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太湖边的陆巷古村(8)——寻找宝儉堂》) 走了一段陆巷的小路,终于来到了宝儉堂前。 1、宝儉堂的门厅,照例检票入内。 宝儉堂又名梦园,始建于宋代,为南宋左丞相、户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南宋文学家兼词人叶梦得的故居。宝儉堂于明清时期多次修缮,原占地6000多平米,建筑面积2000多平米,解放后曾经安排几十户居民居住,后逐渐荒废破落,1980年落实政策归还时已破败不堪。2001年,苏州许青冠夫妇为保护先贤留下的历史文 化遗产,出资购下了濒临倒塌的宝儉堂,又耗资千万,历时四年,精心整修,使之恢复了当年的神韵。是陆巷古村官宦第保存较完整的私家古典远离,保持着明清官宦人家第宅相连的典型格局。 2、走进门厅,一个院落前就是宝儉堂的大厅。 3、4、这里是宝儉堂的第二进,主大厅,是叶家主人接待会见贵宾的地方。 5、叶家在明后到清代,从事盐业,富甲一方,但是他们也不忘祖恩,为善乡里,并以“积善积德节俭修身”为治家之训,遂命名此厅为宝儉堂。此匾看来是新写的,甲申年那就是2004年了。 6、7、大厅前翻轩三开间,又因大梁的两端均有如古代官帽两翅的镂雕,故又称为官帽厅。 8、主大厅后背,这是叶梦得的词《水调歌头》。 9、主厅的后侧角。 10、11、主厅后面隔着一个院子,是一处两层楼的U形布局的楼。 12、13、14、这里是宝儉堂的后楼,称为明德楼,取自孔子《大学》“明为玉宝一生用,德从宽厚乃有积”。 15、楼内高大进深,下层两边墙壁悬挂有“叶梦得生平介绍”、“叶梦得生平成就”、“叶家名人介绍”。 16、明德楼的上下二层,除了布置的厅堂外,现在俱为客房。 17、楼前两边回廊砖额“倚翠”、“毓秀”为吴门画派开山祖师沈周所书。 18、明德楼大厅内东侧靠墙的布置及叶梦得有关介绍资料。 19、叶梦得生平介绍。 叶梦得(1077-1148),南宋学者、词人,字少蕴,号肖翁,又号石林居士,苏州吴县(今吴中区)人,居吴县东山蒋湾、苏州叶家弄,晚年居浙江湖州乌程(今属湖州)。东山叶氏后裔把叶梦得尊为东山叶氏家始祖,在陆巷嵩下建有宋少保叶梦得祠堂。东山叶梦得祠堂历来委尼僧以司香火,明嘉靖中(1530-1560)吴县知县康世耀遍毁淫祠,以叶祠有尼之故,亦遭摧毁。 叶梦得于宋绍圣四年(1098年)中进士,宋徽宗时,蔡京荐召对,官至翰林学士,历知汝州、蔡州等。宋高宗即位,官至户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迁尚书左丞。绍兴元年(1131年),为江东安抚大使兼知建康府等职。绍兴八年授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行宫留守,总管四路漕计。十二年移知福州。晚年隐居家乡湖州卞山石林谷,自号石林居士,以读书吟咏自乐。死后追赠检校少保。 一个太湖边偏远的陆巷村,居然在古代有王鏊和叶梦得这样的大官,也是罕见的了! 20、东山叶氏家族历代进士、举人及明清为官名录。 21、东山叶氏现代人物名录,其中教授高工博士很多,著名的有原上海市副市长、人大主任叶公琦。 22、进了宝儉堂后,难得看到在这里参观的游人。 23、叶梦得的词《水调歌头》介绍。【水调歌头·前调】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敧斜。为问山公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拚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净胡沙? 24、25、26、明德楼厅堂里的几件摆设。 27、大厅侧厢房的布置。 28、好像闺房的布置,但也可能是这明德楼的单人客房吧?因为没有介绍的牌子。 29、厅堂前的走廊。 30、走出明德楼,前面有圆洞门,上面是梦园二字,里面就是宝儉堂的花园了。 31、这里是宝儉堂的东花园,又名梦园,占地不大,然以小巧精雅著称。 32、梦园以水池为中心,四周布置亭阁轩廊、山石花木、假山曲桥,明净而开朗。 33、全园一年四季鲜花盛开,果实累累,鸟语花香。此时正值桔子红了的季节,园内的桔子树上也是结满了桔子。 34、长廊中间,一座水榭,墙上一面大镜子,游人来到此地,会以为镜子里的也是真的景色。 35、36、37、这座水榭叫莲香榭。水榭里,石凳石桌2处,如是几个好友在这里赏景,再喝点小酒倒是很惬意的。 38、水榭里还有这么一张石凳,看来是古董了。 39、梦园的设计主次分明、富有变化、园中有景、园外环山。建筑多而不拥,山池小而不局促,体现了苏州古典园林以小见大的造园艺术。 40、前面是一座六角亭,走过去看看。 41、园内树木茂盛,也见红叶呈秋色。 42、到处见石桌石凳。 43、走到了六角亭前,中间一张圆桌放着一只瓷瓶,这样的布置没见过。 44、这座六角亭叫望山亭,这块匾就是做的太粗糙了,连木头结疤都可见。 45、站在亭子里,果然可看到远处的山峰,那应该就是这里的莫厘山了。 46、山不远,山下隐约可见都是桔子树,树枝上都挂满了桔子,丰收在望了。 47、走出望山亭,再回到明德楼。这是通向楼内的门洞。 48、明德楼前的门楼,砖雕文字“厚德载福”。 49、院子里的石槽,上面很精美的浮雕,也是有点年份的老物件了。 50、游览完宝儉堂,不去走墙外左边的小路,还是按原路返回,免得认不得路。后面就向陆巷古村的出口去了。
|
|