就能结出生气凝聚的吉穴,因为山脉结穴之处的形势不同,要是结穴之处的形势是山环水抱,使生气涣散不聚,那么结出的穴肯定是吉穴。如果结穴的地方砂飞水走,使生气散遗不聚,那么这样的穴地,龙脉再好也不能用。 如来龙在某地结穴,但不知此处是否可以安葬,首先要看穴地四周附近的砂水,看四周的山水是砂环水抱还是砂飞水走,若是砂环水抱,此地可用,若是砂飞水走,此地则不可用。 五、砂环 “砂环”顾名思义,砂乃周围的山,或是高大建筑物,这里指穴地前后左右两旁有山环抱,使凝聚的生气不致被风吹散,此乃为有情之地,也就是说吉穴定须藏风,使生气不被大风吹走。经曰“气乘风则散”,说明要聚住生气者必须砂环,砂环才能聚住生气,所以砂环乃是藏风的首要条件。 六、水抱 “水”是指穴地周围比较靠近的河流、小溪、水沟等,这些水若在穴的前面弯曲流过,像玉带似的抱住穴地,或是弯曲之流水在穴前聚集,形成弯环抱穴,可使穴前凝聚的生气不至于被外风吹散,这样的形势称之为”水抱”,故《葬经》曰:“风水之法,得水者为上。” 风水师的点穴立向是件郑重的事,他们不敢有松毫的马虎。俗话说“千里吉凶一向间”。一旦出点差错,差之毫厘,错之万里,如果弄得不好将前功尽弃。他们在茫茫众山之中,想找一块好的佳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一般用几天或几个月,也不见得能找到一块最理想的好地。 今后的我还会继续推出,希望各位关注我的账号,如果各位对我们的话题感兴趣,欢迎多做点评论,给我们提点建议,同时点赞并转发,谢谢!如有不明之处,可以关注账号,关注后点击下方的“问老师”进行一对一交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